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张桃林:三年创建成效明显 “平安农机”再搞三年
2009-03-26   来源:哈报新闻网   

  日前,记者到作为全省水稻全程机械化试点的木兰县采访时观察到,木兰县农机具购置补贴已落实101台套,补贴资金299万元。今年,这个县拟新增农机具470台,田间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2%。机械化运营两年来,给木兰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全程机械化催生合作运营模式

  在木兰新民镇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一台新式插秧机引起记者的注意。基地的负责人介绍,这台机器一人驾机,两人在机上摆放秧盘,在稻田里快速往返,机后插下的秧苗整齐均匀。这种高速插秧机性价比很高,生产效率相当于五六十个人工,也高于手扶插秧机的五六倍,但是在农民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它没有用武之地。

  农业机械作业要求与之相匹配的运营模式,木兰选择了合作经济。新民镇新民村农机合作社社长王桂荣介绍,由村内5个稻农大户出资入股,并吸收了外来股东,社内现有插秧机14台、收割机和拖拉机各两台。由于机械插秧稻苗分蘖率高,水稻产量提高了三成,去年入社的村民都主动买秧盘了。现在,村里未入社的农田还占1/3,今年考虑将合作社规范注册,扩大规模。两年来木兰已发展大小农机合作社15个。

  农机合作的多种尝试和多重效益

  木兰农机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木兰组建了四种形式的新型农机合作社:村干部牵头、农机大户带动、种地能手入股、返租农民土地的形式;村委会牵头,农民以土地入股组建的形式;个体工商户独资的形式;农机部门牵头、职工入股的形式。

  通过合作社这一载体,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解决了一部分农户地少、占人占机具、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原来这些土地有836人耕种,通过集约化经营,目前只需20人,节余劳动力816人,实现增收680余万元,人均年增加收入8000余元。四个合作社的6998亩土地,年节本增效200多万元;农业机械得到了合理配置,减少了资源浪费。上海奉贤农业分区三胜农机合作社社员邵财说:没入农机合作社前,年年花钱雇人耕地、耙地、插秧,2007年加入农机合作社后,使用合作社的大型农机具深松、机械插秧、耙地和上肥料,一亩地平均增产190元,60多亩水田平均增收1万多元。

  农机合作示范中的保障体系

  木兰县在农机合作社组建运营过程中,制定了《木兰县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下发了《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农机工作列入全县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兑标。还先后累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机具补贴、合作社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三胜合作社急需水稻收割机时,在省和哈市单机补贴5万元的同时,县里又每台补贴5万元,投入补贴资金60万元,一次性购进12台水稻联合收割机。

  据悉,木兰正在争取省里支持,筹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投资1000万元以上、土地流转连片4万亩的大型农机合作社,推进机械化水平向纵深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4119-1.html

标签:农机 平安 明显 成效 创建 桃林

上一篇:新疆:调研畜牧机械化转场、农机执法及购机补贴执行情况
下一篇:新疆农机春耕生产吹响“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