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亚玲) 在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玉米科技工作会议日前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
农业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说,加快玉米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水平,保障有效供给已成为当前粮食生产的迫切任务,成为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春、夏玉米的亩产纪录都已突破了 1000 公斤,大面积示范也已达到亩产700~800 公斤的高产水平,而目前实际平均亩产只有 350 公斤左右,增产潜力和空间十分广阔。我国玉米科学研究涉及的相关学科齐全,人员结构基本合理,全国从事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的单位近 2000 个,科研人员 2 万多人,每年选育玉米品种和优良自交系 200 多个。
今年夏粮喜获丰收,但是秋粮的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动员一切力量,确保秋粮丰收。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应借鉴一切成功经验,立足更好、更多地服务农民,创新机制,协调组织好推广机构的工作,努力让农民满意。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的技术源头作用,依靠科研教学单位,做好技术供给和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在此,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入户的专家应当承担重要职责,首席专家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发挥表率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农业系统共发动了专家教授 50 万人次;基层70 多万农技人员入户指导,指导农民 1 亿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和技术明白纸 1亿多张。
据了解,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实施 3 年多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入户机制趋于成熟,科技队伍更加稳定,技术传播渠道更加畅通,科技入户工程已经由试点示范阶段转入扩大推广阶段。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入户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田。各示范县将由原来单一农产品示范逐步向如小麦- 玉米或小麦- 水稻或油菜- 水稻的结合型发展。在严格执行技术工作首席专家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制和电话抽查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媒体传播、短信传播、电话传播以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传播科技知识的稳定机制,研究总结大宗农产品、高效经济作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技术服务方式。
会上,全国科技入户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提出保证玉米丰收的后期生产管理意见:应加强后期水肥管理,以防止后期早衰,保证玉米灌浆和产量形成;注意加强病虫害防治,减少产量损失;适当采取促早熟措施,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及时建立防灾预案,做好玉米后期防灾减灾工作;采取适时晚收措施,强化示范、指导农户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