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台中国之声报道,从5月26日麦收开镰至今,我国中部小麦主产区的收割工作已经结束,部分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已返回出发地维修保养。中国之声记者借此时间赶赴河南焦作了解到:治安隐患威胁麦客人身安全;车况及作业条件易导致险情发生;公平交易难以得到保护导致收益受损等是麦客历年最大的困扰。
何为麦客
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被称为麦客,有关麦客的记载早在明清时的地方志中就已经出现,农业机械化后麦客又重新出现在关中农村,这些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手便被称为“现代麦客”。麦客的存在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在夏收时节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与人手不足的困境,有效避免了丰收之年因收割不及时而造成的减产减质。在我国,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存在差异,现代麦客们便像候鸟一样开着大型联合收割机根据小麦的成熟时间而迁徙游走。
治安盲区直接威胁着麦客的人身安全
据了解,今年仅河南省就出动了由4万台联合收割机和10万机手组成的麦客大军。现代麦客虽然人数众多,设备相对先进,但分散在茫茫麦海中,每个麦客就像一叶扁舟独自飘零。由于作业都在农村,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部分地区的治安盲区直接威胁着麦客的人身安全。麦客李发旺说自己最怕的就是半路有人截车,特别是在河北,石家庄过去以后,根本不敢停车。有一次他们几辆车走在路上,有人把着李发旺的车门,坐在那个在小梯子上,一直在跟他说好话,说村里的确没有车,但李发旺不敢停车,一口气跑了三四十公里,最后找到一个加油站才敢停住,而今年李发旺没有再去河北。
李发旺的担心并不是没有依据,在路上截车的人中,的确有急需收割的农民,但也有打着给麦客介绍生意而强行收取介绍费的人,甚至还有拦路抢劫的车匪路霸。麦客贾海成就曾因为收割机出现故障无法下地收麦而和这些人产生纠纷,被打断了肋骨,最终连自家的麦子都无法收割。有一次,麦客贾海成在邓州干完活车子电瓶坏了,但走到半路还是被人家截住后打折了肋骨。但当时他自己并不知道,只是觉得疼,也没去医院看病,硬是开着收割机跑了500多公里,用了2天的时间回到自己的老家河南焦作。记者问贾海成挨打以后还想不想出去。贾海成无奈的告诉记者:不出去赚不到钱。
在采访中,记者始终能听到贾海成的笑声,但这笑声却掩盖不住他内心里的无奈和无助,可毕竟他还能笑的出来。和贾海成相比,在陕西作业的麦客张虎常则连这种强颜欢笑的权利都不再拥有。就在记者赴河南采访期间,张虎常的妹妹张虎妹给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张虎常在陕西兴平市西吴镇正东加油站附近遭遇拦截而被人打死的经过。张虎妹说:6月6号早上6点,张虎常、张虎贤兄弟和一名司机驾驶收割机来到陕西兴平后遇到当地农民拦路抢劫。对方用一把两尺长的砍刀砍张虎常、张虎贤兄弟。报警后110间隔40分钟都没有到。直到张虎常没有生命体征的时候,他们一连打了10次110。
张虎妹打来电话时,四哥张虎贤还在陕西兴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二哥张虎常的尸体停放在兴平市秦岭医院尸检中心。
机械性能和危险路段极易导致险情发生
按照相关规定,收割机上高速路行驶要使用拖车。为了降低租用拖车的成本,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麦客们都选择自己驾驶收割机在普通道路上行驶,车速最快可以开到每小时30公里。由于收割机的刹车性能不理想,因此在坡路或山路上行驶时,稍不留意就可能车毁人亡。
麦客张东方从1997年就开始驾驶收割机跨区作业,那时他才19岁,至今已有12年。12年里,他走遍了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山西、内蒙等地的小麦产区,驾驶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即便如此,每次从内蒙回家的1000多公里路,他还是会感到恐惧。张东方说,在内蒙的上路上,他看到过不少的车从山上掉下来。而他自己宁愿选择在夜里开车,因为夜里车灯微弱的灯光照不到山沟,只要眼睛看不到危险,心里的恐惧感就不会那么强烈。
对于麦客来说,比走山路更加危险的是在梯田中作业。梯田的田埂和地面一般都呈90度的直角,上下两层梯田之间的垂直距离较大。大型联合收割机高大笨重,操作不灵便,无论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稍有不慎就会翻倒甚至跌下悬崖。麦客贾海成回忆起在山西晋城梯田中的作业经历显得既后怕又无奈:“梯田作业,那活太不好干,山都一两百米深的,梯田都一家一家往上去,干不好车都掉里面,人也就……危险啊。我们去年都差点翻到山沟里,坡度可陡了,有时候轮胎都在那跑,上不去。上坡的时候,看起来都是往天上看,下去的时候都往下载。下坡的时候不敢往下看,下面都是山沟,看不到路面。我们也是想挣那个钱,你说你不进吧,都是那样的活,不好干。”
由于收割机的作业时间普遍较长,导致一些零部件容易损坏,在复杂的路况或作业条件下,一旦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危及生命。河南焦作武陟县平安农机合作社李福利就曾在山西晋城跟河南交接的地方险些发生危险。据李福利说,那一带有个大陡坡,当时他和机手一起坐在收割机上,走着走着,突然油管爆裂了,幸好当时他们还没到陡坡上,如果油管在正下坡的时候爆裂,后果不堪设想。
公平交易难以得到保护导致麦客收益受损
尽管麦客们奔走千里,一路艰辛,但由于公平交易难以得到保护,麦客们应得的利益还是会蒙受损失。麦客的收费标准一般是每亩30~50块钱。谈好价钱后,麦客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有些种粮户为了少付钱,故意把自家耕地的亩数说少一些,不承认麦客的测量结果。
岳东玲从05年开始加入麦客的行列,是这个群体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女麦客岳东玲说,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有一次她七天就穿坏了一双旅游鞋,底全部磨透了,因为,如果地量不准,少了一亩或两亩活儿就可能白干了。
岳东玲说,有时候因为自己量的地比种粮户说的多,经常会发生争执,最多的一次围着10亩地走了三圈。但收割机已经开到了地头,即便吃亏也得给人家割。因为掉头回去会损失更多。
还有些时候,机器故障会导致撒麦子的情况,撒了麦子就要给种粮户赔偿损失,但赔多少却无法精确计算,麦客李发旺在河南新野县帮收割一家3亩地的麦子时,就因为撒了麦子而赔偿给人家1200多块钱,而这三亩地的收入一共才90块钱。
据了解,麦客每到一个地方,大都是由所谓的带车人把他们带到需要收割的地块。这些带车人实际上就是中介,收完麦子,带车人按每亩地3~5块钱的标准扣除提成,余下的钱才是麦客的。每亩地麦客收取的费用是30~50块钱,这样,提给带车人的费用就占到了麦客收入的10% 。
由于麦客作业在田间地头,离加油站的距离较远,加油不方便,开着收割机去加油不仅浪费时间少收了麦子,还会白白增加油耗,他们只能让带车人去加油站把油买回来加上。麦客们说经带车人买回来的油一般分量都不够,而一部分油钱则流入了带车人的腰包。麦客贾海成说,一般带车人打回的油,每升的单价都没有问题,但就是量不够,如果给带车人1000块钱,他们买回来的也就是900块钱的油。
专家出招维护麦客合法权益
自1996年我国展开跨区机收作业14年以来,每年都有几十万的“麦客”在全国各小麦产区流动作业,如何解决历年来麦客遇到的困难,为广大麦客创造一个公平、有序、安全的作业环境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治安隐患给“麦客”带来的人身安全问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当前有关部门应在三夏、三秋生产的关键时期,通过采取一种高压态势,让非法拦截、打砸机车者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要加强各地政法部门、社会综合治理部门在这方面的检查,要表明国家、政府的这种态度,一切道路畅通,任何人不能靠强力来非法拦车,一旦发生这种现象,给谁打电话,谁来解决,都能够立即到位,这个坚持几年下来,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秩序,应该是可以的。
相比治安隐患给麦客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车况及作业条件的困难是机手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刘道兴说,这个问题更多地是客观上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也是最基础的,比如说到一些地方行路比较难,要统一把道路,尤其是田间的道路按照机械化操作、按照机收的要求来作一些整治、拓宽。还有些地方,我们可以考虑生产一些中型的农业机械,专门对准这些浅山、丘陵、梯田,叫他操作更灵活,对道路、对平整度适应性更强的农业机械,开发一些中等规模的农业机械,这些就给我们农机生产系统提出了一些特殊的需要。
关于收割机性能问题,河南省农机局管理处处长吴东良表示,农机主管部门虽然没有监管农业机械的职能,但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他们也正在想办法对农机的质量进行跟踪调查,以促使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能制造出更加对路、适应市场的机械,吴东良说:农业部今年在全国开展了一个“农机补贴机具的质量跟踪调查”,重点对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了重点调查,将来他们会形成调查报告,就有关的质量改进问题向农业部提出建议,通过农业部再向全国几个比较大的重点的农机企业进行反馈,争取让他们在今后的生产设计中进行改进。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也许不公平交易是最让“麦客”们头疼的事情了。因为他们所有的作业过程都要直接和种粮农民打交道,也最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有效保证农机手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看来,当前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宣传提高老百姓公平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专门来保护、维护农机手合法权利和利益的机构。此外,刘道兴还指出:农机手也应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协会,形成一个合作组织,遇到这些问题,通过协会,通过合作组织,通过政府甚至法律部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让这些机构或部门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