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 2008年上半年,极不寻常的6个月。
当粮食危机袭击全球,暴雨洪水侵扰南方,地震灾区正在悲壮中重建时,我国农业传来提振人心的佳讯:夏粮首次实现连续5年增产。
六月这一金色的消息,如风雨过后的绚丽彩虹,荡开了数月来笼罩在国人心头的阴云,来得及时,来得恰到好处。
夏粮“五连增”跳出“波动怪圈”
站在甘肃地震灾区的山梁上,白龙江两岸星罗棋布的麦田呈现眼前。灿烂的阳光下,麦浪泛着涟漪――灾区正迎来金黄色的麦收季节。
“我得好好活,还有四张嘴等着吃饭呢。”42岁的农民王让勤,开始从父亲去世的悲恸中挣脱出来,抢收麦子。
万顷良田麦飘香。在农业大省河南、山东,沉甸甸的麦穗挂满了希望,穿梭在田间的联合收割机构成了一幅幅火热的丰收图。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说,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粮将实现“五连增”,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夏收油菜子产量可扭转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上半年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将超过10%。
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上半年,中国承受了内灾外患的多重压力。
先是年初北方的严重旱情,使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受阻,对适时春播构成严重威胁。
紧接着是春运期间南方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农业生产再受冲击。
之后是空前惨烈的“5・12”汶川大地震,在重大人员伤亡的同时,还造成5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大量夏收作物无法收获,几十万亩农田被毁,5万多个温室大棚倒塌。
然后是暴雨洪水,我国华南、江南、西南地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波及全国20个省份。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0多亿元……
形势十分严峻,挑战前所未有。国内外普遍担忧:中国农业,扛得住吗?
大灾大难考验着中国人的意志、信念和决心。越是多灾多难,越要立足国内,奋起自救。
6个月来,各地干部群众与天气赛跑,与农时赛跑,与灾害威胁赛跑,跨过一个又一个关口,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三夏”时节,虎口夺粮。为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全国各地紧急动员起来――
与农时赛跑――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春种作物要管理,抢收抢种十分急迫。从5月底开始,我国夏收工作从南向北全面展开。截至14日收获小麦已超过2.78亿亩,占夏收小麦面积的八成。
与不利天气赛跑――今年我国入汛早,近期强降雨更持续不断,为夏收带来困难。目前麦收主战场开始转移至京津冀地区,各地加强信息引导,利用晴好天气,集中收割机跨区作业,组织干部群众突击抢收抢种,大大提高了小麦机收、玉米机播和水稻机插水平。统计显示,全国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超过42万台,机收率达81%。
与灾害威胁抗争――行走在川、陕、甘、渝等地震灾区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抢收抢种的身影。地震发生后,一度中断的灾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受灾群众或自助或互助,在政府、军队帮助下陆续开镰,收获震后金色的希望。目前,四川省2065万亩小麦和1340万亩油菜子收割已基本结束。全省已栽插水稻2800万亩,正季播栽的1800万亩玉米已经基本结束。
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一直在丰年与歉年之间波动,连续稳产增产基本没有超过3年。夏粮实现“五连增”,使中国粮食生产跳出了“波动怪圈”,来之不易。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正是粮食连年丰收,才使得我们有底气向人民保证、向世界宣布:中国人能够依靠自产粮食养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丰收背后是“政策好、人努力”
5月下旬,陕西三原县农民张军强把联合收割机开到河南南阳,投身全国“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大军。他如候鸟般的行程像前几年一样,伴随麦穗由青变黄,一路向北割回老家去。
“没想到今年种粮的比往年更多了,一路上几次被粮农拦着不让走。”张军强说,“但我已跟别人签了收割合同,不能停留啊!”张军强估计,一个月功夫,他大约能赚1.5万元。这相当于陕西一个普通农户全年所得。
张军强的喜悦,建立在全国夏粮连续第5年丰收基础上。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是往年经常用来总结我国粮食丰收的一句话。但今年夏粮能丰收,却并没有得到老天爷的过多眷顾,靠的是中央持续释放的支农政策,靠的是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不断升温,靠的是5年来农业作为“重中之重”的叠加效应。
回顾去年,在实现全年粮食产量“四连增”、总产突破万亿斤大关之后,一个普遍的担忧是:2008年粮食增产还能持续吗?
但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要求确保农业持续丰收:从世界看,全球粮食出现供求危机;从国内看,物价涨幅过大,而食品价格上涨是主因之一。
农产品价格是“百价之基”。中国要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但一个关键点是狠抓农业生产环节,确保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为保粮食、强农业,我国近年来在加紧构建一套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保障机制。以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确立了“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按照“有保有压”等原则,突出农业地位,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制度、政策、投入、补贴等方面推出了前所未有的惠农之举,有效调动了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央在出台一号文件后,不断发出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信号――
2月,国家提高了新产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截至目前,全国以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粮食1850多亿斤,对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两会”,9亿农民再次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中央财政预算安排2008年“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增长幅度历史罕见。其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四补贴”规模达950多亿元,比去年增长85%。
3月27日,国务院出台十项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5月底,国家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其中稻谷和小麦主产区的上调幅度为2%到7%。
站在滚滚麦浪前,全国种粮大户、安徽凤阳县黄湾乡后陈村农民陈兴汉乐得合不拢嘴:“党和政府对咱种粮农民好得没话说。去年冬天,县里特价供应给我2.6万斤优质麦种,我承包的2000亩小麦预计总产达到160万斤,比上年增产60%。这可是30年来最高的产量啊!”
“过去开会是向农民收税、要钱;现在开会变成给农民发补贴、发现钱。好政策就是种粮农民的定心丸。”河北任县大屯村种粮大户崔建民感叹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我要抢收抢打,保证小麦颗粒归仓,不辜负国家的厚望。”
世界粮食危机背景下“中国经验值得关注”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5月CPI指数同比上涨7.7%,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透过数据可以发现,CPI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回落。在CPI数据公布之前,我国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8周回落。
与“风景这边独好”、粮价温和可控的中国相比,国际粮价飞涨吃紧,农业危机袭击全球。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的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已威胁到全球2000万贫困儿童,使一亿多人陷入贫困中。这场危机使粮食计划署“面临成立45年来最大的挑战”。
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大豆价格上涨75%,玉米价格上涨47%。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继续上扬。截至2月底,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几年来已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
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已达到30年来最低点。高粮价和高油价相互作用,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穷国面临双重打击。许多穷国的人民面临饥饿威胁,一些国家多年的脱贫成果正毁于一旦,社会动荡不安。目前一些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已开始限制粮油出口,鼓励进口,增加储备。
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粮食自给率十年保持在95%的中国显得“从容”许多。我国现有1.5亿吨至2亿吨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盛来运说,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有一定“传导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业和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康,在市场调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作用下,随着食品价格上涨接近顶点,二季度我国物价上涨趋缓,全年物价将呈“先涨后降”的温和走势。
这次世界粮食紧张原因复杂。客观上说,一是一些国家生物能源快速发展导致食用粮油供给减少。二是一些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需求扩大。三是石油涨价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但本轮世界农业危机也有人为原因。近年来一些国家发展战略出现偏差,对农业重视不够,导致农产品供应量不足,质量下降。
相形之下,解决“三农”问题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被称为中国的“重中之重”。 正是在持续利好政策带动下,一季度我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0.8%,投资增幅是二三产业的2倍还多。在一季度企业利润增幅回落的情况下,农副食品加工业位列新增利润前五大行业。据预测,二季度我国农业生产将延续一季度的增长态势。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中国稳定的粮价,对世界粮价稳定作用巨大。”联合国粮农组织高度评价。正是中国领导人将农业视为“国家之重”,使得中国平稳度过了全球农业危机。“中国经验值得关注。”
有效抑制通胀希望仍在农业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当前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今年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中之重仍是农业。
在收获丰产的喜悦时,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尽管我国夏粮实现“五连增”,但粮食稳定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尽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尽管农民收入增长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一句话,“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这个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
具体到今年,尽管夏粮增产,但要保证全年粮食大丰收,仍面临诸多困难。
在夏收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一些农民反映:柴油价高货紧,化肥价格暴涨,农田水利失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在山东曹县仝店村,农民李艳抱怨说:“收完麦子,准备种玉米。到农资店一问化肥价格,涨得离谱了!春天还90多元一袋的尿素要120元,每袋150元的二铵涨到270元,今年麦子追肥时每袋才130元呢!”
农业部有关人士说,目前国内粮食价格低位运行,化肥等农资价格高位上涨,这“一低一高”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直接影响全年农业生产。
而且,由于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
同时,在目前的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在农产品销售中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影响了种粮积极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562万公顷,将比去年有所减少。实现全年粮食增产任务艰巨,必须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和工作准备。
盛来运说,由于造成粮油紧张的因素具有长期性、全球性,此轮世界粮油价格上涨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世行预测,今明两年国际粮价将继续攀升。国际粮价上涨会通过进出口贸易从两方面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一是进口的部分粮食品种价格高,对国内市场产生拉抬作用;二是国际粮价走高会吸引国内粮食出口增长,对国内粮价本该因增产导致的自然回落产生抑制作用。
从长远看,农业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人均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是人均农产品消费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已降到1.38亩,每年粮食消费需求增加80亿斤,肉类消费需求增加80万吨。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确保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必须长期致力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长期致力于科技进步,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两个防止”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很显然,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结构性上涨的农产品价格稳定,事关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全局,已成为缓解通胀压力的当务之急。
孙政才表示,展望全年,要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关键是各级政府切实维护好、发挥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要中央的惠农政策在地方得到落实,就能保证我国城乡居民分享农产品“量足价稳”之惠,确保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作者:宋振远 陈芳 董峻 董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