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黑龙江省农机大市场采访时,遇到从密山市柳毛乡赶了一天路来到哈尔滨选购农机的农民崔秀龙。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民买大农机国家给补贴了,他想再贷一些款,准备买一台大马力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后不仅自己用,还可以出租代收,这样3年就能将收获机的钱挣回来。
自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黑龙江省获得的来自中央的购机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加大,已由2004年的3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6亿元,实施范围也由最初的6个县到覆盖全省,惠及农民近5万户。农机补贴激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热情,推动了黑龙江省 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但当前由于面临着缺少资金、供需矛盾大等困难和问题,农机补贴的实施仍有待改革和完善。
1.倍增效应“四两”补贴拨动购机“千斤”热情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激发起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记者日前从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了解到,购机补贴资金发挥了投资倍增效应,目前黑龙江省已落实中央购机补贴资金近4亿元,吸引农民投资10亿元。今年中央安排黑龙江省购机补贴资金6亿元,将吸引全省农民投入13亿元购买农机具,超过前5年的总和。
省农机大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农民购置农机具、发展农机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他们连续举办6届农机展的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高。去年的交易额达到11亿元,今年的意向性交易额约为15亿元。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农机展上,3天中有5万左右的农民从全省各地赶到展会。他们有的想直接买一台新农机,有的想将旧农机更新换代。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成为热销产品,有些机型已经卖到脱销。而且随着农机具节本增效作用的显现,那些作业速度快、质量高、节约成本和低损耗的大型农机,在农民当中越来越受欢迎,像大中型拖拉机和大豆收获机都是农民购买的热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利用农机补贴购置农机设备总数达到3万台套,其中拖拉机9029台、各种配套农具15983台、联合收获机2823台。
另据部分大型农机生产企业反映,今年国家给农民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特别大,因此,今年农机销售旺季已提前到来,前两个月农机产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另外,虽然农用运输车不在补贴范围,但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民使用农用车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也逐渐高涨。据了解,今年,省汽车农机大市场农用车的销量猛增了30%,一些农机企业农用车的销量也翻了一番。
2.以“机”代牛 农业机械化进程快马加鞭
近几年,在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农机补贴政策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过去黑龙江省农民大多使用小四轮拖拉机,现在利用农机补贴购买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的农民大有人在。据统计,2008年全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2512.5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1038万千瓦。大马力拖拉机、高性能农业机械、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2008年全省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82.1%,比2003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黑龙江省农机装备水平有了显着提高,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应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既促进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黑龙江省遇到了近年少有的春季低温,播期普遍拖后,但由于有各类农机装备的保障,全省春季生产机械化水平显着提高,标准化作业大面积应用。截至6月,全省农村共投入各类农机具112.78万台(套),完成机械整地6800万亩,其中标准化整地5711万亩;机播面积达到13817万亩,机械浇灌面积1430万亩。
据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农机补贴政策后,黑龙江省大马力拖拉机数量迅速增加,加之黑龙江省已连续两年实施了深松作业补贴,使黑龙江省深松整地迅速推进。今年春季黑龙江省遇低温和多雨天气,但由于深松地块土壤含水性好,因此没有出现积水现象。据了解,目前全省深松整地面积达到5500万亩。当苗期黑龙江省遇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时,深松地块和未深松地块的作物长势差异特别明显。相比而言,深松地块土壤含水量高出3~6个百分点,出苗率提高3~10个百分点。近期一些地方连续降雨,也没有影响深松地块作物的生长。
3.供需矛盾 普及不够农民望“机”兴叹
据了解,尽管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不断增大,但由于农业快速发展,农民购机热情逐年高涨,因此补贴资金仍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此外,一些地方由于财政配套资金没有及时、足额到位,致使其购机总补贴资金相对较少,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巴彦县今年获得国家购机补贴资金1050万元,而农民的购机需求超过了这个数额的10倍。近期,抚远县准备利用农机补贴购买农机具的农民已有160多人,比去年增加了50%。
根据规定,一般农机具的补贴额度为销售价的30%,单机最高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而一般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的价格为十几万元,一台联合收割机的价格为20多万元,大多数农民都因财力有限而望“机”兴叹。近日记者在省农机大市场采访时,看到一位农民正眼巴巴的看着一台大豆收获机。他告诉记者,他是一位豆农,现在家里特别需要这样一台先进的大豆收获机。虽然现在国家给补贴了,但这一台机器要20多万元,他自己要掏出20万元,他实在买不起。
另有专家认为,农机补贴的范围仍有待扩大。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小型农机具很实用,也很受欢迎。但在农机补贴中小型农机具一直非常少,而农机具购置补贴过多地向大中型农机倾斜,可能误导农机工业发展方向脱离我国实际,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一些补贴农机需求量比较大,生产企业却供不应求。比如大豆收获机,目前供货方所能供给黑龙江省的大豆收获机数量只能达到农民订购数量的1/3。还有一些补贴农机,像玉米联合收获机因为技术不过关,质量比较差,农民的意见也比较大。
4.改革程序 农民自主议价企业公平竞争
业内专家指出,纵观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其共同点都是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20~30年,才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也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农业补贴措施。因此,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意义非凡。
6年来,黑龙江省 农机补贴的实施程序一直是省级部门统一操作,由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将补贴指标分配到各县,补贴机具也由省政府统一招标采购。这样能规范实施程序,保证补贴资金不被挪用,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它的弊端是不利于农民自主选择,也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机企业的积极性。
为此,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正研究改革农机补贴操作程序,准备采用一种新的实施规范,即发挥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积极性,由地市政府分配补贴指标。补贴机具也不再统一招标采购,而是按经济区域设立农机经销商,同等产品在一个区域至少有3家经销商。购机农民可以直接与农机经销商见面,选购农机时货比三家,并与经销商直接谈价格、运费等。这样既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又能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给农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在机具选型上,今后,黑龙江省将合理确定补贴重点种类,促进农机具结构优化,保证机具质量。既加快推进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又积极发展适合丘陵山区的农机化;既加快推进大田作业机械化,又积极发展园艺设施农业机械化,不断拓展农机化新领域、新空间。今年,黑龙江省已在水田种植区、山区半山区增加中型拖拉机的补贴。其中水田种植区重点补贴45马力拖拉机、配套农具、水稻插秧机和收获机;山区、半山区农机补贴的马力段降到45马力拖拉机。今后,黑龙江省将结合一些地区的实际,继续降低补贴机具的马力,像水田种植区将重点补贴30马力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