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80年代借钱买回一台2万多元的“泰山30”型拖拉机,到2008年成为百万元国产采棉机的大股东,142团21连农机工人秦永平见证了团场改革开放30年来农机发展的辉煌历史。
说起上个世纪80年代,团场农机装备水平,用机械老化、装备陈旧、效率低下来定位,是再恰当不过了。在那个年代,每个农业连队都有机务排,机务工人拿着月工资,吃的是好坏不分的大锅饭,开的机车大都是从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进口的D28、D24和578等机车。由于长期受大锅饭体制的束缚,再加上机械年久老化,严重制约了团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籽棉单产始终徘徊在80―90公斤之间。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国产的天津铁牛―55拖拉机的引进,团场农机装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仍实行的大锅饭体制,影响了农机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农机行业年年亏损和队伍不稳的被动局面。
进入2000年,团场对农机行业进行产权改制,将全团所有农机具和机车实行一次性有偿转让,此举得到了全团农机工人的一致响应,全团130辆机车和1400台(架)农具所有权被312名农机工人用850万元资金买断。改制不仅使农机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使农机工人的服务水平和田间作业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全团农机作业由过去的派活干、等活干、挑活干,变成了现在的抢活干、争活干、找活干,在服务意识上变以前的“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团场取信于民,对农机户的机力费做到年年全部及时兑现,农机工人的年收入提高到3万元左右,成为团场收入最有保障的致富行业。
2003年以后,随着国家实施农机补贴的优惠政策和农机工人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农机工人购买先进机车和农机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昔日的铁牛55、802机车已被众多“纽荷兰”、“迪尔”等进口大马力拖拉机所替代,现代化的国产采棉机也开到了农工家门口。据统计,目前,全团个体农机户已拥有大马力拖拉机140多台,国产采棉机10台,联合整地机、旋耕机、打药机、施肥机和茎杆粉碎机等先进农机具2000多台(架),农机总装备动力达到了5万匹马力。
农机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机投资机制的重大变化,彻底改变了团场农机装备的落后局面,一流先进的农机装备,为团场精准农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强劲动力,特别是精量播种、宽膜植棉、精准施肥、精准收获等先进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使团场棉花生产每年以籽棉1万吨的速度递增,籽棉单产达到了400多公斤,农工职均收入达3万多元,实现了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