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黑龙江:4亿补贴引来10亿自筹金 3万台新农机显身手
2009-07-27   来源:江苏省农机局   

  江苏省农机局近日对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苏州市和吴江、常熟、如皋3个县(市)进行表彰。至此,江苏省已有苏锡常3个省辖市及12个县(市、区)、250个乡镇、4000多个村,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80%,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

  据省农机局局长徐顺年介绍,在率先解决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基础上,江苏省开始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水稻机插秧实现了连续5年快速发展。今年全省水稻机插秧面积突破1100万亩,比去年增加近300万亩,占全国水稻机插秧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4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继续领跑全国各省份。

  这一组数据“含金”几何?对江苏省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记者近日在各地调查中看到了很多喜人的变化。

  农忙时节工厂不再关门

  夏种期间,记者到去年就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常州市武进区殷村采访,村民周林发指着自家刚机插下去的稻秧,兴奋地说,“现在种田真省事,收麦不动镰,插秧不弯腰。前年开始,我家一亩八分地从育秧到栽插的活计全托付给了农机合作社,我照样去厂里上班。机插好了,我抽空去一看,不但秧苗整齐,而且每亩能增产100多斤,乐得当个‘甩手掌柜’。”

  据省农机局调查,人工栽插水稻1亩需用工1.5个工日,采用手扶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栽插只需0.13个和0.05个工日,效率分别提高11.5倍和30倍。今年全省水稻机插秧面积突破1100万亩,意味着全省数百万农民彻底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方式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二、三产生产中去。

  而在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相对滞后的苏北地区,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人工插秧,仍是困扰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据2008年统计,全省农业劳动力为896.37万人,其中苏北5市达566.56万人,占全省比重达到63.2%,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滞留在水稻种植环节。

  徐顺年说,今年江苏省对购置水稻插秧机,按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实行差别补贴,重点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补贴政策,苏北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增速明显加快,苏北今年5市共新增插秧机5800台,占全省新增量的55%。灌南县今年新增插秧机达到763台,是去年新增量的3倍,成为全省新增量最多的县(市、区)。全县保有量达到1528台,实现机插面积26.5万亩,是去年的2倍多,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50%。县农机局局长钱兆兵说,灌南有两个工业园区,数万名本地农民常年在园区的企业里打工,以往每到夏种季节,民工纷纷回家农忙,工厂不得不关门停产,客商反应强烈。而今年夏种,园区企业无一停产。

  买机器的钱翻倍挣回来了

  前几年,机插秧一度难以推广,如今,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忙用工成本不断上涨,机插秧在省工节本上的优势反而日益显现,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机插的最直接动因。

  建湖县颜单镇种田大户乔中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种植了115亩水稻,过去自己育秧,需请20个人用10天时间才能插完,按照今年的行情,仅人工费用就需1.4万余元,而请农机合作社,不用自己育秧,1台插秧机只用了5天时间就全部插完,不但抢到了农时,每亩还节省了四五十元。

  机插秧高产稳产的优势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根据省农机局近年来对全省近500个机插水稻点的产量测定,机插水稻的平均亩产在650公斤左右,比人工栽插水稻增产5%以上。以今年机插秧面积新增300万亩计,全省水稻可增产近1亿公斤。

  省农机局科技质量处处长范伯仁说,机插秧还有不少单个农民意识不到的增收效果。比如机插用秧比人工栽秧小,秧池田与大田比例为1:100,而人工栽秧要达到1:10。按照今年全省的机插秧面积,与手工插秧相比,可节省秧田近100万亩,种上一季小麦,可增产2.75亿公斤以上,仅此一项,为粮农增收超过10亿元。由于机插育秧避开了条纹叶枯病高发期,同时机插秧宽行窄距,通风透光条件好,使条纹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根据调查,机插秧防治病虫害和除草用药要少用2-3次,不仅每亩可节约药费25-30元,还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了稻米品质。

  另一方面,机插秧的推广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提供作业服务而增收致富。灌南县田楼乡农民夏侯俊告诉记者,今年农机补贴力度特别大,一台市场价1.56万元的手扶式插秧机,省、市、县、乡层层补贴,对贫困户、农机专业组织还另有补贴,算到最后,只要2800元就能买到。他们合作社买了两台,加上以前买的6台,今年夏种作业面积达到了4000亩,刨去油费、育秧和机插作业用工成本,每亩净赚30元,这一季40天左右共净赚12万元,“买机器的钱早就翻了倍地挣回来了。”据统计,今年全省3900多个农机合作组织完成机插作业面积占全省机插总面积的45%,机插秧作业成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机插弥补直播的弊端

  7月上旬,全省水稻栽插已基本结束,但记者在东海县采访时,看到安峰镇马湖村的田头仍一片繁忙,几台插秧机正在直播稻田块里栽插秧苗。村干部告诉记者,前几年风调雨顺,直播稻收成不错,低的每亩也能收400公斤左右,所以今年村里一半以上的农户采用了直播稻。但是立苗期间赶上了雷阵雨,雨后又暴晴酷晒,全村有100多亩直播稻秧苗基本死光,农户们急得团团乱转,情急之下,找到县农机部门,专门安排机插补秧。

  其实,直播水稻的风险,很多地方的农民早已有了深切体会。兴化市永丰镇农民张正东说,从2006年开始,他就用直播的方式种稻,但是前年一场雨,把刚出苗的水稻淹了个精光,不得不到处找秧苗补种。去年又遇上大风,倒了不少,产量低了很多,今年他改用机插,尽管后来也赶上下雨天,但苗情仍然很好。据不完全统计,像这样由原来直播改用机插的,兴化市共有10多万亩。

  记者从省农林厅农业局了解到,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用工成本增加,看似“最省事、省钱”的直播稻在江苏省快速蔓延。2008年全省水稻直播面积达到1041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31%。但是,直播水稻除了管理难、除草难、产量低等劣势外,还有一大弊端不容忽视。由于播种浅和株间距窄,直播稻抗逆性不强,极易受风灾、虫灾等影响,播种后的大雨、生长期的台风、成熟期的低温等,都可能造成大减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成为江苏省粮食安全的一大隐患。因此,今年省农林厅专门就控制直播稻盲目发展进行了部署,并在全省134个水稻高产万亩示范区建设中,专门拿出资金对采用机插秧的农户进行重点补贴。

  据初步统计,今年全省直播稻面积减少200多万亩。专家认为,以机插替代直播,对江苏省的粮食安全无疑是多了一份保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3434-1.html

标签:农机 万台 补贴 黑龙江

上一篇:统计局解读当前经济形势:把好势头变成稳定趋势
下一篇: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黑龙江省召开 杜家毫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