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提前实现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的要求,前段时间省农机办专门发出通知,作出了全面部署。山东各地将按照省农机办的统一要求,紧紧抓住当前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乘势而上,确保实现提前跨越的目标。工作中,将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紧紧围绕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这一目标,本着“巩固强项,提升弱项,突破缺项,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农机化发展进行科学谋划,确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发展思路和推进措施。农机化发展基础较好地区,强化率先跨越意识,坚持高点定位,加快大型高效多功能机械发展步伐,加速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当好提前跨越的排头兵。农机化发展基础一般地区,强化加快发展意识,坚持能快则快、能进则进,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高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当好提前跨越的主力军。农机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是全省能否实现提前跨越的难点所在,强化跟进赶超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本地区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因素,优先发展关键生产环节急需机械,主攻粮食生产和特色作物机械化,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全省提前实现整体跨越贡献力量。
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始终坚持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放在农机化工作的首位。继续大力推进粮食作物机械化。山东省作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在机械化生产方面,玉米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是两个薄弱的环节。去年全省玉米机收率只有35.8%,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覆盖率仅为6%。玉米收获和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上不去,全省提前跨越的目标就很难实现。继续坚持重点工作重点抓,加大推进力度,以玉米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的大突破,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把经济作物和林牧渔等农村各业机械化提上日程,着力消除农机化发展的短板,推进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强化创新,破解难题。创新是农机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继续深入实施以经济作物为重点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机具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新路子、新模式、新途径,以创新促发展、促提升、促跨越。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着力抓好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和技术创新。通过整合科研力量,多渠道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制约农机化向高级阶段跨越的机具和技术瓶颈,为提前跨越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持。
四是政策导向,加速发展。继续认真贯彻《农机化促进法》和《山东省农机化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好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各类扶持政策在促增长、调结构、求突破中的导向作用。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组织搞好农机作业补贴试点,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加速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争取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扶持政策,注重农机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机化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联系,创新农机化发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增加农机科技贷款、农机小额贷款和农机具抵押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担保限制,简化放贷程序。同时,积极争取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其他政策措施,着力构建与高级阶段相适应的农机化投入新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做大产业,服务升级。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等新形势对农机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把农机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努力在做大做强上狠下功夫。积极培育发展各类农机服务市场主体,大力推动、引导农机大户向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乡村农机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向农机合作社发展,不断实现农机服务市场主体的升级再造。按照农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注重用现代服务理念武装农机服务组织,以农机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创建活动为抓手,以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为基本模式,打造服务品牌,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效能。
六是加强管理,确保安全。安全发展是农机化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农机化不但要加快发展、全面发展,更要安全发展。农机化发展的形势越好,就越要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各级农机部门将牢固树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增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积极推进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农机”建设,深入开展以提高“三率”为重点的集中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构筑培训考试、牌证核发、检查监督三道防线,尽快建立起与农机化发展高级阶段相适应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