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转变,现代生产要素加速引入,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设施农业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从1996年起,有关部门开始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一方面坚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从小麦机收扩展到水稻机收、水稻机插、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秸秆还田、植保等环节,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途径,使一大批农机专业户走上了致富道路。我国农业机械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工具;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此外,还应该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因此,我们要着力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助于大大减少土地耕作的劳动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此外,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使用农机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给予大力支持。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变化不是表象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深刻的、全面的、长期的。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迫切需要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循序渐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着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要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和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要重视培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以培养农村农机人才为主要手段,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在保持较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改善农机装备总量中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的问题,促进各种作物、各个环节、各个区域的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同时,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机具逐步淘汰和更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形成协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一方面,要进一步统筹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鉴定、监理、修理等,不断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另一方面,还要统筹农机工业、科研、流通等支撑行业发展,有效利用国内国际农业机械化技术资源,促进国内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执笔:张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