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30日,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在齐河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农业部和发改委联合制定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安排落实部、省保护性耕作项目任务,促进山东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组织参观了秋季保护性耕作机械演示展示现场,省内外20多家生产企业在现场展示演示了30多台(套)保护性耕作机械,演示了“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齐河县、潍坊市、阳谷县分别就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作了典型发言。省农机办主任林建华出席机具演示现场会,纪检组长韩永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佑福主持会议,副站长窦乐智讲解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与管理要点。各市农机局分管局长,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县、2009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及2010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农机局长及推广站长,部分农机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客观分析了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几年来,经过全省的共同努力,在发展上年年都有新突破、新进展。特别是近年来,把保护性耕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可喜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装备水平显着提升;实施规模显着扩大;推广效益显着提高;发展环境显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攻坚阶段,无论是工作还是发展,都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市县还没有把保护性耕作摆上应有位置;保护性耕作覆盖率低;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实施不够规范。对这些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会议明确了今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计划今年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450万亩,覆盖率达到9%以上,为农民增收节支4.5亿元;到“十一五”末,实施面积突破600万亩,覆盖率超过12%,为农民增收节支6亿元,总体工作达到黄淮海一年两作区一流水平;“十二五”期间,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将实现装备总量、实施面积和推广效益的全面发展,力争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会议确定了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布局,根据“西突、东扩、南伸、北延”的工作思路,全省重点建设四个发展区:一是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部分县市为主体,构建“济青高速公路沿线保护性耕作链”;二是以菏泽、济宁、聊城、德州、滨州、东营6市为主体,构建“鲁西北沿黄保护性耕作带”;三是以烟台、威海、青岛、日照4市为主体,构建“环半岛保护性耕作圈”;四是以临沂、枣庄、泰安、莱芜4市为主体,构建“南部山丘保护性耕作区”。
会议强调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推进原则。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根本变革,要实现全面推广、整体推进的发展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在整合资源上做文章,在形成合力上求突破。工作中,要注重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统筹原则,二是农机与农艺结合原则,三是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联动原则,四是发展速度与实施质量兼顾原则,五是点的建设与面的扩展协调原则。
会议强调,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要注重抓好宣传培训和现场演示,着力提高农民认知程度;抓好技术创新,着力增强机具适用性;抓好“一条龙”作业,着力促进农机共同利用;抓好政策扶持,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抓好市场培育,着力构建长效推进机制;抓好工作督导,着力实现整体提升。今年,省办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专项督导。一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情况督导,重点检查各市的发展目标是否符合部省要求,工作措施是否明确,主推机型和主推模式是否突出当地特色;二是保护性耕作机具规范化生产督导,重点检查生产企业的机具是否适用、可靠,机具规格是否符合规范优化的要求,机具生产是否存在打擦边球现象;三是保护性耕作实施质量督导,重点检查部省项目县的农机、农艺结合是否落实,核心技术的实施是否有变通现象,推广成效是否客观真实。专项督导情况,将作为工作评价考核和目录管理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