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对农业农村经济来说,仅从结果审视,可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突出亮点”。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五连增”;农民收入增长8%左右;油料生产扭转连续3年下滑的势头,自给率提高2.2个百分点;生猪生产和“菜篮子”产品稳定增长,农产品供应充裕;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重大贡献,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但是,当人们审视这一年所走过的路程,就能深刻体味到“突出亮点”背后的非同寻常和极不平凡: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金融风暴等等,自然灾害加上突发事件伴随着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从年初走到年尾。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见证中央驾驭纷繁复杂局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体现各级农业部门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坚决贯彻中央的惠农强农政策,积极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体现亿万农民在中央政策的调动下,迸发出的农业生产的空前热情。
应对挑战 积极政策显张力
政策积极跟进是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2008年年初南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国11个省3631万亩农作物受灾,这给全年农业生产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针对大范围雨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部牢固树立抗大灾救大灾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应急指挥部,坚持全国一盘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向受灾省份分三批紧急拨付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27亿元,重点向重灾区、主产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主要用于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种畜及其他生产资料和蔬菜大棚等生产设施修复的补助,支持受灾地区全面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副产品供应。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伤害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阻碍。农业部门迅速行动,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一手抓农业抗震救灾,全力推进灾区农业恢复发展;一手抓农业生产,确保其他农产品生产健康发展。农业部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指挥部、派出了专家组、下拨1500万元防疫经费,调配近千吨灾区急需的消毒剂和杀虫剂以及消毒器械等物资,农业部领导和专家到灾区一线调研指导,做到了行动快、见事早、措施实、效果好,使农业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受损害最大的是奶农。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重点地区特别困难奶农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对内蒙古、河北等6个奶业主产省份发放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3亿元,同时各省(区)财政配套资金约7.8亿元,帮助奶农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稳定生产。
在农业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策积极跟进,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使得农业部门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显著增强,成效明显加大,为防止农业生产大起大落提供了重要保障。
保障供给 强农政策显威力
2008年大事要事多,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摆在农业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中央积极出台强力的强农惠农政策,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落实和推动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2008年,中央预算支农资金规模大幅增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补贴资金达756.63亿元,拨付资金总量比往年明显增加。3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一结束,财政部就将新增的除晚稻外的良种补贴资金43.7亿元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6.5亿元下拨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将新增的种子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油料和甘蔗生产基地等基本建设投资20亿元下拨地方。
支农资金量大是第一个特点,拨付时间早是另一个特点。为了确保支农资金在农民最需要的时候发放到农民手中,能够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各地及早谋划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部紧紧抓住重要农时,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政策落实,及早公布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各项补贴的拨付时间也比往年明显提前。而且,补贴范围的增加也是历年所少见的。水稻良种补贴范围由去年的10个省扩大到全国,同时将晚稻补贴标准由每亩7元提高到每亩15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由1亿亩增加到2亿亩,在扩大11个小麦主产省补贴面积的同时,还增加了内蒙古和宁夏两个补贴省份的河套地区;玉米良种补贴面积由3000万亩增加到2亿亩;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增加到4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补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业县;测土配方施肥补助增加到12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项目实施县由去年的1200个增加到1861个,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农业县。
2008年,中央还在农村和农业的其他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饲养补贴、基层防疫工作补助等都在往年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增加。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加到11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幅22.2%,东、中、西部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170元、310元、370元,对35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0%。
明确的政策预期,增强了农民和地方政府的信心,再加上农业部门扎实主动的工作,形成了推动“三农”工作的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扩大内需 投资政策显实力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产品价格全面持续下滑,农业生产效益明显下降,农产品出口受阻,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要把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
近期,根据中央提出扩大内需、推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农业部迅速采取行动,全面贯彻中央各项部署,在以往农业部立足自身实施的一批打基础、管长远、促民生的项目基础上,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编制完成了51.5亿元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目前,51.5亿元新增农业投资已全部下达地方,其中,农村沼气30亿元用于建设225万户户用沼气、30427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和7555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8亿元,重点支持9个粮食主产省(区)的272个县的标准粮田建设。其他新增还有动物防疫体系7亿元,农产品质检体系5亿元和垦区危房改造2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地拉动内需。以沼气为例,30亿元的投资可带动地方和群众自筹投入72亿元,共增加国内需求102亿元。增加水泥用量650万吨,钢材用量50万吨,沼气进出料农用车1.7万余辆。不仅可以使200多万户农户得到实惠,节约燃料、化肥等直接支出11.5亿元,还可增加沼气技工就业岗位10万多个,使施工的农民技工增收约12亿元。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将由2008年的40亿元扩大到100亿元,这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既能拉动农村最终消费,又能带动农机工业中间消费。目前,农业部正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补贴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充分发挥拉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效应。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既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机遇。只要我们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共谋发展,2009年的农业农村经济一定会取得新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