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围绕“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题。围绕农民增收,乌当区采取短期计划与长远规划兼顾,走上贴近市民生活,特色优质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都市高效现代农业之路,逐步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乌当区地处贵阳市两个环城林带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43%。丰富的温泉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林中泉城,自然乌当”的独特风貌,为高品位、生态化发展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全区人口26万人,农业人口16万人,耕地总面积约14.5万亩。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市的一个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改造、升级传统农业,逐步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民持久增收的高效都市农业之路。
目前有专业菜地1万多亩,季节性菜地6.85万亩。按照区内地理、气候以及种植基础等条件,实施板块式布局,主要形成3条各具特色的蔬菜产业带。一是沿南明河下游蔬菜产业带,主要是沿永偏公路的永乐乡、偏坡乡13000亩专业蔬菜生产基地;沿马百公路的水田镇、下坝乡5000亩延晚蔬菜基地。二是沿贵开百羊公路蔬菜产业带,即百宜乡、羊昌镇、新场乡、新堡乡12000亩辣椒、13500亩折耳根、3000亩甜椒基地。三是沿104省道蔬菜产业带,即朱昌镇赵关村1800亩番茄,朱昌麦乃等村1100亩香葱基地。截至2007年,全区共种植果树8万余亩,约占贵阳市果树种植面积的30%,果品总产量4万余吨,果品总产值1.6亿元。主要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特色精品水果产业综合示范开发,形成了“永”牌艳红桃、“阿栗”牌杨梅、下坝黑珍珠樱桃、百宜黄金梨、水田酥李等五大名优水果基地,其中“永”牌艳红桃、“阿栗”牌杨梅获“省优质农产品称号”。特色水果,荒山、田边均可栽种,果园内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业,不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还可节约农业用水。特色水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带动区内旅游业和农家乐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多重效益,此外,积极拓展贴近市民生活的畜、花、药、茶等项目,逐步形成以蔬、果、畜、花、药、茶为主导的六大特色高效都市产业。当前,要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现代都市高效型农业。
制定和完善各类规划。以完善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专业科技园建设为载体,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基地、组建协会、培育龙头、打造品牌为重点,做好蔬菜业、做优林果业、做大中药业、做响花卉业、做强畜牧业、做精茶叶产业,集中力量,强力扶持,大力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实施,形成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着力打造特色都市高效农业品牌,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农村交通、环境、能源和信息化等工程建设,形成城乡衔接的路网、电网、信息网、销售网和生态网,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实现城乡生态、生产、生活逐步一体化,提高都市农业综合水平。
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把发展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组织作为农业化工作的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扶持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