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发展道路。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而耕地有限,人均耕地数量同发达国家比相差甚远,而且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一些田地特别是南方的水稻田基本上还是使用手工工具耕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面推广西方机械化、自动化的大农业模式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另辟蹊径,走机械化大农业与园艺化小农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道路。有三种现实的市场情况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
国内市场青睐绿色食品。农业并不拒绝进步。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恐怕是唯一并非愈现代化愈好的产业,人们对农产品甚至有着追求原始品质的偏好。不用说自然野生之山参、菌菇、龟鳖、鱼虾等山珍海货成为上品,就是农家老式豢养之畜禽、土法种植之果蔬也已悄然热销。人们都怀念过去的鸡蛋好吃,过去的米饭香甜,过去的鱼虾鲜美,过去的蔬菜可口,大有农副产品质量今不如昔之感。与此同时,采用转基因手段和添加生长素,虽然可以使生物长得快、个头大、产量高,但却带来了产品品质下降、食用后容易长胖、危及人体安全等问题。于是,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推崇,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宠儿,价格不断走高却又供不应求。
国外市场对我高筑“绿色壁垒”。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常常高筑“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中国农产品。我国生产的大豆、大蒜、大葱、菠菜、茶叶、冻鸡、蜂蜜等,都曾被国外以农药残留超标等为借口而退货。比如,日本曾单方面提高对我国蔬菜的进口门槛,制定高过国际标准4倍的农药残留标准。欧盟竟把对我国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标准要求提高了10倍。在这些歧视性贸易壁垒面前,也可联想到绿色农产品是何等重要。
生产方法不当影响农产品质量。几年前,陕西一家企业承接欧洲代理商300吨“粉红女士”苹果的订单,但到秋冬交货时,跑遍全省却只收购到20吨合格产品。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果农忽视科学培育,为图省钱省事而不套袋,造成苹果农药残留超标,果面粗糙;使用无机氮肥过量,造成酸甜串味;树形修剪不当,造成果子受光不匀,果形不圆,大小不一。这说明,农作物种植需要科学的培育和管理理念。
国内外市场的这些信息令我们深思: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能够通过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培育出优质绿色农产品的,就是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的前途在于:发展机械化大农业与劳动密集型的园艺小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机械化大农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劳动密集型的精耕细作的园艺小农业,特别是绿色生态农业。提供绿色产品的生态农业,估计将是未来的主流农业,我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农业是典型的生态产业,不论植物性还是动物性农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自然的生长过程,自然条件是基础,产量和质量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强。农业还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指的就是农业生产过程。只是到了工业化时期,农业才成为化学农业、石油农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才遭到破坏、陷入失衡。从农业来的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物质,有许多已不能回到农业中去,而是流到农业之外,成了污染源。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应当在发展机械化大农业的同时,扶持和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园艺小农业,重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械化大农业,目的主要在于求效率、要高产。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园艺小农业,目的则在于求质量、要增值。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现代化大农业的情况下,我国积极发展精耕细作的园艺型绿色农业,可以赢得比较优势,进而赢得竞争优势。这就像瑞士的家庭制表胜过其他国家的大厂制表一样。(胡培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