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没有灌溉条件的旱作耕地近10亿亩,每年约有5亿亩左右的土地受旱,成灾面积在1.8亿亩以上,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深挖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强节水增效技术综合集成创新,进一步加强高产耐旱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现代旱作农业发展,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8月5日,农业部在甘肃庆阳召开北方旱作农业现场会,提出要全面推广实用技术,集中发展大宗作物,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积极促进经济生态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推进旱作农业上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台阶。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讲话时说,近年来,北方旱作农业发展成效显着,尤其是甘肃等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各地紧紧围绕发展大宗粮食作物和优势特色产业,整合基建投资、财政支农、科技培训、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资金,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技术;二是旱作区针对秋季多雨、春夏干旱的特点,顺应天时地利,以关键技术为切入点,创新了秋覆膜、顶凌覆膜、垄面集雨沟播的技术路线,解决了春夏旱玉米播种出苗难的技术难关;三是各地在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时,以行政推动为手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危朝安指出,发展旱作农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着眼农业发展全局,立足资源潜力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实行工程、农艺、生物、机械多措并举,蓄水、保水、用水、节水多环齐抓,全面推广实用技术,集中发展大宗作物,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积极促进经济生态良性循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北方旱作地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危朝安强调,发展旱作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明确思路,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好。推进旱作农业发展要突出四项重点工作:一是依托高产创建平台,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深耕深松技术,膜下滴灌、微喷灌、管灌等集雨补灌技术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二是从全国社会经济全局出发,立足适应大需求,集中发展大作物。从北方旱作区的资源和生态条件看,玉米、马铃薯是优势作物,增产潜力很大,据专家分析,通过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西北地区还有2000万亩小麦和小杂粮可以改种玉米和马铃薯。三是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玉米和玉米秸秆,马铃薯加工下脚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麦后复种饲用油菜,发展规模养殖和草食畜牧业,实现过腹转化增值;围绕玉米、马铃薯等优势作物和小杂粮、枸杞等特色作物,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转化增值;逐步构建鲜活农产品冷链储运系统,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经营领域。四是树立生态理念,积极促进经济生态良性循环,关键要促进产业循环和生态循环,即通过发展玉米等大作物带动畜牧业发展,利用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等废弃物发展农村沼气,沼渣沼液还田培肥地力,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玉米等大作物,解决畜牧业的饲料饲草问题,通过发展农村沼气,减轻旱作区草食畜牧业对草场、荒山荒坡的依赖,减少农民对林地柴薪的需要,使植被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危朝安最后强调,在推进旱作农业工作中,一要注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既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措施,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又要坚持不懈地兴修梯田,配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产稳产旱作农田;二要注重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突出抓好综合集成现代技术推广的同时,也要发挥传统抗旱技术的作用;三要注重农机与农艺结合,积极研发旱地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和抗旱节水机械,逐步形成与农艺措施相配套,高效、灵活、实用的旱作农机技术体系,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要加快“三个转变”,一是品种选育推广向高产耐旱转变,要适应北方旱作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从过去注重以夏粮为主的抗旱品种选育向玉米、马铃薯等高产耐旱秋粮方向转变;二是技术路线向综合集成转变,抓住保水与补水、调水与用肥、设施与农艺、品种与栽培等关键环节,集成配套,由推广单一的抗旱技术向推广综合的集成技术转变。三是压低产作物扩高产作物,由雨热同季的夏粮作物向雨热同季的秋季作物转变。
此间,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与会专家和代表还参观了庆城县驿马镇万亩高产创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片、上官村旱作农业机械演示点、庆城县玄马镇孔桥村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补灌循环农业示范点、华池县山庄乡尚湾吨粮田核心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