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广东农机行业来说是面临严峻挑战和重要发展机遇的一年,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给农机产业带来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农机行业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为此,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积极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加强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拓宽业务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马来西亚相关部门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善内部管理运作机制,全面推进全所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广东农业机械化迈出新步伐,促进全省现代农业新发展。
加快实施科研产业化基地项目
作为农机科、工、贸等各方面发展的领航者,广东省农机所一直以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初,该所的科研产业化基地项目:南方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围墙施工建设已完成工程量近90%,整体规划报建已获得批准,正在进行公开招标工程监理机构。科研产业化基地在2008年进行的规划报建过程中,曾碰到了用地红线调整、用地减少和规划设计条件变化等重大问题。
其中,由于周边道路规划需要,该所基地的建设用地红线必须往内退缩,用地面积从 4.3万平方米降为4.2万平方米,共减少用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对比原购买土地约定的设计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面对出现的重大变化问题,为了保证规划建设需要和建设用地的最大利用率,以及降低对建设计划进度的影响程度,省农机所通过多方汇报、积极沟通,及时巧妙地修改报建设计图纸,以较快的速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做到了变化用地红线不影响围墙施工进度,变化设计条件不影响整体规划报建进度这两大工作绩效。
研发适用特色农机化技术与设备
为积极发挥农机科技的技术支撑作用、保障特色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今年以来,省农机所紧紧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信息化等重大领域需求,突出特色,选准项目,组织全所各研发中心申报和主攻广东省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科研项目。今年上半年,省农机所申报的科研项目达29项,内容涉及广东省主导农产品清洗、分级、保鲜、干燥等加工设备、规模化智能养殖技术装备、通用蔬菜移植机械、山地经济型水稻收获机械以及农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等,申报途径主要是省农业厅、科技厅和广州市农业局等。
同时,该所还申请了“回热式热泵稻谷干燥机”发明专利,申报“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发布技术推广应用”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在做好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的同时,省农机所注重原有科研课题鉴定和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目前,已通过鉴定验收的项目达7项,组织鉴定验收的部门包括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其中,“XLL-2000型荔枝龙眼剥壳去核打浆机中试”项目,于今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会议验收;“10吨/小时BB肥生产成套设备的研制”、“大中型养禽场废物料无害化综合处理设备”、“有机肥专用造粒机的研制”、“城郊农业及配套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与示范”、“一站式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工厂化高效农业设施及装备的研究开发”等项目先后顺利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会议鉴定。
推动规模合作并实施“走出去”战略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省农机所善于把握逆境中蕴涵的难得机遇,按照年初的经营目标,以强烈的市场竞争和危机意识,不断优化业务机构,提升业务质量,以水稻联合收割机、温室工程、农产品加工设备、复合肥加工生产线、养猪机械设备以及农业信息化工程等为主导产品,努力实现业务市场的规模合作发展。上半年,全所实现销售收入9175万元,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长20.8%。其中,联合收割机、农业设施、畜牧机械、肥料和饲料生产成套设备农产品加工设备等方面的销售额取得平稳较快发展;网络工程、进出口业务和培训方面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规模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6月5日,在马来西亚科学技术及创新部Y.B.Datuk Dr. Maximus Johnity Ongkili部长、广东省农业厅谢悦新厅长等领导的见证下,省农机所与马来西亚质监局(SIRIM BERHAD)、MCAM (MALAYSIA) SDN BHD三方签署框架协议。目的是寻求共同合作研发适合马来西亚国情的棕榈、洋麻、咖啡豆等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机械设备项目,研发方面的技术支持,研发项目的商业化,为合作研发项目寻求资金。目前,该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省农机所根据需求专门研制的2台棕榈田间运输车已交付,并在马来西亚沙巴进行了实际生产试验、检测,技术性能及使用效果较好,受到当地用户的普遍欢迎。
创新内部管理运作机制
管理创新是事业发展必经之路,省农机所一直致力于内部管理,更好地促进全所的事业发展。今年上半年,省农机所领导班子分析和总结近年来全所运作机制转变实际情况和经验,并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研究,对全所的经营方案、激励制度和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以及重新调整所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和聘任所内各部门中层干部。
通过激励措施继续促进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合作发展和改变运作模式。对于技术和服务经营部门,该所制定了相关的有效激励机制。同时,修订纵向项目经费、人才引进和人员分流等管理制度。纵向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规范全所纵向项目的经费管理,保证纵向项目经费的专款专用。人才引进和人员分流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业务开展,进一步加强全所科研、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