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农村面貌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与共和国同龄的农民黄彩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让我感受变化的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让农民反而清闲起来。”
黄彩道现在是和县善厚镇一位普通农民,耕种了一辈子田。尽管今年他已有60岁,但黄彩道夫妻俩这两年耕种了18亩田;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而立之年的他仅耕种了10亩田。“越到老,做田反而越多;但和以前相比,我现在却并不感到累;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黄彩道告诉记者,家庭联产责承包制实施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耕种了10亩田地、收获5000公斤左右的稻子,一家三四口人非常辛苦。那时犁田都是靠耕牛,一天最多也只能犁一亩,而且还需要一年到头来服侍耕牛,特别是在农忙时,每天要早起喂牛,晚上还要放牛。稻子成熟时最累人,所有稻子都需要人工收割,起早贪黑;稻子收割后还需要人工脱粒,脱粒后再用双肩挑到稻场曝晒,最后再一担担挑回家。就这样,黄彩道耕种的10亩田在收割季节最少需要忙满20天,有时累得人都要散了架。
进入90年代时,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大发展,黄彩道家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起来。1992年,黄彩道将耕牛卖了,花了6000多元买了台小型手扶拖拉机。“有了小拖拉机,种田开始变得方便多了。”黄彩道笑着对记者说。此从,耕田、耙田、运输稻谷等全由拖拉机代替完成,而老黄只需要摇响拖拉机就可以便捷种田了。“但是那时,收割稻子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也很麻烦。”黄彩道说。从2004年起,随着收割机在善厚镇的广泛运用,收割稻子也全面进入机械时代。黄彩道告诉记者,今年他家共种田18亩,收获1.1万公斤水稻,而从耕田、收割到卖稻,前后他“忙碌”了15天。“和以往相比农忙时间虽然只缩短了5天,但在这15天里,稻子从收割到卖掉一步到位,不仅没有了忙的感觉,相反却有些清闲。”老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