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两年,面对着步步高升的油价和跌跌不休的收益,许多人对农机跨区作业发出了疑问。很多人开始担心农机跨区作业的拐点将现。
不可否认,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的确给农机跨区作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最早由农民自发进行的经济活动,经历了种种考验的农机跨区作业正走出一条愈加清晰的发展脉络,参与其中的机手其行为也愈加的理性。就像硬币有两面,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其实仍然有一些好现象出现。在对几位老机手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跨区作业中一些好的变化
虽然竞争愈加激烈,但如今收割机扎堆的现象越来越少见,像收不回作业费、恶意拦车等不规范行为也越来越少。而这其中,中介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以前相比,现在的麦收中介人由于自身行为开始不断规范,逐渐发展成为联系供需双方的重要桥梁和麦收市场最活跃的成份。而且与以往固定收取中介费不同的是,现在的中介费开始与机手的收益挂钩,按比例收取中介费。收割价格越高、作业面积越多、机手收入越高的同时,中介人的收入也就越高。这样的收费方式,使得双方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俨然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劲往一处使,其结果当然皆大欢喜。
另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加速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新机械成为跨区作业的主力军。在王显光和朱庆来的队伍里都有为数不少的新机械加入其中。而且在他们的队伍中,联合收割机的“机龄”平均都只有2-3年。超过4年的机器,机手们就开始考虑更新。而这些新购置的收割机在性能更加优越、马力更加强劲的同时,多功能和低能耗成为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江西,机手们青睐稻麦两用机,在山东则是小麦和玉米割台互换的机械受到追捧。而无论何地,低能耗的农机都受欢迎。这样,通过机械的多功能和低能耗,机手们就可以延长作业季和减少成本支出,过去赚一季的钱变成了赚两季钱,赚他个钵满盆满也是理所当然了。
在机手考虑多赚钱而增加机械功能的同时,跨区作业不也正悄然从单一的小麦延伸到水稻、玉米等等更加宽阔的领域?跨区作业的时间不也从“三夏”延长到了“三秋”?就像朱庆来说的:“只有机手们多赚钱,才有再投资的可能,农业机械化才有不断发展的动力。”朴实的话,却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