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全国投入农机具总量达到二千六百万台套
本报讯(记者 赵天冬)8 月 29 日,农业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同时举行了全国玉米跨区机收启动仪式,百余台高性能玉米联合收割机奔赴全国各地玉米机收主战场,标志着全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拉开了序幕。
据了解,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 70% ,做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的丰产丰收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当前,我国秋粮生产总体进展顺利,但仍面临洪涝、干旱、早霜、病虫害等灾害的考验,防灾抗灾、田间管理和抢收抢种任务十分艰巨。会议要求要以作业机具稳步增长、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作业市场稳定有序为目标,以狠抓水稻、玉米机收,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小麦、油菜机播以及农机抗灾减灾作业为重点,不断提升秋收和秋冬种生产机械化水平。力争投入机具总量增加 100 万台套,达到 2600 万台套以上;玉米机收水平提高 3 个百分点,突破 10% ;水稻机收水平提高 5 个百分点,越过 50% ;小麦机播水平提高 2 个百分点,超过 80% ;油菜、马铃薯等作物的机械化播种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一定要将抓好“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更扎实、更有效。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抓紧完成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工作;加快落实对从事田间作业拖拉机免征养路费、对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维修免征所得税,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等政策,不断降低作业成本。二是大力推进跨区作业。以水稻、玉米跨区机收为重点,推动秋季农机跨区作业由机收向机耕、机播等领域拓展;扎实做好跨区作业机具检修维护、跨区作业证发放,作业供需协调、机手培训、技术指导、信息引导和接待服务等工作。三是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机械深松、精量播种、秸秆还田、节水灌溉、高效施药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切实提高“三秋”农机化生产科技水平。四是认真抓好农机防灾减灾。及时组织农机作业队,开展抢收抢种、病虫防治、提水灌溉、抢排积水、抢修灾毁农田、抢运救灾物资等抗灾救灾应急作业,充分发挥农机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五是切实维护作业安全。结合“三秋”农机生产特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六是全力保障农机用油供应。及时跟踪柴油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主动加强与发展改革、石油、石化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采取设立农机用油专供渠道、发放优先加油卡以及加大柴油市场监管力度等措施,切实做好“三秋”期间柴油保供工作。七是着力提高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投入“三秋”生产,积极组织推广订单作业、承包服务和“场县共建”等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益。特别要抓好为农村军属、烈属、孤寡困难户、缺少劳力的农户和灾区受灾户优先、优惠作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