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扩大到130亿元,比上年增加90亿元,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近日,记者就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负责同志。
1问:中央扩大农机购置补贴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实施近6年来,在优化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拉动农机工业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作用显著,兼顾工农,一举多效。一是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促进了农机装备结构改善。2004-2008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安排农机补贴121.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69.7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约225万台套,全国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国农机装备总量达到8亿千瓦,比2003年增长33.3%。特别是农业生产急需的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大幅增加,农机结构得到改善。2008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40万台,比2003年增长146%;插秧机达到20万台,增长236%;玉米收获机达到4.1万台,增长900%。二是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2004年以来,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而2003年前的4年间基本没有提高。2008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由于农机农艺的集成配套,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水稻高产栽培、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等一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得以大面积推广,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三是培育了市场主体,推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760万个,较2003年增长22%。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四是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农机产品集中度增加,升级换代步伐加快。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 1995亿元,同比增长31.5%。
今年,农机购置补贴规模从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意义重大。实施好这一政策,不仅有利于调动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利于带动农机服务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也是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农机系统的重大责任和严峻考验。
2问:为什么在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中要进一步重点支持生鲜乳收购站购置挤奶机械?
答:生鲜乳收购站一头连着奶农,一头连着乳品加工企业,是奶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前一个时期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奶牛挤奶机械化水平较低,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不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与振兴规划纲要》,2009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挤奶机械的补贴力度,对生鲜乳收购站进行改造,更新挤奶机、储奶罐和运输奶罐,提升生鲜乳收购站挤奶设备的现代化装备水平,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为落实好2009年挤奶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突出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优先保证。在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奶牛主产省安排农机补贴资金时,优先保证生鲜乳收购站机械化挤奶的建设需要。二是坚持合格主体。只有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奶畜养殖场新建或改造生鲜乳收购站,或者乳品企业参股经营收购站的,才能享受补贴政策。个体收购站、流动收奶点一律不得给予补贴。三是坚持质量第一。严把设备选型,合作社或收购站从补贴目录中自主选择,供货方保证质量和服务,畜牧、农机部门共同监管,保障机械挤奶设备质量安全。
3问:是不是每个农民申请都能享受补贴?
答:1.家家户户买农机,既不经济也没必要。我国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1.4亩,户均耕地仅为7.6亩,且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能力弱。这样的国情决定,每家每户都买农机,既不经济也没必要。如果无论谁买农机都给补贴,买什么样农机都给补,几年下来,可能会造成能耗增加,污染严重,机具利用率下降,收益降低,不仅不会促进农机化水平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农机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2.虽然不是每个农民购买农机都有补贴,但一般都能得到政策的好处。我国农民购买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是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开展社会化作业,为周边无机户服务,提高机具利用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农民购机成本降低,也将间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遏制作业价格上涨或降低农机作业价格。因此,没有直接得到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民,通过这种社会化服务,也能间接享受到农机补贴实惠。
3.按优选条件确定补贴对象。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补贴对象根据申请补贴的先后排序或农民接受的其它方式确定。同时也明确了优选条件:一是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机专业化组织);三是配套购置机具的(购置主机和与其匹配的作业机具);四是列入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的科技示范户;五是“平安农机”示范户;六是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
因此,在我国国情下,在补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宜实行普惠制,必须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中国特色农机化道路,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服务组织发展,实行跨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
4问:农机补贴为什么要选型?
答:我国农业机械品种繁多,按照现行分类标准,共有14大类57个小类276个品目的农业机械。农机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以上的达8000多家。同类产品生产厂家多、品牌多,生产制造水平参差不齐,产品性能质量千差万别。从2005年开始,农机购置补贴通过部省两级选型的方式制定补贴产品目录,供农民从中自主选择。
农机购置补贴既是一项强农惠农政策,也是一项产业促进政策。开展补贴机具选型是发挥政策产业促进作用、保证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措施。具体讲有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是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选型是确保补贴产品先进性和适用性的重要方式。二是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国家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不仅要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给予扶持,更重要是通过选型,确定重点机具种类、机型,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促进农机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促进农机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通过竞争性择优选型,扶优扶强,引导广大农机生产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优化农机产品结构布局。四是严把产品质量关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选型过程要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参选机具产品从价格、性能配置、售后服务、质量保证等四个主要方面,按不同权重分别计分,综合评审,切实将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严把机具质量关。五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中,与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等相比,农民属弱势群体。通过选型,在产品性能、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严格考核,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权益,使补贴政策效应最大化。
总之,在目前情况下,不能对所有农机具都实行补贴,只有农业生产急需、农民需要但购买有困难的符合规定要求的机具种类和机型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实现扶优扶强。
5问:补贴产品经销商如何确定?
答:合理确定补贴机具的经销商是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求各省区市在选择经销商过程中,要从确保惠民政策公开、公正、公平执行出发,以方便农民购机为前提,以尊重生产企业意愿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确定经销商。经销商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数量过多,监管难度加大,数量太少,易形成垄断,农民购机不便。2009年确定经销商总的原则是:生产企业自主申报,报经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统一向社会发布。为加强管理,各省区市可以制定补贴机具经销商管理办法,明确责任,规范行为,强化监管。
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不执行有关规定的,如乱涨价、搭车销售、套取资金、售后服务不到位等违规行为的经销商,要坚决取消经销补贴产品的资格。
6问:补贴产品为什么不能涨价?
答:这次大规模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通过补贴调动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农机生产企业是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应该积极配合政策实施,不能乘机乱涨价,损害农民利益。
去年1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在决定大幅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三个严禁”,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精神,农业部要求中选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企业产品不得涨价。各企业应本着适当盈利、让利于民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最高承诺价。该产品销售给享受补贴的农民时,不得高于企业承诺的最高销售价,并且不得高于同期市场价。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农业部将立即中止该产品的目录资格。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居民消费价格(CPI)呈双下降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原材料、燃油、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2%。其中钢材价格下降7%以上,橡胶下降33%以上。加之劳动力成本下降,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应该低于去年同期。在这种情况下,农机产品没有理由涨价。执行去年同期价格,企业利润不会受影响。今年1-2月,部分骨干农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说明企业的生产销售并未因不让涨价而受影响。不允许补贴产品涨价,是对农机企业的最低要求,部分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产品,理应在去年价格的基础上,适当降价销售,让利农民,真正使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
7问:为什么要实行差价购机,而不采取先购买后报账的方式?
答: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实行五项制度,即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补贴资金省级集中支付制、受益对象公示制、执行过程监督制、实施效果考核制。从近年的实践来看,总体是科学可行的,效果较好。
其中,补贴资金实行省级财政集中支付制是指中央补贴资金只下达省级财政部门,不再向下拨付,省级财政部门审定农机化主管部门定期出具的补贴资金结算确认清单后,直接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相关企业或供货方。农民实行差价购机,凭与县农机局签订的补贴协议,向相关企业或供货方缴纳扣除补贴额后的差价款,就可提货。
实践证明,补贴资金省级集中支付,农民实行差价购机的方式,与让农民先全价购买机具再给补贴的方式相比,有以下四方面好处:一是可减少农民的支出成本。农机价格较高,补贴的主要机具多数在五千元以上,有的达到几十万元,而2008年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4761元。我们调查,大多数农民购机如没有补贴都要借钱。实行差价购机可降低农民购机筹款难度,使农民直接受益,方便农民。二是便于资金监管。实行省级财政集中结算,补贴资金只下达到省级财政,不再向市县下拨,减少资金运作环节,降低补贴资金被挤占、挪用的可能性,确保补贴资金的安全。三是防止套取国家补贴资金。农民全价购买机具,后凭发票报销的做法,实践证明问题较多,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假发票虚假购机,合谋套取补贴资金。四是减少监督成本。从操作上讲,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有的县东西跨度就有200多公里,如果实行农民先全价购机,凭发票报账,事后再对农民补贴购置的每台机具逐台核定,工作量太大,监督成本太高,难以实施。
8问:如何加强补贴工作监管?
答:为将国家补贴实惠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监管:一是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将补贴政策实施方案、补贴机具选型办法、补贴目录、补贴申请程序、工作要求等全部向社会公开,让广大农民、企业了解政策,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受益对象公示,接受农民监督。按照优选的条件、报名时序或农民认可的方式初选受益者名单,在乡镇村组张榜公示,接受农民群众监督。三是履行职责,加强行政监督。农业部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补贴工作,制定补贴政策监督检查方案,在关键时段派出督导组实地督导检查,对违规者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四是推进信息化,提高装备能力。实行购机补贴工作计算机系统管理,实现远程抽查和监督。加强补贴政策信息统计报送,动态了解各地进展情况。
9问:如何为企业提供服务?
答: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离不开广大农机企业的支持与配合。近年来,农业部在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在做到确保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高度重视为农机企业创造公平的环境,给每个企业平等机会,给企业发展尽可能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规范选型。公开选型程序和评审标准,公平对待每家企业,对企业一视同仁,不搞差别对待。严格部省两级选型制,严禁省级以下搞层层选型。不允许各省区市按企业删减、取舍产品。二是企业推荐经销商。强调由企业自主指定补贴产品经销商,实现权责利一致,增强企业对经销环节的控制力。三是总体执行30%补贴比例的基础上,推进等额补贴。对同品种、同规格档次的不同厂家生产的机具,实行统一定额补贴。在等额补贴情况下,产品只有靠过硬的技术性能、良好配置、优良服务、合理价位赢得市场,吸引农民,达到扶优扶强目的。四是加快补贴资金结算。农业部、财政部年度补贴实施方案规定,各省区市要高度重视与企业的资金结算工作,及时结算补贴资金,要力争2个月结算一次,保证做到至少每季度结算一次,减轻农机生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五是严禁向企业乱收费。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推广、监理、鉴定等机构不得借农机购置补贴之名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0问:通过那些渠道可以了解政策和信息?
答:目前,中央和各地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渠道很多。今年2月25日农业部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上开通了 “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系统”。开通此信息系统旨在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方便农民、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有关部门等查询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相关信息,搞好咨询投诉服务。信息系统包括通知公告、动态新闻、政策法规、补贴目录、经销网点、咨询投诉等栏目。信息系统建立了咨询和投诉渠道,公布了各级农机购置补贴管理部门的咨询和投诉电话。农民可以电话咨询农机购置补贴的有关情况,投诉补贴产品质量和补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注册后递交咨询和投诉信息,工作人员将及时予以解答。
同时,需要了解各省区市年度补贴政策具体内容的,还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各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二是各省发布的文件及通过其它媒体发布的信息;三是向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咨询。
11问:有人反映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环节太多,程序繁琐,您对此怎么看?
答:目前执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方法,是系统总结前几年补贴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按照这套操作方法,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有7项主要工作,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有10项主要工作,企业还要统计汇总补贴销售情况,这些工作需要依次完成,一步也不能减少,而且要做好各环节的衔接,目的是防止虚报冒领补贴,套取补贴资金。每项工作都有它的作用,如在区域内公布补贴政策和目录,是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受理并指导农民填写申请,是保障农民平等的申请权利;根据科学确定受益者,是保障公平公正;对初选受益者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是保障公开;与享受补贴的购机者签订购机补贴协议,是作为兑现补贴的依据;对农民购机情况进行核实汇总,是结算和供货依据;对已购买的机具进行编号喷漆,建立档案,是加强机具监管的需要。
为防止弄虚作假套取资金,在结算环节,不仅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当地农民补贴购机情况核实汇总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同时还要求企业要将补贴销售机具情况汇总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两方面所报材料完全一致,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才予申请办理结算,最后省级财政对结算清单还要进行审核,通过多方面核对把关,确保补贴资金安全,切实让农民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