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杭州:农田作业拖拉机报废更新实行财政补助
2009-08-05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8月6―7日的佳木斯赤日炎炎,全国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是继2000年在山东召开全国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会议近10年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成效经验,分析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路措施,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成为这次大会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口号。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副司长刘宪,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何子阳,来自全国农业机械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部分农机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宗锦耀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着眼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在科技教育,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教育。

  据了解,上次全国农机化科教工作会议召开近10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事业,农机化科研开发取得一大批重要成果,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规范,技术鉴定依法推进,农机化科技国际交流日益广泛。这些有成效的工作,为农业机械化进入中级阶段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记者也了解到,当前农机化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停滞,原始创新匮乏,成果转化率低,共性技术供给缺失。二是科教协作机制不完备。农机化科教资源分散,缺乏有效分工和密切协作,影响了农机化科技整体合力的发挥。三是条件手段落后。农机制造行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创新基础薄弱,动力不足。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甚合理,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领军人才偏少;农机手科技素质总体水平偏低,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亟待提高。

  宗锦耀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科教兴机”的理念,落实完善扶持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强化协作,构建产学研推有机融合、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体系,促进队伍能力素质加快提高,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突破,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广,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水平,支撑引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注重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突破,大力推广水稻栽插和收获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动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升级换代,基本解决我国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创新开发棉花、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加快实现“大农业、大农机”的格局;开展节水、节肥、节地、节种、节药、节油技术和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研究新农艺对农机作业的新需求,搞好技术储备,增强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后劲。

  第二,注重示范引导,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加快普及应用主要粮油作物种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积极推广棉花、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做好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水稻育插秧、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玉米收获、薯类收获、高效植保和旱作节水等主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为重点,促进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用航空。

  第三,注重提高素质,继续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结合阳光工程、金蓝领计划、职业技能开发和农机化项目的实施,采取政企联动、技能竞赛等形式,培养一大批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

  第四,注重联合协作,着力构建新型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体系。要依托国家重点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加强国家级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农机化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根据农业机械化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化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农机化科技成果扩散和科技培训工作站点,形成服务于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服务网络,把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五,注重合作共赢,深入推进农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依托重大工程或专项,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起来,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提高重要农机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大力扶持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发展,积极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产品扩大出口,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在会议上,黑龙江农垦,江苏、安徽、广西、陕西农机部门介绍了推进农机化科技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

  与会代表冒酷暑顶烈日,长途跋涉,参观了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农垦农航站,黑龙江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及农机作业现场,七星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水稻科技示范户示范田、现代农机装备区、标准化大棚育秧基地和富锦市龙阳现代农业农机农机合作社。所到之处现代化农业装备水平之高,给人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何子阳在大会上介绍了农垦系统积极推进农机化科学技术和教育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会议期间,农业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工程与装备组召开了全体委员暨专家座谈会,7名委员和专家围绕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机与农艺结合、农业机械仿生技术发展、农机化科技发展方向、设施农业发展战略、农业机器人技术、农机化科技发展战略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3383-1.html

标签:农机 实行 财政 补助 更新 作业 杭州

上一篇:广西:购机补贴让山区农业生产悄然机械化
下一篇:农机行业上演服务“三农”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