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湖北利用合作社推广新技术和新耕作方式
2009-05-21   来源: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综合处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农业部组织摄制的八集电视专题片《耕耘大地――中国农业机械化》日前通过评审,将从5月2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

  该片是第一部以宣传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为主题的系列电视专题片,通过实地采访、人物访谈和政策解读等方式,深刻揭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系统阐述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形象展示了各地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典型事迹和人物风采。

  该片共分八集,每集15分钟。

  第一集《根本出路》: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概括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重大贡献和重要意义。

  第二集《良策造势》:反映国家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东、中、西部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工作特点。

  第三集《振兴地力》:阐述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当今农业的先进生产力,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集《兴机富民》:表现农业机械化在增加农产品产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第五集《沃土增秀》:表现农业机械化改造了传统农业,也改造了传统农村和农民,把亿万农民从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第六集《自主奋进》:表现我国农机生产与科研单位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引进,加强产品研发,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生产大国。

  第七集《联袂图强》:表现我国已探索出以跨区作业为主要特征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化形态。

  第八集《宏图远略》:阐述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展望我国农业机械化伟大、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十分重视《耕耘大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拍摄,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编导崔文华担当主创人员,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精干高效务实的摄制组,由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和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宝文担任总顾问,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担任总监制。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多次召开座谈会,研究策划电视片的拍摄大纲、剧本创作、拍摄进度等事项。该片从2008年5月起开始拍摄,摄制历经十个多月,涉及东、中、西部多个省区,得到了各地农机部门的大力协助,采访对象涵盖了农机管理、科研、制造、流通、鉴定、推广、监理、教育等领域的高层领导、资深专家以及许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农机工作者。有关专家指出,该片拍摄范围广泛,题材内容丰富,事例典型生动,论述精辟大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艺术性,是全景式展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部宏篇巨作和影视精品。

  附录:

  《耕耘大地――中国农业机械化》CCTV 7播出时间安排:

  5月25日19:00~19:30,第一集《根本出路》、第二集《良策造势》首播,次日24:12重播;

  5月26日19:00~19:30,第三集《振兴地力》、第四集《兴机富民》首播,次日24:12重播;

  5月27日19:00~19:30,第五集《沃土增秀》、第六集《自主奋进》首播,次日24:12重播;

  5月28日19:00~19:30,第七集《联袂图强》、第八集《宏图远略》首播,次日24:12重播。

  主创人员:

  顾    问     张桃林  张宝文

  总 策 划     宗锦耀

  策    划     刘  宪  刘恒新  马世青  刘敏  丁翔文

  撰    稿     崔文华

  总 编 导     崔文华

  编    导     王  力

  摄    像     田利国  覃晓明

  摄    助     葛文哲

  剪    辑     马  乐  刘风

  解    说     方  亮

  音乐编辑     刘  悦

  制 片 人     玛依努尔  孙保东

  监    制     李  燕    姚春生  李安宁  范学民  李斯华

  总 监 制     宗锦耀

第一集 根本出路

  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开发区大概是当代中国农业科技水平最高的农作综合试验园区之一了。在这里耸立着一尊高大的后稷塑像。

  后稷是尧帝的“农师”,也就是上古圣君尧的国家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农业部长。

  他的农业生产经验和重农思想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他重农兴国的功业被写成诗篇,载入《诗经・大雅・生民》篇。21世纪掌握着尖端农业科技的人们也会时时仰望后稷高高的雕像,表达自己的无尽敬意。丰碑般屹立的后稷手里拿着一只锸,那是他所处时代最先进的农具。

  一部农业生产力进步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先进农业工具的发展史。农业生产工具的每一次改进与提高都对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具实质性的推动。中国数千年农业文明一直都在积极谋求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白人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们从古代就有原始农器,后来开始出现田亩农具,到汉代唐、宋、元这一段时间,我们中国的传统农器基本形成,当时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为了加速这个基础产业的发展,当然要积极追求农业生产工具现代化,这就是农业机械化。基础薄弱的中国还无力让它的数亿农民和十几亿亩土地迅速全面实现机械化。便于操作的国有农场被摆在了国家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前列。

  刘成果(原农业部副部长):黑龙江农垦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首先是苏联援助一批设备,开发建设了全国最大的谷物农场,一百五十多万亩耕地。

  农机化就是垦区的生命,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没有今天这个垦区。

  在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农业机械化战略中,军垦农场也被放在优先位置。在大西北,由进疆部队改编的建设兵团最先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新型农业机械,1951年,在财力极为拮据的情况下,垦区用战士们生产的土特产,从苏联换回6台拖拉机,成立了机耕队,迈出了新疆军垦农场农业机械化的第一步。

  在大东北,也是军垦战士最早开动拖拉机,拉着多铧犁,开垦广袤的北大荒。农业机械化对于军垦农场系统的拓展和生产力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杰(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油料部大校):军队这一块,目前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一百二十六万千瓦,旱田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水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无论条件多么艰辛,共和国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坚定的。在那个时代,拖拉机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象征。各种宣传画上,常常见到英姿飒爽的青年男女驾驶着拖拉机,奔驰在辽阔的原野上,当一个拖拉机手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梦想。

  在资金和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基础上,由国家和集体投资,逐步兴办农业机械化,建立了国有和集体的机耕队。中国广大农村也建立起农业机械推广站。

  张铁军(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总工程师):1950年和1953年,国家两次发文在全国大部分县设立了新式农具推广站,在初期,这些推广站的工作主要是搞这些新式的农具试验、示范,这些新式农具在生产中大量普及,结合当时新的耕作法,就是农业八字宪法,新的农业技术,还有新的组织形式合作社、互助组,这样三大元素,使我们国家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非常快的提升。

  中国的古老大地开始与现代工业提供的新式劳动工具亲和,亿万中国农民第一次看到了不用锄头弯犁也可以种田养家,而且新家伙效力巨大。“铁牛胜过黄牛”的直观认识让传统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生产力产生了渴望。在农村,当上拖拉机手的小伙子找对象都会更受青睐。

  1959年,伟大的毛泽东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时代的号召,也是历史性预见。

  这些努力奠定了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早期基础,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它还难以尽善尽美,但它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历史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开拓者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忘记的。

  像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改革开放也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开拓了一个全新时代。农业机械化的改革开放也是从国有大农场开始的。

  1978年,黑龙江农垦率先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农机设备62台,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进行现代化农业试验,创造了单个劳动力年均生产20万斤粮豆的劳动生产率。随后几年,黑龙江农垦利用世行贷款、补偿贸易等项目,从国外引进和国内采购了一大批农业机械,到2008年,黑龙江农垦的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5%。

  李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我们黑龙江垦区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创造了农业劳均三十四点五吨粮食的较高农业生产率。也实现了粮食增产,农场增效和农垦职工增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农垦凭借雄厚的农业机械化实力,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进入21世纪,农业机械化的工具和理念又在发生巨大变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融入农业机械化领域。

  当农垦系统在改革开放年代迅速推进自身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中国广大农村也以新思路谋求着农业机械化发展。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国有和集体农机站功能日渐减低,农民逐步承担起农业机械化投资经营主体的责任,农业机械化进入农民自主发展阶段,适合农户家庭使用的小型农机具大量增加。

  农机作业价格低于人力作业价格的社会条件逐步形成。当使用农机比人工劳作在经济上、时效上、质量上综合考虑更合算的时候,农业生产就具备了普遍采用农机作业的经济前提。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受到自然、经济、社会、技术装备以及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陈志(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从前年开始,我们国家已经正式宣布,我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中期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了这样一种阶段,农民有了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内在需求,因为农村富裕了,发展了,农民有了其他的各种收入,所以农业机械替代了劳动,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要的诸多社会条件协调并进。详细提出了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具体要求和扶持措施,农机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机购置补贴由2004年的七千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

  宗锦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从2004年到2009年,六个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农机服务组织和个人,农机作业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对跨区作业的这些机具,免收过桥、过路费。更重要的是2004年以来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到2008年底,农机化耕种收的综合水平提高到了百分之四十五,连续五年增长都在一点五个百分点以上。

  在改革开放30年历程中,中国农业生产力与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是双线并行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至为明显。

  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张桃林(农业部副部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全国的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至2008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已经达到八亿千瓦,是1978年的五点八倍,年均增速百分之六点六;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境,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百分之六十一点八、百分之三十五点三和百分之三十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证明了,机械化确实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农业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集 良策造势

  2008年9月16日,陕西省杨凌农机超市的工作人员燃放鞭炮,把购买农机的农民送出大门。这确实值得隆重庆贺。农民买得拖拉机,是置办了一个真正的大件,把这个大件用好了,日子会过得更红火。市场经营者成交一笔大生意,是个招财进宝的事儿。往深里说,放鞭炮庆贺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它宣告着中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景况中。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历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的这一年也就是21世纪第一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之年。

  尹成杰(全国人大常委会农委副主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首次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从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措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从促进、引导、保护和规范方面,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规定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开辟了农业机械化投入的新渠道。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依法促进,构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法律同时规定,国家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其指定的农业机械产品。

  在这个农机大市场里,农民自由选择着。

  李继权(农户):这个农机大市场,给农民的眼光开阔了,就是好多农机具农民想都想不到的东西,这儿都有。? 想购机的人,得到了实惠。

  政府给农民的补贴,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即时兑现。资源配置完全依法交给市场。

  孙华(陕西省杨凌区农业机械展示中心负责人):今年我们就成立了国家农机补贴购置超市。这个超市建成的目的就是让农民更方便的、快捷的、有自主权的来选择农机。

  国家让农民拥有追求农业机械化的完全自主权,充分尊重农民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这个主体的积极性。

  农民自愿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方式是自由的市场选择,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农机资源,这就避免了计划经济时代以国家包办、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农业机械化。当今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以科学发展的思维推进,农机市场购销两旺。在市场经济的平台上,广大农民的自主自愿和政府的有力支持相得益彰,共同迎来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春天。

  崔本中(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发展到现在,农机流通是先导,主要表现在许多生产企业,特别是咱们国家的重点骨干大型贡献大的企业,他们都非常重视农机流通,在全国他们都建立了很好的农机流通营销网络,而且代理商遍布全国。

  为了有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政府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

  “买得起”就是针对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加大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等政策扶持的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和资金筹措的困难,把农民希望得到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型农机具的热切愿望变成美好现实。

  自从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实行之日起,让这个政策深入民心就成了农机部门的工作重点。各级政府的农机局长成了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员和办事员。

  卢忠诚(湖北省阳新县北煞湖农机服务合作社社长):在农机局的支持下,去年一年投资了一百多万,农机局补贴了二十多万,将近三十万。现在大型机械有三十台,小型机有二十多台。都是配套的。从犁地到打田、到耙地、到行耕,到整田,到插秧,到收割,到运输一条龙。

  马辉商(湖北省阳新县农机局局长):从2005年起,国家实施了农机的购机补贴。通过这个购机补贴,可以说刺激了我们阳新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使我们整个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可以说上了一个很高的平台和台阶。

  让农民把农机“用得好”,就是通过贴近农民知识水平的市场服务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咨询服务,让农民买到适合自己生产环境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农机。随之给予必要的培训指导,保证农民安全放心使用。

  罗厚伟(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农机中心技术员):农机大户购买农机呢,我们根据他自己地域的地貌来确定。像这个大面积的(田地)它非要用大型的机械(耕作)。你像丘陵地区或者山边,像那个大机械无法上去工作。那我们只能给他推荐小型的,手扶式的微耕机。

  让农民买到的农机“有效益”则是引导帮助农民把手里的农业机具用足用够,发挥最大效率,获得最大收益,尽量减少闲置和低效使用,防止资源浪费,让农民手里的这个大件变成劳动致富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是最现实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细致配套。中国农村的现实发展水平和农民普遍的知识水平决定了政府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责任重大。

  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各地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形式和途径。

  发挥当地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有所突破。

  黑龙江垦区最常见的马铃薯是高效经济作物,但使用普通农机具难以实现种植与收获的机械化。克山农场通过国际招标,投资4200万元,引进了40台马铃薯种植机械和30台收获机械,突破了马铃薯种收机械化的难关,马铃薯种植规模空前提高。

  中国农业机械化正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条件具备地区实现了整乡、整县推进。

  东部地区已经高度工业化,这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并提供了足够的技术保障。同时,东部地区农民大部分实现了转移就业,留村农民对农业机械化需求迫切。这个区域特点决定了东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求高,与城镇化过程匹配紧密。东部相当广大的范围内已经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

  黄一鸣(常州市武进区农机局局长):到2006年,我们地区就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以前我们武进从事生产的劳动力要三十万,现在我们武进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只要5000人就行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九个(农机)服务公司。2008年我们已经定为再发展二十个。我们打算到2010年,我们武进区的农机公司总量要达到到六十个,到那个时候,我们武进的农机化服务就实行了公司化、市场化、社会化这样一个规模。这样进一步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是保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动机。2007年开始的世界粮食危机提示着作为世界最大人口国的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永远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而现代社会的粮食安全再也不可能依靠牛犁弯锄了。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必须得到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支持。

  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加粮食生产,加强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仍然是基本方向。同时需要努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例如,新疆的气候与日照条件特别适合酱用西红柿的种植,要想把这个特色农产品产业做大,就离不开机械化。

  王明发(新疆石河子市新湖农场季节工):我从早晨其实摘到下午,一天能摘个七八百斤。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赵玉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职工):像这样大面积种植番茄,要是完全依靠人工,种下去有能力,收获就不行了。因为现在劳力人工相当紧张,有机采的话,一台机器,一天收获三四百吨,相当于代替三四百人,从经济角度和实际角度去算,成本相对的就要降低。你像新疆这个气候,尤其到秋天这个气候,就没法估计。有这个机采,你就可以相对的充足地利用这个时间了,把产品都能收回来。

  有些农机生产企业根据西部农业的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性较强的农机具,为推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巴拉提・阿斯木(新疆农牧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发现农机化发展市场规律。根据新疆各地不同的地理自然条件,能够研发出适合新疆特点的动力机械拖拉机。尤其是北疆,机械化作业面积很大,需要大马力拖拉机,比如说深松,土壤深松,对抗旱节水起很大作用。深松必须用一百五十马力,二百马力的拖拉机。福田(雷沃重工)根据新疆的特点研制出了从1254(型号)到二百多马力的拖拉机。

  中国农业机械化需要优化东、中、西农机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区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调互动机制。

  为组织、协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速度和质量,国家逐步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和政策支撑体系。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及条例等,保障了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在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从中央到地方,农业机械化发展从来没有得到过像现在这样多的实质性关注与支持。

第三集 振兴地力

  山东省新泰市地处沂蒙山区,丘岭相望。像中国的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也是人多地少。光山坡上土石混杂,获得更多耕地资源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但也是一个很迫切的事。

  高学文(山东省新泰市农机局青云办事处农机站站长):我们这个土地原来就是这么个现状,土层就这么厚。原来种庄稼在这个顺坡地上,几乎不大收,到旱天的时候,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下雨的情况以后呢,你看这个沟,它就顺着坡给你冲了。雨水大的年限也可以不收。

  山上原有的坡耕地是先辈不知花了多少力气,流了多少汗水,整理出来的。凡是人力能够开出来的空间也都垦完了。

  现代农业机械工具让现代人具有了改造不良土地环境的能力。这番改造让山丘的地貌形态更加适合农业耕作,拓展了耕地面积。这对于耕地资源稀缺,又必须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中国,尤其意义重大。

  朱良收(山东省新泰市农机局局长):全市耕地面积一百一十万亩,其中丘陵贫瘠土地占百分之八十,有八十多万亩。每年冬春,市委市政府都领导全市人民大规模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发挥这个机械的威力。特别是二百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通过几年治理,使原来这种贫瘠土地,过去是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体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巨大威力。

  实践证明,发挥农业机械的威力对于土地开发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数量,而且提高了耕地质量。对于土质低劣,植被稀疏的地块进行合理的农业开发,会带来较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形成经济收益。

  赵常玉(山东省新泰市瑞山村村民):想人工开发点是开不动。经过大型机械来整理土地,小块变大块,坡度大的变成连片,过去的亩产只有二百多斤,现在整地后亩产达到六百多斤皮果(花生)。

  在传统农作中,仿佛土地翻耕的次数越多,对庄稼的生长越有好处。几年前,农民听说政府开始大力推行一种新的种地方法,不用翻耕土地就可以种庄稼。对于中国农民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神圣传统是多耕勤耕,细作精耕,老话说:“种地不耕,等于白扔”。突然有一天说种地可以免耕了,这简直荒谬不经。即使是政府来推广,也难免让人疑虑重重。

  刘宗杰(山东省胶州市胶东镇和平村村民):这个免耕播种,把秸秆统统粉碎了。播的时候,我们又把这个地表都覆盖了。不用烧秸秆了,非常受欢迎。同等的地力,同等的条件、方法之下,一亩地增产三十公斤,要少追化肥大约十五公斤到二十公斤左右。免耕播种跟传统的播种相比,(一亩地)免耕要少投入一百块钱左右,抗旱能力也强了。

  其实,免耕的确切称呼应该叫保护性耕作。相对于传统的全面翻耕和一季庄稼多次犁耕,保护性耕作的动土深度、广度和频率明显减少。

  尚书旗(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副主席):这里所说的保护性耕作就是在原来的留茬地上不进行耕地,直接在留茬地上进行播种的一种方法,所以保护性对土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水保肥的这种方法。

  保护性耕作能够增产的机理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就是通过秸秆覆盖,特别是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保护性耕作的效果被总结为:“三增”、“三节”、“三保护”。

  三增是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蓄水能力,增加了粮食产量。三节是节水,节肥,而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碎秆、灭茬、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项作业,又大大节省了机械作业费。

  三保护是保土、保水、保肥,防止农田扬尘,减少表土的风蚀和水蚀。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保护性耕作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面积实施秸秆粉碎覆盖地表,使碳元素以固体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

  何明(青岛市农机局培训站站长):

  这块地已经实行保护性耕作三年了,小麦、玉米、秸秆都还田了,应该说整个土壤的情况是比较良好的。尤其是能够体现土壤肥沃程度的一个标志就是蚯蚓,有大量的蚯蚓存在,这个进一步说明了保护性耕作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它的整个板结程度降低了,使土壤有了能够自我恢复的能力。

  保护性耕作使土地耕作频率减少了,但是耕作的技术含量增加了,对耕作工具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护性耕作已经不是弯钩犁、长柄锄所能胜任了。所以,要推行保护性耕作就更是必须推行机械化。

  胶州市和平村农机大户老刘尝到了保护性耕作的甜头,不再疑惑保护性耕作的效力,开始带头向群众推广。当然,除了农民自己的相互影响之外,保护性耕作法的有力推广还是来自于政府作为。

  高红日(山东省胶州市农机局局长):我们在全镇,全市范围内组织镇、村两级干部,还有部分农民到保护性耕作推广比较好的先进地区进行学习、取经,就是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农机部门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签了作业合同,免费给农民播种,这项工作实施三年,使农民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自觉到自觉。

  对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而言,水就是农业的生命之源。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是农业技术的一大难题。过去由于技术和设备不到家,即使是在极度干旱区,也经常可以见到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都不到50%。

  曾福兴(新疆昌吉市滨湖乡下泉子村主任): 以前我们就用这个渠道灌溉地,通过渗漏、蒸发,水都渗到地底下了,利用率不高。

  在农业机械化浪潮中,滴灌技术与设备的引入明显改变了大西北有地无水的困境,极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从渠灌,喷灌,到滴灌,是灌溉机械化水平的逐级提高,也是水资源价值的逐级扩大。在土地资源相对宽裕,而水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节水就等于扩地。在滴灌设备生产体系的大发展中,预示着大西北广袤土地上的现代农业新远景。

  何林望(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高级工程师):新疆特定的气候条件和特定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节水是新疆的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技术。滴灌这项技术的适用性,它适用于农民,适用于农业机械化,适用于稳产高产,适用于绿色环保。

  农业机械化促进着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农业机械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限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体现形态。

  王启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二一团农场):以前我们灌溉主要就是利用大渠灌,费工、费时这样都比较多。那么现在呢,就是我们从2007年,实行了滴灌以来,滴灌麦子,滴灌棉花,这样呢省工,省时,省水,大大提高了棉花或者小麦的单产。

  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基本农作条件,也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干预作物本身,从种子、胚芽,到整个生长过程,使土地的生产力得到更出色的发挥。

  赵宏钧(江苏省无锡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这个是我们和大连的一家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关于物理农业的一个产品,它是利用空间等离子场,通过种子从这下去之后,进行处理之后,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结合种子的生长酶,可以使种子播到田里以后,长势更好。

  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先进的农机可以实现精量播种,按需要变量投放农用物料,实现节种、节肥、节药。使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实现高效率、低物耗、低污染。与手工相比,机械施肥可节省30%~50%的化肥,用性能优良的植保机械喷药可节省30%~40%的农药。农业机械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作物栽培管理精确定位,灌溉、中耕、植保等方面的精确作业,设施农业、高效收获,例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联合作业,也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精确度和强大动力才能达到。

  这里正在为精准农业作业准备着先进的农业机械。电子技术、红外技术、液晶显示等,都引入了农业耕作。肥沃的大地配置上如此先进的生产工具系统,一定会给生产者以丰厚的回报。21世纪拥有发达农机系统的大地与只有犁锄相伴的大地相比,自然会焕发出空前的产能。

  张俊才(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处长):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采用红外线装置开发出来一种防缺苗、防断垄的液晶显示装置。耧斗发现堵塞的情况下,它会自动报警。及时发现断垄缺穴这种现象,能够及时的制止,下去及时清除。

  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也都需要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用一套强大的工具系统把农民武装起来,极大增强了农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主要是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作业,都主要是靠机械装备来完成。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提高。

第四集 兴机富民

  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茶农冯友良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他听从父亲的分析说服,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回到家乡,与父亲一同经营茶厂。随着茶厂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也的确需要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才。

  冯刚(冯友良之子):我是2000年毕业于杭州商学院,后来一直在杭州工作。去年过年,老爸跟我说,你还是回来跟我一起干吧。现在我们规模也这么大了,机械配置基本上也到位了。我想了想,也好,放弃了那边比较舒适的工作。回到家,回到老家,跟爸爸一起搞茶叶。搞茶叶老爸搞了二十多年吧。全部都是机械化了。从发展过程来看,我觉得市场还是蛮有前景的。是机械化带来的规模与效益准备了一片富有前景的天地,产生了足够的吸引力,否则,单凭老冯的一番唇舌是不可能说服一个当代大学生回到乡下的。

  冯友良(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冯友良茶园厂长):我从事茶叶种植已经二十多年了,原来我们都是手工采摘的,手工采茶效率很低。后来发展到用剪刀剪。剪刀剪呢比手工采要快一点。有了机械以后,马上就可以扩大种植面积。扩大种植面积以后,现在我发展到了三百八十亩茶园。 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茶叶生产机械化比粮食生产机械化有更多的难度。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机械装备也更多介入了茶叶生产,为茶农创造了更多的效益,也给投资者以更大信心。

  陈元良(浙江省诸暨市出口茶厂厂长):我们原来用人工采摘茶叶,一天要几百个劳力上山,采集的茶叶也只有几千斤。现在我们茶叶基地上面用了四台采茶机,每天都能够采茶叶一万公斤,只需要十六个劳动力。成本是节约了五倍。原来我们加工名茶是用手工操作的,一天一个人加工十多个小时,也加工不了三公斤的茶叶。我们现在全程机械化加工以后,每一天能够加工名茶几百公斤,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十倍到十五倍。

  像浙江诸暨市茶山采用机械作业一样,陕西省白水县也对苹果树采用机械作业。这里是着名的苹果产区。这里的苹果林天上有防冰雹网,园子边上有灯光灭虫器,园子里有流动杀虫的喷药机,对于侵害者是立体防御。地上有挖沟机开沟施肥,旋耕机作业除草松土。对于苹果林保健是全方位伺候。果树机械化作业的诸多难题在这里也都被克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苹果增产增效。

  赵思孝(陕西省农机推广站副站长):从2002年开始,果业成为陕西农民增收一个主要产业。当时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果农劳动强度比较大,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农机部门决定引进试验果业机械,

  2002年开始,省农机局安排在洛川县、白水县进行试验示范,经过三到四年,在果业机械方面引进了松耕、除草、开沟,施肥,植保机械,经过试验松耕机械功效可以提高十倍,除草机械可以提高功效二十倍。节约劳动力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传统农业是按照一年四季的自然节奏徐徐行进,既不能快些,也不能慢些。现代农业经济是时间经济,不能完全跟着老天爷的步伐走,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价值。周楼村的村民自从拥有了机械化收获土豆的手段,大面积土豆可以在短时间收完,迅速上市,抢占市场先机。机械化的高效抢种抢收对于提高农业效益是重要保证。这恰好是实现机械化的主要目的,让农民增收。

  肖桂超(山东省滕州市张旺镇周楼村村民):用机械收获马铃薯,既省时,又省功,又省力,找人去刨马铃薯,得找三个人,一天只能刨一亩地。一个人的工时费都得五十块钱一天。这样三个人一天开支,一亩地的开支就是一百五十块钱,中午还得管一顿饭。在这个农忙时候,找人还非常难找。用机械收获马铃薯,一个小时就能收三亩地。一亩地就能省到一百多块钱左右。去年买的这个机器,不仅能收获自己的马铃薯,并且周围附近村子的,我们庄上这些村民,都能使用。还能赶上好的行市去卖,我春秋两季,能收获马铃薯在三百亩地左右。一亩马铃薯收到四十多块钱。去了油和机器的折旧费,我一亩地能弄到二十七八,一年下来,光这个机器,我一年就能挣七八千块钱。这样既方便了村民,又增加了我的收入。

  孙开忠(山东省滕州市周楼村收购马铃薯经纪人):我是专门收土豆的,现在外地的客户来了,我就找那个机器刨土豆。因为机器收得快,不耽误功夫,还卖个好价钱。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问题,没有好的效益,再先进的农机也推广不开。有了好效益,人人都会欢迎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当然必须遵循效益优先的经济规律。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以家庭承包经营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正在有序展开。土地流转造就的土地整合连片正好适应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土地流转形成的大片农田和优势品种的大量种植,必须依靠大农机,这时推行机械化更能提高效益。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土地流转加上机械化,人们创造了自己的小康村。农民深切感到了土地制度创新和生产工具创新相结合的巨大好处。

  刁肇东(黑龙江省尖山农场第九管理区职工):经过这几年经营,机车和土地的效益明显增加,毛收入能达到二十多万,纯收入也能挣十多万块钱。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在要求土地流转的加速和扩大,机械化成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利器,推动着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形成。这一切的终极结果是经营土地的农民发家致富,离开土地的农民也可以安心出去创业赚钱。

  李振旺(黑龙江省尖山农场第九管理区职工):有一些职工也拥有一垧地,但是他出去从事别的事业,像打工了,经商了,他就不种了,流转到我们手了。我们每一年给他一千元钱。这样我们土地就增加了,从以前的三百五十亩,增加到四百二十多亩。这样土地增加,我们机车充分发挥了大马力机械的效力。现在年收入也可以达到七八万元。有了较好的收入以后,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又买了一套小康住宅楼。

  农业机械化改变了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耕作方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既节约了大量劳动力,而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高效农机的快种快收,又解决了农村季节性的劳动力紧张问题,外出打工农民不用一到农忙就往家跑,农机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富余农村劳动力不仅“转得出”,在外面也“呆得住”,离开土地的农民可以安心出去创业赚钱。拓展了农民的增收空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黑龙江省克山县新兴村原本是一个边远小村,农民收入偏低。自从大力实行农业机械化之后,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寻找到更多的创收门路,增产增收的途径大大拓宽。

  李保军(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村民):春天播种用不上一天,半天就完事了。收的时候,咱今天大机械不是进来嘛,三百多亩地,半天就下来了

  不种地的人都是出去搞第三产业,打工的,养殖的。都是出去打工的多,基本上劳动力都转移出去了。

  宋金锁(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新兴村村民):我媳妇在家养猪,这车是我买的搞运输,要不你没啥干啊,地里活不用咱干了。我媳妇养猪,一年能对付三万多块钱,我跑运输,挣两万多块钱。地里头能收个七八万块钱。

  机械化让农民在大处增收,又在小处节省。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可减少遗洒损失5%~8%,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亩均节约成本30元以上,提高亩产25公斤以上。据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既可以增富于民,对于加强中国的粮食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

  从大品种粮食实现机械化的整体效益上,可以看到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富民事业的意义。

  玉米从种植、喷灌、田间管理到收获,如果实现全程机械化,可以节省土地,节水节电,增产增收。仅仅喷灌一项,就让农民可实现节约与增产双面获利。

  杨知元(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龙庄村党总支书记):通过节约用水,一个是成本降低了。再一个就是能够提高20%几的产量。以前浇地,一户摊上个三四亩地,一浇浇一天一夜。一个是浪费时间,浪费水资源,关键的问题电费这一块相当高,老百姓的负担要加大。咱们现在用喷灌,那咱自己可以掌握时间。这是节水的一个好办法。

  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后,还给农民开辟了与农机化相关的就业新门路,农机作业服务、销售、农机维修、燃油供应等服务已成为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是农业机械化的最主要推动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美国工程界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第7项就是农业机械化。其理由一是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很难养活这么多人口;二是农业机械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急剧下降,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事其它的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世界更加经济繁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证明了这一点。

  农业机械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别;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加快发展。三农都大大得益于机械化。

  中国农民和中国社会将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获得更多的福祉。

第五集 沃土增秀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看到了一条消息,这让他“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成了着名诗篇《送瘟神》二首。

  《送瘟神》之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坐地日行八万里,

  华佗无奈小虫何! 巡天遥看一千河。

  千村薜荔人遗矢,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万户萧疏鬼唱歌。 一样悲欢逐逝波。

  《送瘟神》之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天连五岭银锄落,

  六亿神州尽舜尧。 地动三河铁臂摇。

  红雨随心翻作浪, 借问瘟君欲何往,

  青山着意化为桥。 纸船明烛照天烧。

  原来让毛泽东深感欣慰的是江西省余江县有效治理了血吸虫。

  半个多世纪之前,血吸虫病还是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国家和疫区人民花费巨大投入,虽然使之得到有效遏制,但始终难

  以根除。如果有人说,农业机械化对于防止血吸虫病有很好作用,可能还一时反应不过来。

  李银楷(湖北省仙桃市三伏潭镇栗林嘴村村民):原来我们农民种地,都是用耕牛在操作。耕牛被染上血吸虫病以后,它相当于五十个血吸虫病人的传播率,如果在农田操作,突然它拉大便的时候,我们赤着脚,在操作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要被这个带着病的耕牛排出来的粪便感染到我们人体。

  有机器以后,我们就基本上可以不接触到水,再有一个把耕牛去掉以后,也杜绝了病牛对人体的传播。

  刘德斌(湖北省仙桃市农机局局长):实施以机代牛以前,我们这里的血吸虫病感染率是百分之五点五,通过两年半以机代牛的实施和运作,截止到现在为止,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已经下降为百分之三点二,下降了两到三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全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但是农民对自己的传统并没有忘本。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建立了一座博物馆,把传统农具一样样存放进去,这是中国农民的历史情怀,是对自己过去的珍视,也是对发展的参照和激励。传统农具进入博物馆是因为农业机械化登上了时代大舞台。现代中国农民使用现代农机系统在脚下的厚土上创造了奇迹。

  王万凯(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村民):一开始弄大棚的时候,我心里也是考虑到,到底是行不行?本来就种那个小棚。但是到了1989春节的时候,我们村里这十几个大棚都很成功。黄瓜下来的时候十块钱一斤,这一年下来,八十米的棚子,最多卖到三万二千块钱。没有卷帘机的时候,就是人工拉草帘子,一百米的棚子两个人拉,最快也得一个小时,有了卷帘机以后,五分钟就行了。

  我这个棚子一亩半地,一季能产四万斤黄瓜,两万五千斤苦瓜,总效益在八万块钱左右。

  三元朱村的蔬菜种植天下闻名,这里的农业机械化主要体现在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市场机制配套合理的高度机械化带来了三元朱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集体经济积累日渐雄厚。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敬老院。家家住上了小楼。村里到处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机械化改造了传统农村,也改造了传统农业。先进的工具系统和工具管理系统使现代农业呈现出全新的业态。由此也需要新型的“农业工作者”,而不是传统状态的农民。

  农业机械化既是一套工具系统,还是一套知识系统。在低技术含量的传统农业中劳作几千年的中国农民接受机械化,需要耐心持久、深入细致的农机知识培训,这对农民是最实际、最重要的科技启蒙。

  刘宪(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农机是科技的载体,农民要使用农业机械,他们要接受培训,要学习,自身的文化素质、经营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方面,就是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使得广大的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自己所喜欢的精神文化活动,本身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发展农业机械化就是用工业文明来提升农耕文明的水平。

  让农民尽快与先进的现代农机系统密切结合起来,从操作模式上,基础原理上,心理习惯上,实现人机合一,那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

  惠希滨(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生产科科长):你给他们讲课,不能使用太专业的术语,使用专业术语,他根本就听不懂。你得用非常直白,他能吸收的(语言)。

  张景泉(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高级工程师):难点就是观念问题,思想问题。他们以前的老观念,比较根深蒂固,用小车,用牛、马,现在用小四轮,对大型机械不太接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采取示范、典型和引导。

  对于广大农民而言,有利性和有用性就是最好的老师。当生产生活现实要求他们必须学习的时候,他们会学得踏实认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这种完全功利的技术训练也同时特别切近地渗透着科学意识,文化教育。农民在这里直接得到科技化与工业化知识启蒙。

  刘焕忠(黑龙江省嫩江县临江镇苇芦泡村村委会主任):很盼望他们来传授种地的农业技术,如果来的话,村上通过大喇叭一招呼,村民就自然过来了,不用非得去找他们。

  刘红录(黑龙江省嫩江临江镇芦苇泡村村民):其实我们以前也不懂秋整地,翻地、耙地、耢地,和镇压土壤几公分,我们以前都不太懂。通过这技术员给我们讲课,我们现在全了解比较清楚。

  卢晚玲(黑龙江省嫩江临江镇芦苇泡村村民):通过讲课了解了不少问题,以前也不懂怎么打药,怎么整地,现在听讲完了就明白了。还苗前打药好,苗后打药不高产。

  丁翔文(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农机监理总站站长):农机化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过程,通过我们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普及,包括培训、示范,农民逐渐地掌握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的生产技能。

  农业机械化绝不仅仅是田里多了几台机器,农民换掉锄头这样简单的事情。学习农机和掌握农机是让他们亲身体会先进生产力的不凡之处。农业机械化除了是技术进步之外,还是含义广泛的文明进步。

  农业机械化正在促使农民的精神素质发生内在变化。

  湖北省团凤县团凤镇罗霍洲村是农机入户工程示范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已经基本实现了主要农业劳动机械化。为了掌握机械化的工具系统,这里的农民开始学科技,爱文化。

  胡恒利(湖北省团凤县团风镇罗霍洲村二组村民):原先我们是在家的打麻将,玩。现在是有机械化,从县农机局的领导,到我们村的领导,组织我们学习机械化,再有机械基本常识,再有不懂的,机械有毛病他们亲自来指导我们学习方面的事。

  在习惯眼光看来,农村妇女总是终日劳作,只关心柴米油盐,养鸡喂狗。现在,农业机械化同样大大减轻了她们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她们的身体和心灵,这使她们坐在家里也开始关注外面的天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乃至思考更多的社会责任。

  吴娇娥(湖北省团凤县团风镇罗霍洲村二组村民):儿媳教我上网,上一段时间,那天我坐在家里,我跟他们讲,我说是不是我这个发晕的病又犯了,他们说不是的,是地震了。我就在网上查看,看了那个情况,真的也是爱流眼泪,心里也真的是不舒服的,我要能够到那里支援一下该多好哇。

  多少年来,人们都习惯于感叹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实际上,想要让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就需要创造基础条件。当无休止的强体力劳动加相当匮乏的物质生活构成农民生活的主要内容时,当然难以发展农村文化生活。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闲暇时间以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给予农民时,他们懂得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广大农村,不仅在建成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重要的是,这里正在产生社会主义新农民,而这样的新农民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冯银桥(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全佳村村民):插秧开始都机械化。像我们四亩地收割一天,插秧不用一天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们人工大大减少,年纪轻的人我们都到工厂里面去上班,劳力都解放出来了,解放出来以后,我们参加村里文化宫的各种娱乐活动。打打乒乓球,跳跳舞,下下象棋。

  采访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全佳村村民陈秀芬:每天我们在这个公园里面跳跳舞,有时候去上面楼上看看书!做做健身活动!反正农业上面不需要我们手工去做了,全部都是机械化了。

  机械化造就的致富路让集体经济也日益雄厚,克山县新兴村在合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迅速致富,村里给村民们都买了保险,拥有了致富利器的中国农民依靠自己的努力,为自己铺出了可靠的“后路”。

  农民奔小康的追求更加安心,更有信心。同时,克山县新兴村村委会还做出规定,对于本村考上大学的孩子给予资助,体现出致富之后的文化追求。

  黄晓玉(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新兴村村民):这孩子考上南开大学,说是也算是为村里争光了吧,知道我们家挺困难的,村里书记给拿了两千块钱,资助孩子上学。说是孩子考上这所学校也听不容易的。

  问:村里是不是考上学都给补助呢?

  黄晓玉:从我们家孩子开始吧,书记说以后要是考上学,就鼓励学生考学的劲头。

  农业机械化把农业从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人类文明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工具系统变革都会引发社会精神的明显进步。当农业机械化迅速进入古老的中国传统农村时,所引发的精神变化自然是明显而巨大的。它将给孩子们创造新的传统和属于机械化时代的自信。

  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镇定荡坂合作社社长俞德苗之子:我家有很多机器,我爸爸什么机器都会开,开着机器种田去。

第六集 自主奋进

  1955年10月1日,欢庆新中国成立六周年的时刻,在古都洛阳城边一片荒凉的空地上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奠基仪式,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拖拉机制造厂破土动工。这个厂址的选择无意中产生了绝妙的象征性,古老却荒凉,开阔也空旷。中国农业机械化就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难起步。1959年11月1日,洛阳拖拉机厂举行建成开工典礼。

  那是个物质条件非常困苦的时代,创业精神却异常高涨。

  卢富来(原洛阳拖拉机厂一分厂党委书记):1959年11月1号,咱们洛拖开始建成,建成以后,我们这个拖拉机厂正式生产拖拉机,履带拖拉机。当时的心情是很激动的,很激动的。当时我代表两三万职工在大会上发言,表决心。当时的干劲都是很大的,加班加点,都没有说要加班费,都没有的。当时第一台(拖拉机)出来的,在厂门口走过。我们很激动,甚至流出了眼泪。

  这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拖拉机被命名为“东方红”。从此,这个名字成为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史上最有资格的品牌。

  在记录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百件大事的北京世纪坛公园内,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1959年建成投产一事赫然在列。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机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动员广泛的社会资源充实中国农机制造业,使得这个产业空前加速。

  1998年,股份制企业福田雷沃重工进入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当时,中国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相对性短缺,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外在环境。

  而农机跨区作业的兴起,也为收割机械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折。福田雷沃重工抓住这一市场机遇,以联合收割机为突破口,创造出农业装备产业的奇迹。雷沃谷神收割机连续8年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70%。

  武崇道(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事业部收获机械总设计师):纵轴流谷物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技术,在世界上现在就是领先的,我们开发6150,在国内就是一种领先的技术。它既适用于收获小麦,水稻,也适用收获大豆玉米,还适合收获油葵,油菜,还有高粱,它这种技术应该说是一个发展方向。

  2001年,福田雷沃重工进入了拖拉机生产领域,并且直接切入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的生产。结果,性能卓越的雷沃欧豹拖拉机连续4年销量第一,甚至打入世界市场,年度出口量过万台。

  2008年6月2日,由世界三大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组织

  “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审、发布的第五届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京揭晓。雷沃品牌价值70.15亿元,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99位;位居中国农业装备行业第一。

  多元社会资本进入农机制造业,使这个产业迅速充满活力。

  梁启荣(福田雷沃重工党委副书记):我们对品牌是分级来管理的,我们的一级品牌就是产业品牌,我们的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是我们的二级品牌,其实,服务也是一种产品,我们的三级品牌就是产品的型号和销售识别,自上而下形成了福田雷沃重工品牌的金字塔架构,在这个金字塔架构当中,处在最上端的就是我们的产业品牌。

  王金富(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兼CEO):福田雷沃重工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世界级品牌。

  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必须提升农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担当这个重任的主角。由于受到利润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企业对研发新型适销对路产品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也更能全力以赴。随着大粮作物机械化收获的日渐普及,特种作物机械机具的研制水平也在提高。

  沈建辉(江苏省农机局副局长):沃得公司开发生产的油菜收割机,在全国技术方面,适应性方面都是走在前面,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省里面对科技创新,科技攻关,这方面投入应该一年比一年多。

  集成性创新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能力,这就是根据中国当前发展条件,研究市场需求,根据资源条件、特点,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吸收、应用,发展出较高性能、较低成本的集成性产品。而引进、消化,并加入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形成更高的创新能力,同样是大有前途的。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福田雷沃重工大胆尝试,逐步形成了“集成知识,整合创新”的特有发展模式。

  为了“集成知识,整合创新”,福田雷沃重工投资逾千万欧元,在海外设立了“欧美技术整合中心”。中心拥有来自全球一流的技术专家与顾问团队,尤其与欧洲的产学研单位实现了紧密合作,它成为福田雷沃重工引进国际化人才,进行全球同步技术研发,整合全球资源的重要平台,使得福田雷沃重工可以始终站在世界农机装备制造业技术的最前沿。

  王乐刚(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技术中心拖拉机研究所研究员):洲际平台拖拉机是以欧美高端市场为目标,我们经过产品技术创新和资源的整合,开发的一个系列产品。产品的技术达到欧美高端主流产品的同等技术水平,公司决定将在今年的下半年投放目标市场。

  中国乃至亚洲最大马力的二百六十五马力雷沃欧豹拖拉机、国内最大喂入量的6150雷沃谷神收割机等具备国际技术水平的产品,就是整合创新模式的产物,它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地球机”。

  王金富(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兼CEO):农业装备产业和其他制造业一样,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叫核心思想,或者叫核心竞争力,怎么样才能有这种核心思想和核心竞争力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自主创新,这个自主创新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是从零开始做。不是这样的。它一定要有站在全球这个平台上来思考,怎么样来通过集成,通过整合,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最终打造属于我们中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会形成它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基础决定的。

  在中国,农民数量巨大,户均耕地很小,农民收入偏低。为中国特有的国情所决定,只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倪国庆(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我们雷沃谷神四行自走式玉米机,是借鉴国内先进的技术,然后通过调查我们国内具体的实际需求和收获的要求,我们开发出来了一个非常适用的产品,这个产品有6项国家专利,非常适合于咱们东北,新疆和内蒙这些广大的玉米种植区的收获需要。

  中国农机科研单位和制造企业加强农业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解决好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节能等问题,做好农业机械的试验选型、鉴定流通和技术推广工作,都是国家农机制造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

  刘敏(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站长):我们站所从事的农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质量投诉,标准化管理,维修与职业技能开发等等工作,是农机化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机化质量工作有效的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农民正确选择和购

  买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产品质量,规范农机市场秩序,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机工业的振兴,取得了农工共赢的良好效果。2008年农机工业产值达到1750亿元,实现利润90多亿,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提升农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解决创新体制问题。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来推动农机装备的创新。制度创新可以带来成果的创新。

  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农机领域的产、学、研、推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着重研发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马铃薯、甘蔗、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重点作业环节的农机化关键技术,都是当前中国农机产业的主攻方向。

  高元恩(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我们国家的农机工业,应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农机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我们中国现在已经变成了世界上农机生产的大国。

  探究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起农机系统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激发各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创新热情得到保护和激励。在农机产业同样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这是一条生命线。

  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科研单位和农机院校相互合作,紧密联系实际,在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共协并进,加强自主创新,这是中国特色农机创新体系的主体阵容和长足进步的保证。随着国家扶持农业机械化科研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机行业的创新能力必将得到迅猛提升,中国作为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一定会成为举世敬重的农机强国。

第七集 联袂图强

  2008年5月25日下午,全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启动仪式在河南省镇平县郭营村举行。这标志着2008年全国小麦主产区夏收工作全面展开,全国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正式启动。

  孙政才(农业部部长):现在我宣布2008年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开机启动。

  在仪式现场,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型收割机在同一块麦田里旋轮启动,蔚为壮观。

  跨区作业原本属于农民的自发性经营活动,在丰富提高中变成了国家行为。跨区作业成为中国农民的又一项伟大创举,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史也一定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农民户均耕地只有7.6亩,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户均土地更少。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好农业机械化大生产与亿万农户地块细碎的矛盾。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在总结农民自发的小麦跨区机械收获经验基础上,从1996年开始,国家农业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并且出台了跨区作业车辆、机具免征过桥过路费的政策,连续实施,获得了巨大成功。

  跨区作业当大范围展开之后就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行动主体的跨区作业农民需要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其经营行动才能完成,国家与个人才能双赢。

  对于收割机主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市场信息服务,广大收割机主必须准确知道需要收割服务的对象在哪里,在什么时间需要,需求量有多大,盲目的开机行走寻找,将是个人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跨区作业过程中,服务与被服务的双方是在市场中相遇,双方的行为自然要通过市场契约来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也只有严格的契约体系保障,跨区作业市场才能规范运行。

  曾利(南阳市宛城区三利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了保证外地的机手能够有活干,有钱挣,我们采用了合同的形式。

  何冀辉(河北保定机车手):通过跟农机合作社签订合同,首先他能保证我们干多少活。再一个就是说免费为我们提供食宿,帮我们加油。如果遇到纠纷问题了,他们还会帮助我们去调解、解决这些纠纷。合同上有约定,我们相互都有自己的责任,如果他们达不到责任,我们会用法律去维护自己。如果我们违反了合同,我们会有经济去补偿他们。

  社会各相关领域都是跨区作业的保障系统,交通、公安、天气预报,油料供应,等等,缺一不可。

  跨区作业是一个庞大的机械系统在运转,它还需要迅速及时有效的专业技术维修服务。一台机械得不到及时维修可以使一个机主的一季收入化为乌有。如果及时维修率过低则会影响跨区机收的大局。为提供覆盖广远,行动迅速,作为有效的维修服务,福田雷沃重工与农业部联合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中心。

  王全林(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事业部服务部技术质量科主管):我们接到用户维修电话以后,信息中心统一支配,我们就指派各个供应员联系到机手,服务到田间、地头。

  邵清波(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事业部服务部部长):我们7乘24个小时的工作模式来完成客户信息的受理和处理。向客户提供“9+1”的信息内容。“9+1”是什么概念呢?9就是在农业、农机、气象、交通、卫生、公安、工商以及油料供应还有技术监督这9个方面的一些与作业相关的信息。

  另外这个1就是一些综合类的信息。我们信息服务中心不单单是一个电话,可以通过网络,可以通过短信,可以通过E―mail以及传真等多种方式介入服务。

  政府作为跨区行动的推动者和规范者,尽力保证不致发生契约难以履行,地方保护造成的准入困难,油料价格过高难以承受,道路交通变相收费等问题的出现,才能使跨区作业健康发展。

  史丰坡(方城县赵河镇平高台村农机大户):年年我都跨区。经济收入也比较可观。家里起了大的变化。你像彩电、洗衣机、冰箱,电磁炉这电气化的东西,统统应有尽有,电脑。这都有。

  跨区作业不但大幅度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购机者效益,而且满足了农民对机械化收割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小麦机械化收割水平,同时促进了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让先进的机械工具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刘恒新(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由于跨区作业的迅速发展,1995年,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从七千五百台,增长到2007年的六十三万台。我们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过去年作业时间在半个月左右,现在最高可以到了六个月到八个月,(单台)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作业量从过去四、五百亩,增长到最高达到五千亩。?

  提高了农机经营者的效益,过去农民买拖拉机,买联合收割机,大概要十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由于跨区作业的发展,现在是三到四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目前,跨区作业已从小麦机收扩大到小麦机播、机耕,扩大到水稻机收、水稻机插、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秸秆还田、植保等环节,诞生了一批农机专业户、农机作业合作社和作业公司。

  跨区作业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使买不起农机的农户也用得起农机,让小农户也可以使用大农机,参与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中来。

  我国农户地块狭小,农民收入低,积累少,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

  轩云龙(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村村民)

  :从2006年成立农机合作社以后,进来大型机械,咱们把地就交给他们农机合作社了。现在我也省心了,统一种,统一耙地或者收割,都归他们。作业费也降低了。

  对于入社农民而言,合作社可以帮助他走出孤立无援的生产状态,获得相应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合作社并不降低入社农民自主经营的地位和自由。机械化促进了农民的组织化。

  曲兴彦(黑龙江省嫩江县科洛农机合作社社长):头一年我们组织了三十二户,两千亩土地,搞六统一分的形式进行耕作。这六统一分就是,统一整地,统一种子、统一化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按亩分红,这样到秋天结算以后,一分红农民感觉分散种,不如农机合作社统一耕作效益好。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所以说,他自然而然的就愿意加入这个合作组织。

  到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总数达到3500多万个,农机合作社、农机股份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呈现出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广大农民在农机合作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在锻炼自己的合作经营的能力,民主协商的精神。这也许更具有长远建设意义的进步。

  在中国农村,自主经营的农民以合作的方式组织起来,共谋经营,历史基础是十分薄弱的。而仅就农业机械化作业这一个方面组建合作社,更属新生事物。这时就特别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信息引导和经济扶持。

  范占勤(河南省沁阳市农机局副局长):我们对合作社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合作社组建的特点,我们对制度建设,场地建设和库棚建设以及内部管理和运作模式上进行分类指导。在购机补贴项目当中,对合作社进行优先优惠。

  政府构建完善稳定的机制平台,积极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这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决定性前提;让拥有农机的广大农民提高机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让农机经营实体有钱可赚,让雇佣农机作业的农户节本增效、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不竭的动力。

  李怀成(河南省沁阳市王召乡李大人庄鸿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我们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挣钱。比如2006年,这个车一季就挣了三万八,有的车是挣了两万多,两万多是正常的。

  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坚持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建立适应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选择。

第八集 宏图远略

  2008年7月22日,奥运圣火开始了在东方圣城曲阜的传递。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农机站站长朱庆来高擎祥云火炬,在万众瞩目中跑出了现代农机人的风采。

  2008年6月17日,嘉祥县疃里镇农机站站长朱庆来接到参加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通知时,他正带领农机队在胶东忙着收割小麦。

  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能够参与圣火传递,他感到十分荣耀。朱庆来的荣誉是中国农机人的光荣,中国农机事业的光荣。

  其实,在朱庆来的手中一直有一把无形的火炬,30多年来,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把只有几间旧车棚、破瓦房的农机站建成全国先进基层农机站。同时,事业的感召也引导着他与自己的农机跨区作业队历经风风雨雨,行程超过4万公里,为农民兄弟完成作业面积270多万亩,作业收入超过1亿元,朱庆来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响遍南北,成为全国农机行业的一面旗帜。

  朱庆来(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农机站站长):通过我的积极努力工作,更好地让农民群众去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好处。通过农民使用更多的农业机械,机械化作业,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从中受益,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为了让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大业扎实健康地发展,基层农机站的工作者们就这样年年岁岁地忙碌,巨细无遗地操心。而这些事中最让人时刻不敢放松的就是农机安全。浙江省东阳市的上城村建立了一个农机安全教育室,农机驾驶员们常到这里交流培训农机安全知识。

  吴良忠(浙江省东阳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第一要引起领导的重视,第二要得到部门之间的配合,第三群众要共同来参与。第四要引起全社会齐抓共管。到2008年市政府又成立创建平安农机工作领导小组。

  农机安全事关社会和谐,事关人民幸福,事关农业机械化大业能否健康发展,当然要格外重视。

  发展农业机械化,做好农业机械安全检验工作是必要保证。要让农民安全放心使用农机,政府职能部门的鉴定、监理显得十分重要。一个庞大的农机生产作业体系已经广泛形成,政府监理必须配套跟进,保证农机产品质量,保障农机生产安全,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有序运行。

  丁锐(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机局局长):我们连云港市有十万农机手,他们一头连着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家庭,一手连着我们十万农机手的小家庭,十万名农机手,都是每个农机家庭的栋梁。如果他们出了问题,一个家庭十年二十年都缓不过劲来。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把抓农机安全作为最大的惠农政策来落实。??

  农机安全的根据首先是农机具必须是完好的,不能带病带伤使用。为了保证完好率,经常性的下乡检查就是必要的,而且是经常的,制度化的。

  赵虎(江苏省东海县农机安全监理所):我们每年三四月份集中年检一次,每年一般是两次,平时如果车辆多的话,我们就流动下来检测。一般下来检测就是检测车辆的综合性能,如果检测合格的话,我们给他一张检测报告,可以上路行使。如果检测不合格的话,给他一个检测数据报告,可以到专业的修理点去调试。

  这里的农机驾驶资格考试比学历教育考试还要严格,考试的每一项内容又都紧密联系实际。这是农机安全的最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不够资格的农机驾驶者不能坐在方向盘前面,误坐会造成命运的悲剧。

  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孩子们活动的自由性,农机安全与孩子们具有直接的关联性,这就决定了农村的农机安全教育必须从孩子们抓起。让农机成为给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有力工具,而不是安全的威胁。

  记者:老师都说什么了?

  钮厚文(江苏省东海县洪庄镇中心小学学生):让我们要照书上的意思去做,要看到这些图案要会躲避,会走这样的路型。

  记者:你回去跟父母说过没有?

  钮厚文:说过的。

  记者:怎么说的?

  钮厚文:让我的叔叔和爸爸不要违章操作,也不要违章载人。

  季振军(江苏省东海县薛团村村民):村里经常组织凡是有农机有机子的人,到村里来学习,上边来人,农业局的经常过来人给我们讲课,技术指导,如何使用农机,我感到很好,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学到很多知识。原来有不懂的,现在变成懂了好多知识。学校也组织这种活动。他们

  有农机课嘛,他回来跟我讲说,爸,一定要多注意安全。平安是福。

  这里有一台拖拉机漏油了,漏的并不多,但是这没有逃过农机安全执法者的眼睛。处罚是严格的,不是因为怨愤,而是因为深厚的关爱。

  葛顺良(浙江省东阳市上城村农机安全管理员):有一次我们在5月21号,在检查过程当中,发现路上有漏油的痕迹。刹车泵漏油的话,那一个轮胎就起不到刹车作用。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我们赶快找到那个机手,他马上就停下来,停下来修好以后,再开车。平安农机示范村建立以后,例行每天的检查,所以事故大大减少。

  涂志强(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副站长):2006年5月,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生产总局联合发起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在全国启动了平安农业创建活动,各级地方政府重视,把农机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的内容,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的形成。

  广大农民机手一方面要常抓不懈地提高安全观念,同时需要提高技术能力。基层农机干部和技工的工作任务繁重,业务水平更需要持续培训。对于农机干部和技工的培训以及普及教育,是农业机械化的人才基础建设,同样需要大力强化。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五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农业机械化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人才是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原动力。培养各种农业机械化专门人才和系统地普及农业机械化知识,是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人力保障。

  中国农机制造业要想获得世界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而先进的农机高等教育体系,培育大量的可用之才,保证雄厚的人才储备。共和国60年建立的农机专业高等教育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之处,但在时代的新要求面前,它必须承担更大的任务,培养更多人才,提高原创能力,引领行业走向,深度介入市场研发,传播先进的农机理念,等等,这一切都是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

  徐献恩(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学生):我是来自无锡农村的,家里面以前父母种地都是通过人工劳动的。随着农机化的发展,都是通过农业机器来进行收割和种植的。就是因为考虑到我是农村过来的,父母都是农民,种田比较辛苦。南农大正好有这个专业,我就选了农业自动化这个专业,想通过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回去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吧。

  王飞(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学生):我毕业以后,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做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出一种可以使他们老人也能够运用的机器,让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科技化,更加知识化。

  杨敏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目前全国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四十多家,每年招收本科学生达到一千五百多人,有四十一个硕士学位的授予点,以及十五个博士学位的授权点,这样每年我们还能够培养数百名的硕士和近百名的博士,为我们国家整个农业机械化提供教育、科研、制造,以及使用、管理等等方面需要的一些人才。

  农机专业高等教育单位一直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带,它们不断提供的科研新成果有力促进着中国农业机械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它们因地制宜的技术创新,帮助所处环境差异甚大的中国农民发家创业。

  姬民英(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化系教授):这个是我们自制的超声波式的果蔬清洗机,主要是为了给蔬菜进行清理,然后把净菜上市进超市,再来减轻农民的操劳工作,再一个为了城市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减少一些城市垃圾。这个产品已经转让,已经在生产。这个是我们研制的一种适合南方山区水田的微型便携式耕种机。主要是考虑到很多的山区道路不行,一般的农业机械很难进入到田间。这种便携式耕种机,一个人可以挑着上山,方便工作。

  当今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创立了不断创新的科研教育体系,独立自主的农机工具生产体系,普及广泛的农机市场推广体系,深入实际的安全监管体系,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它们是支撑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力量。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农业机械化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

  努力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机制、工作方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张桃林(农业部副部长):未来十到二十年,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上台阶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农机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我们预计到2020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农机化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将由注重量的扩张向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转变,更加注重农业机械产品配套与技术集成和资源综合利用。

  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是中国和人类农业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农业机械化事业是一项伟大、光明、灿烂的事业。可以预见,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农业机械化将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更大的新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3804-1.html

标签:农机 方式 新技术 推广 利用 湖北

上一篇:安徽将举办首届变型运输机展销会
下一篇:河北小麦跨区机收作业队启程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