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山东烟台农机监理站开展半年业务指标分析力促全年工作完成
2009-08-03   来源:新华网   

  作为国家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广的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呈现出规模化推进的良好势头。专家称,保护性耕作是在变革传统耕作制度的基础上走出的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的新路子。

  在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发展论坛上,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宪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中央财政自2002年起累计投入2亿元予以重点扶持。

  据介绍,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保护性耕作国家级示范县226个,省级示范县365个。保护性耕作实施总面积达近5000万亩,免耕播种面积1.38亿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3.27亿亩。在农业部建立的10个监测点的玉米、小麦等14种作物产量数据中,有13种表现出了增产效果。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产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101元/亩,一年一熟区为43.5元/亩。据北京市各区县测算,2006年全市有177万亩粮田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民节本增效8000多万元。

  农业部组织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抗旱技术指导与效果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在今年特大旱情中,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表现出较好的蓄水保墒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耐旱及耐寒能力,旱情普遍好于传统耕作的地块。

  一直以来的秋翻春耕作为农业生产的传统耕作制度造成农田裸露、尘土飞扬,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与农田质量退化。

  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的模式主要有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的双免耕、北方一年一熟区的免耕、西南稻草覆盖马铃薯、江淮稻麦两熟区的节能减排机械化栽培等。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3400-1.html

标签:农机 力促 分析 全年 工作 完成 指标 业务 烟台 监理站 开展 半年 山东

上一篇:宁夏南部山区牧草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
下一篇:机插秧合作:一步事关水稻生产全局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