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宁夏召开灌区水稻机械化收获现场会
2009-09-24   来源:黑龙江省农机局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曾是北大荒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已由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机械化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

  60年来,这里创造出了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760亿斤,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每年生产的商品粮可供全国4个直辖市和海陆空三军一年的口粮,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上世纪50年代,因开发南泥湾而闻名的王震将军率领10万官兵挺进北大荒,揭开了中国垦荒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位于三江平原上的七星农场在2000年时还以旱田为主,如今种植结构已彻底换位。农场场长西亮告诉记者,今年水稻面积已达83.5万亩,比200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水稻总产已占全场粮食总产的93%。

  在拥有150万亩耕地的“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副场长田旭江说:“这两年农场粮食增产主要靠水稻。今年仅靠增加水稻就可增产1亿斤,明年还将扩大水稻面积,再增产1亿斤。”

  “从开垦之初年产粮480万斤到100亿斤,垦区用了48年;从年产粮100亿斤到突破200亿斤,用了10年时间;从年产粮200亿斤到今年预计超过300亿斤,仅用了4年时间。”谈起粮食产能的提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如数家珍。

  为充分发挥科技与机械优势,垦区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良种与良法结合,推广应用了大批先进的农业新技术,实现了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促进了垦区现代农业的大发展。

  同时,垦区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人的积极性与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神奇的黑土地再次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省农垦总局农业局局长马德全说,垦区35%的家庭农场目前经营着82%的耕地。去年,垦区农业职工人均产粮7万斤,创造了与世界比肩的劳动生产率。

  60余载岁月流转,北大荒不仅为国家建起了一个“物质粮仓”,更为国人贡献了一个“精神粮仓”。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正引领着一代代北大荒人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

  在一代代北大荒人的拼搏下,黑龙江垦区取得了一连串耀眼的发展成就。2004年以来,垦区连续五年经济总量保持13%以上的增速,粮食总产、单产连续五年超历史水平。今年,垦区粮食产量有望突破300亿斤,比2003年翻一番。

  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黑龙江垦区一直发挥着农业示范和引领作用。去年以来,垦区71个农场发挥自身优势,与省内59个市县开展了以农机代耕、辐射供种为重点的场县合作共建,累计推广良种1500万亩、技术20余项,有效提升了周边农村的生产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3126-1.html

标签:农机 收获 现场会 召开 灌区 宁夏

上一篇:安徽省农机部门集中精力抓“三秋”
下一篇:各地利用近期晴好天气 切实抓好秋管秋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