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本网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科技论坛上获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认的农业类科技成果5万多项,获国家和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9485项,其中国家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2008项。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介绍,在农业类科技成果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从6000亿斤跃上了1万亿斤的台阶;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和应用,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农业科技30年来的巨大进步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跃升发展中国家前列,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翟虎渠告诉记者,在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和“国家队”,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坚持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以体制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化挑战、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都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翟虎渠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将重点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争取在种质资源收集挖掘利用与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农产品高效生产与质量安全、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选题,创新一批关键技术,带动全国农业科技及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做大做强;加快自主创新团队建设,集聚和培养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骨干力量,培养造就一批技术精湛、业务一流、兢兢业业的科研辅助人才,形成一批具有攻坚能力和较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加强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重大科学设施和重点实验室,完善种质资源库圃、科学实验基地和野外观测台站,建设完善一批国际一流的农业科学数据库,形成完善的网络科技环境,为全院及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巩固和拓展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发挥中国农科院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推动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小麦水稻育种协作网、航天育种协作网、矮败小麦育种协作网、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科研协作网络,创新合作机制,从联合攻关、人员交流、学科共建、平台建设等多个层次,充分发挥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全面加强与全国各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协作,推进全国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整体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促进合作、诚实守信、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着力创造以人为本、激励创新、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使全院保持旺盛持续的创新活力。总之,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30年为新的起点,继往开来,加快发展步伐,与农业科技界各兄弟院、校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继续谱写我国农业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