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新农机具全疆巡展获实效
2008-09-01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楔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之家,简洁、淡雅、窗明几净。小小的客厅里,散落着各式各样的书。几盆绿色植物长得足有半人高,静静躺在午后窗前的阳光里,把整个房间点缀得生机盎然。

    8月13日,哈尔滨的下午安详而宁静。面对记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回顾起自己风云跌宕的人生。忆及往事,老人思路敏捷、谈锋甚健。伴随着抑扬顿挫的话音,八十年的时光涓涓流淌……

    生于江南志在东北

    蒋亦元院士出生于江苏常州,家中多代务农,居住农村,后迁居城区,但日常生活仍遵循乡村习俗。“一粒米,十滴汗,要爱惜粮食啊”,长辈经常这样教诲儿时的蒋亦元。

    年少时,蒋亦元亦曾多次回到农村短期生活过。在武进县厚余镇富墅村湖边,农民顶着烈日在水田里插秧,弯着脊梁收割水稻,一干就是大半天。这些画面,深深印入蒋亦元的脑海,成为种子,在日后开放出理想的花朵。

    1946年,蒋亦元高中毕业,考入金陵大学就读于理工学院电机系。大一那年,他第一次见到了校内许多先进的美国农业机械,还有美籍教授执教,遂萌生了转系攻读农机化专业的念头。但教务处的老师却告诉他,由于电机系和农机系分属不同的学院,要转系的话就必须放弃已有的学籍,重新参加入学考试。那意味着一旦考试失手,就失去了继续在该校就读的资格。面对风险,蒋亦元没有退缩,凭着扎实的学习功底和放手一搏的勇气,他如愿以偿。

    到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蒋亦元已经作为系里的学生助教(教会学校金大参照美国的Student Assistant)给新生开课了,并被系主任内定留校任教。一条灿烂而平坦的生活大道已经在蒋亦元脚下铺就。然而,他却谢绝了母校的挽留,告别杏花烟雨的江南,只身奔赴飞雪连天的东北。

    谈及58年前这个令人倍感意外的选择,蒋亦元深情地说:“我太热爱农机化这个专业了。”1950年的东北刚刚解放,百废待兴。既是我党老干部又是留美学校畜牧与农业工程的专家、沈阳农学院院长张克威专程来到南方招聘教职员工,在南京做了一场报告。“他说东北地大、人少、土壤肥沃,马铃薯长得碗口那么大,玉米长得噼啪响,非常适合搞农机化。就是这番话,把我的心给说活了。我决定到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去闯一闯。”回想起当初那个豪情万丈的少年,蒋亦元笑了。

    从那时起,蒋亦元便把他的命运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农机学科发展紧紧连在了一起。

    奋斗一生宠辱不惊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王德福跟随蒋亦元多年,他对记者说:“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打击,导师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十足的精神头。面前是鲜花掌声也好,是艰难困苦也罢,他一概淡然处之,只是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工作来充实自己。他追求的,是一个更高更大的人生。”

    蒋亦元自1950年从金陵大学毕业来到哈尔滨参加东北农学院农机系的创建工作,1957年到苏联进修两年,回国后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于1962年被提升为副教授。文革前,在全国农机系统青年教师中晋升副教授的,蒋亦元可能是第一位,称得上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然而,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蒋亦元由又红又专(1962--1965连续4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瞬间变成了白专典型。被下放到香兰农场,放羊、种水稻、赶车等体力劳动让他切身体验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楚,也促使他萌发了用“割前脱粒”的方式开展水稻机收作业的想法。

    终于,机会来了。鉴于机收水稻存在较大损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处处长王裕民建议蒋亦元尝试某种新的方式。那时蒋亦元可能也没有想到,他的后半生几乎全部奉献给了这项极具挑战性的科研课题。后来,形势好转,蒋亦元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得以把在头脑里演算了千万次的细节一步步变为现实。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尝尽了无数的痛苦,蒋亦元终于取得了成功,并且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这是建国以来农业工程领域获得的最高奖励。1997年,蒋亦元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那一年,他69岁。

    1999年蒋亦元院士的得力助手、爱妻罗佩珍猝然撒手人寰,悲痛欲绝的他又在2001年罹患癌症。做了手术后,大家都以为他会“金盆洗手”,“退出江湖”,惜福养身。但是,随时都有癌症转移之虞的蒋院士没有停步,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开展理论探索,坚持不懈地在田间地头开展试验。“慢慢地,我们这些做弟子的悟出了一个道理,获奖、当院士并不是蒋老师的最终目标。对于一位立志献身科技事业的学者来说,完全脱离科研第一线,才是不可想象的。”浙江大学赵匀教授感概道。

    知止不殆甘做“齐公”

    蒋院士德艺双馨,恩泽润长,是弟子眼中永远闪亮的北斗星。而在蒋亦元心里,亦有自己的精神图腾,那是一匹“疯狂的马”。

    1982年,蒋亦元在美国作高级访问学者期间,游览了黑山区雕凿在山岩上的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尚未完成的高185米、长210米、名为“疯狂的马”(Crazy Horse)的一位印地安部落已故年轻领袖骑在骏马上的英姿。这个于1949年动工,到1982年已经剥离了700万吨花岗岩而远未完成的作品,仅马的颈部就有20层楼高。雕像中的年轻领袖遭白人政府背信弃义并且暗害,印地安人为了将这段历史刻在山岩上,永不磨灭,特恳请艺术家齐奥柯夫斯基担此重任。经过两年的调查研究,齐氏郑重接受,并于36岁那年开始了这一具有史诗般意义的艺术创作。

    “当时,我在远处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这雏形初露的巨作,对它赞佩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由自主的就把它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愚公联想到了一处。愚公用的是锄头,移去的是两座土山,而齐公加工的是花岗岩,且要雕凿成立体的艺术品;愚公动员子孙世代挖山不止,而齐公的夫人和十位子女也一并投入了这一壮举;愚公最后依靠其精神感动了上帝,而齐公两次拒绝了美国联邦政府提供1千万美元的财政资助,恪守工程开始时曾发出的誓言:不给政府以干预的可乘之机,坚持依靠游客的门票收入和世界公众的捐助。由于财政拮据,在初期他不得不孤身一人用风镐奋斗在工地上长达15年之久。愚公移山毕竟是个传说,而齐公之举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说到这,蒋院士心潮难平:“齐公事迹对我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让我在困难时振奋精神,在受挫时坚韧不拔。齐公明知穷其一生亦难以完成此巨作,仍然勉力为之。我也知道,自己关于水稻机械化割前脱粒收获的理想未必能够实现。但是它具有非常吸引人的优点,从20世纪40年代起,引得无数英雄为之折腰。若是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将其向前切实推进一步,亦无憾矣。”

    1986年,凝结了蒋亦元大量心血和多年汗水的第二代样机终于成型,但是田间地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的迥异,其扶禾性能虽佳,但与带式脱粒器难以协调造成谷粒飞溅、谷穗滞留、损失较大。“这真是当头一捧,令我无地自容。那是我人生中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打击,心里非常难过,但即使如此,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就这样,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默默践行着印第安人式的执著与顽强,甘做农机科研领域的“齐公”。

    能诗能歌亦情亦理

    “我初见蒋老师是1984年,当时导师蒋亦元教授单独对我进行研究生入学面试。在对我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后,他话锋突然一转,问我‘你能背诵几首唐诗宋词或伟人诗词,并说出它的寓意和时代背景吗?’我当时一愣,做为工科研究生,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在意外的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了这位导师超凡脱俗的气质,海纳百川的风范。我随即背诵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蒋老师非常高兴,与我一起讨论起这段诗词的创作背景来……”1987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崔士勇回忆道。

    生于常州的蒋亦元院士,尽得江南之文采风流,尤对诗词情有独钟。每当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或者遭遇难阻,他便赋诗填词以抒情怀。

    1979年,经过四年的反复修改,终于研制出第一代割前脱粒水稻收割机样机,并在现场会上获得诸多好评,会后蒋亦元院士即赋诗一首:

    七律

    己未秋现场汇报会后志

    割脱颠倒竞折腰,辗转反侧四载宵。

    悉心寻觅千百度,回头蓦见阑珊处。

    切搂虽好仅端倪,誉声诉苦催征号。

    且赏金秋意境高,车过桃山平川啸。

    1986年第二代样机试制失败后,蒋亦元下定决心对设计方案作根本性改动。此时已经是他开展该项研究的第11个年头了,否定过去,一切重头再来,难免心潮如涌,不由提笔写道:

    忆秦娥

    记丙寅之重挫

    秋风瑟,扶禾脱带竟相斥。

    竟相斥,逸籽顽穗,晴天霹雳。

    雄峰漫道高天接,

    当从谷底再攀越。

    再攀越,金浪如海,残阳焚急。

    蒋亦元告诉记者:“我的外公是前清秀才,舅舅对于四书五经也是倒背如流,并且写得一手好字。抗战期间,我住在外公家躲避战乱,受到他们的熏陶,自此对中国诗词一生难以忘情。”

    蒋亦元最爱毛泽东和李清照的作品。“他们一个豪放,一个婉约,诗词风格差异甚大,您为什么同时喜欢他们两个?”面对记者的疑惑,蒋亦元笑着回答:“你忘了他们之间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浪漫――我喜欢浪漫这种艺术的夸张。”

    蒋老有一副好嗓子。在农村蹲点时,晚饭后学生常能听到他高歌一曲,以舒缓一天的疲劳。在国际学术会议的联欢会上,在工厂的联欢会上,在学校的新年联欢会上,他的歌声总是赢来掌声一片。对于音乐的爱好,蒋院士也不脱“浪漫”二字:“我喜欢轻音乐,比如《小夜曲》,当然还有浪漫的音乐,比如《命运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

    对于“浪漫”,蒋院士有自己的理解:“人,该浪漫的时候浪漫,该理性的时候理性。创新,就需要浪漫,要敢想、要粗放。但是在做试验时,必须理性,必须严谨。”

    尾声

    结束采访,记者告别蒋院士,行走在东北农业大学洒满阳光的小路上。这个学校的宽广敞亮,和蒋院士的平易可亲,都让人倍感舒畅。在此,衷心祝愿蒋老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蒋亦元妙语

    关于人生――把一生看作一个整体,不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而动摇长远的目标。今天正在享受着昨天所创造的成果,或在呷吞着昨天酿成的苦酒。同样,今天又在为明天铺设着康庄大道或正设置着层层叠嶂。

    关于自己――我认为自己的天赋并不高,毕业成绩仅87分。但是我一直认真、刻苦。

    关于时代――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竞争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公平竞争,尤其是年轻人,要走正道,要诚实。不能浮夸,不能弄虚作假。

    关于农机化――农机长期处于劣势地位,但是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面临着空前的良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刻苦钻研,有所作为,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学术研究――勤於思践,勇於胜利。贵在奇正,重在专律。锲而不舍,韧於成败。

    大家说院士眼中的蒋亦元:

    ★蒋院士为中国的农机事业奋斗了58年,作出了突出的成绩。执教58年,培养了大批英才学子。亲临实验现场,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

    ★他真是一位谦虚为人、诚恳待人、求实做人的科学家与勤奋踏实的职业实践者。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

    同仁眼中的蒋亦元:

    ★蒋亦元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农业工程专家,他学识渊博,胸怀开阔,在农业工程领域攻关创新,教书育人纵横半个多世纪。身为一代宗师却孜孜以求,创新不止,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为我国乃至世界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治学之道、科研之法、育人之说和平易近人、谦虚谨慎的风范已成为我国农业工程学界的宝贵财富,为我等后学之辈不懈追求的榜样。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教授

    ★您的工作、以及您所投入的精力和所表现出的创造力给予有着同样的精神、试图沿着您类似的道路探索的人见到了光明的前途与希望。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能源研究所主任勃莱恩金肯斯教授

    学生眼中的蒋亦元:

    ★我第一次听到蒋亦元的名字是在1982年初。那时我还是吉林农业大学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寒假期间,在学校为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举办的考前培训班上,讲授农业机械学的盛江源老师介绍招收研究生的各校情况时,特别提到东北农学院的蒋亦元老师,说:“这个人很厉害,首先是他的专业,其次是他的外语。他可以和东德的专家用俄语夹着德语讲话;和西德的专家用英语夹着德语讲话。”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首钢设计院总工程师董成茂(蒋亦元的第一个博士生)

    ★蒋老师特别关心和鼓励学生们的进步,说起学生的成绩如数家珍。他常说:“我感到最骄傲的就是有一批出色的学生,现在最让我高兴的事就是学生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在蒋老师家里和办公室里挂着与学生们的合影大照片,并冠以“母以子贵,师以生荣”的标题,以此自慰。他的一片热忱强烈地激励着我们。我常对师弟们说,蒋老师最看重学生的发展,我们这些做学生的要给蒋老师争气啊!

    ――浙江大学赵匀教授

    ★为了成就百年团队的光荣与梦想,我仍在不懈努力,以不辜负恩师的教诲。我相信继往开来的今天一定会成就几代人苦苦追求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梦,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会为我们感到欣慰和荣光。正因为有恩师蒋亦元院士这样众多德高望重的元老们为我们后辈学人奠定的扎实基础,我们的科研道路才会是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

    ――浙江大学应义斌教授

    亲人眼中的蒋亦元:

    ★亦元从小给我的印象是十分刻苦、勤奋,这亦是我国世代农民的特色。中学里要求背诵中、英课文,一般念它二、三十遍,亦能结结巴巴对付,他却不厌其繁,不间断地念它四、五十遍,终于顺畅脱口而出。他对习字、英语,都曾下过苦功,成绩优异。工作以后,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古代诗词、俄语,进展不断,亦为以后博览群书、广泛吸取国外专业知识打下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因上山打柴,摔成重伤,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仍刻苦学习,攻研农业机械多方面的知识,不时有新的构思心得写信告我。

    ――铁道部大桥局赵煜澄教授(蒋亦元表兄)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父亲的治学、育人、兴趣和情感,历经风雨,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他全心求索,桃李天下,乐在其中。作为教授、院士和父亲,他总是身教重于言教,我觉得他本身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我庆幸自己在血脉、在生活中获得了一份他优秀的传承。

    ――中国巴西合资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达(蒋亦元之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5059-1.html

标签:农机 巡展

上一篇:内江:农机提灌建设成效显著
下一篇:小农机转动新农村 休宁实施农机富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