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国增产800亿斤粮食,吉林省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5年增产100亿斤,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重点工程。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专题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和副省长王守臣向国内外媒体发布增产百亿斤商品粮有关事宜。这场发布会吸引来中央电视台等40家媒体共75位记者,他们连珠炮似的提问,体现了媒体对吉林的关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郭卫民局长主持新闻发布会。
增产百亿斤粮
建设全面启动
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一个多月以来,吉林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干劲倍增。“吉林提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绝不是停留在规划和一般号召上,而是要真干、实干、快干,增产目标要落实到项目上、政策上、措施上,现在整个工作已经由规划阶段转入到实施阶段,省政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工作责任,拟定增产措施,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韩长赋介绍说。
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规划目标是: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形成新增玉米60亿斤、水稻40亿斤的生产能力,使我省粮食生产水平由目前的常年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以上。这新增的100亿斤粮食可以全部作为商品粮调出,支持全国粮食供求平衡。
目前,条件成熟的项目已开工。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全程农机化和农业科技4个示范区开始启动建设。引水工程、黑土地保护等19个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未启动工程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陆续开工建设。
将举全省之力
确保完成任务
粮食是安天下、稳社会的产业。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粮食消费量逐年增加。尽快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制定和申报增产商品粮建设规划时,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我省以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的省份。
8月22日,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印发了这个《规划》。 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发展的支持和期望,也体现了吉林在国家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最近,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国增产800亿斤粮食,并提出要集中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粮食调出量多的核心产区,着手开发一批有资源优势和增产潜力的后备产区。吉林省是国家粮食的核心产区,也是后备产区。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5年增产100亿斤,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重点工程。韩长赋省长介绍完这些情况,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举全省之力,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农业优势突出
具备增产潜力
100亿斤不是个小数字,吉林靠什么来实现?“吉林省具备增产100亿斤商品粮的条件和能力。”韩长赋如数家珍般做具体介绍。吉林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和基础,我省农业优势突出,每年生产全国1/20的粮食,提供1/10的商品粮,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和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粮食商品率全国第一。吉林还有丰富的后备耕地资源和大量可供改造的中低产田。全省人均耕地3.2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西部地区有可供开垦的荒碱地1000多万亩,开发后适宜发展水稻生产,正在有计划地开发整理,5年内可新增255万亩基本农田。另外,全省通过加快沃土培肥和标准粮田标准建设,可改造中低产田2000万亩,有较大的粮食增产潜力。
不仅如此,吉林省还有充分的水资源保障和较强的农业科技实力支撑,还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吉林省是全国唯一的全程农机化示范区,规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粮食主产县,实现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现在,吉林省正在研究改革耕作方式,从今年起,开展耕地深松深翻,解决了土地板结问题,能够使主产区玉米每公顷增产1000公斤。
发展粮食加工
不会威胁粮食安全
吉林是全国的产粮大省,同时也是粮食加工的大省,在把大量的粮食转变为工业产品的同时,会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媒体很关注的问题。
对于这个敏感话题,韩长赋从容作答。“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包括粮食加工,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当中必然要走的一步,也是东北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看怎么来把握。从吉林来讲,吉林是我们国家玉米生产大省,大体上全国每6斤玉米就有1斤是吉林生产的,吉林这几年玉米加工发展得比较快,吉林常年生产玉米大概在1900万吨左右,今年我估计会超过2000万吨,加工大体在800万吨左右,也就是占40%或者稍多一点。从吉林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个担心不太必要。”
吉林的玉米加工从产品结构看,87%是食品和饲料,化工类产品只占5%,这就不会威胁到粮食安全,只是把粮库变成肉库。另一方面,粮食加工有利于稳定粮食的收购价格,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稳定了价格,反过来又刺激和引导农民多种粮食。同时韩长赋表示,下一步,吉林会控制玉米化工的盲目发展,不铺新摊子。
粮食出口递减
是内需增加所致
吉林省玉米出口多年位居全国首位,最近这两年吉林省的玉米出口出现下降。副省长王守臣介绍,吉林作为粮食大省,粮食商品率在80%以上,粮食出口的资源一直是比较好的。粮食出口的总量为什么递减?总的来说,是我们内部的需求增加所致。首先,我们大约90%的粮食出口来源,通过发展食品加工、发展饲料加工,变成了新的工业品和畜牧业的发展原料。此外,畜牧业的发展推进“四良四改”的养猪养鱼办法,这个饲养方式,直接消化原粮也比较多一些。去年我省农业遭受了几十年来少有的灾害,粮食减产了50亿斤,出口粮源也比较少。还有一个原因是,出口的政策也有了一些调整,特别是玉米出口的配额有所减少。
土地整理开发
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对于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是否会影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韩长赋作出了如下了解释:
吉林西部地区,特别是在我省的白城和松原地区有1000多万亩的候补后备耕地资源,这是今年国家有关部门测定和规划的,我们在粮食工程建设当中,主要是依靠现有耕地的单产提高,同时适当地开发后备资源,这个开发是有计划的,而且是经过规划的,大体上5年我们要新增255万亩耕地,这个耕地都是可以达到一定生产水平的基本农田。所以百亿斤粮食工程在增产粮食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一部分耕地,为保障国家的18亿亩这个红线不越过,还可以做出一点贡献。我们在土地整理开发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计划,要严格规划。同时保护生态,不会影响到草原和湿地。
新闻发布会上,两位省领导还就粮食运输问题做出了说明。副省长王守臣说,对于铁路运力紧张的问题,吉林省也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和铁道部共同在吉林省建立铁路运输粮食战略装车点,支持和提高运力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地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缓解运力紧张的矛盾。
省长韩长赋表示,粮食生产出来以后确实有运力问题,我们现在发展铁水联运,就是通过海上,大连等港口向南方和内地运输粮食。另外,大家都知道现在从哈尔滨到北京、到大连的铁路都在改造,搞客运专线,主要是为了腾出一些运力来增加粮食、煤炭这方面的运输。我想经过几年的建设,瓶颈会逐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