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2009年中央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30亿元资金各省分配情况
2009-10-16   来源:黑龙江省农机局   

  黑龙江省沿用了数十年的传统、落后的耕作制度,将逐渐被一种更先进、更科学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保护性耕作取代。日前召开的全省保护性耕作工程启动工作会议表明,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工程已正式启动。今后,黑龙江省将通过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保护性耕作支撑服务体系。并将用5年时间建成总规模达到200万亩的60个高标准、高效益保护性耕作工程区。并通过工程建设与辐射带动,在全省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约0.34亿亩,占黑龙江省总耕地总面积的20%。

  这意味着,一场针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革命――保护性耕作,即将在全省逐渐得到认识和推广,这对黑龙江省保护黑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都意义非凡。

  黑土日益退化 保护性耕作势在必行

  “攥一把就能攥出油来”、“插根烧火棍也能长出叶来”,老一辈农民曾经这样自豪的描绘我们的黑土地。而如今的农民却无奈的说:“地越种越‘馋’了,不多用化肥,就不能多产粮食。”为什么当年的自豪变成了今天的无奈呢?

  据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科技教育质量处处长李宪义介绍,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达1.73亿亩,其中旱田面积1.45亿亩。长期以来,由于在耕作过程中对土地一直重种轻养,人们对土地采取的是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和不合理的耕作技术,使黑土水土流失日益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农机具逐渐由大农机向小农机转变。而小农机在田间作业的次数比较多,比如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小四轮拖拉机在田间行走作业次数近10次。土壤因此被越压越实,土壤的有效土层也变薄了。

  近几年,黑龙江省大部分耕地种植结构单一,破坏了合理的轮作制。而且作物秸秆还田数量少,耕作粗放也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在传统耕作制度下,由于作物的地上部分全部被收获,从秋收直到第二年中期地表完全处于裸露状态,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如今的黑土地已不再肥得冒油,而是正在变瘦、变硬、变黄。据测算,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的表土厚度达0.5厘米-1厘米,而每积累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年-400年。这使黑龙江省的黑土层已由50年前的平均厚度40厘米-100厘米,下降到如今的20厘米-40厘米。与此同时,黑土的有机质含量也在迅速下降,已经由开垦前的6%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8%左右,而且仍在以平均每年0.1%的速度下降。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薄,地力减退,进而使粮食产量下降。据统计,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粮食亩产减少25―40公斤/年,全省合计粮食减产 22.5―25亿公斤/年。难怪有农民感慨地说:“20世纪80年代时用一点点化肥,庄稼就长得很好了,现在用很多也不管用。”

  李宪义说,保护黑土地已成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对裸露耕种的1.7亿亩耕地进行综合治理,推行保护性耕作。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就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以取代传统的耕作技术,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顾名思义,保护性耕作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土地,节约能源,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黑龙江省就探索出了深松整地、免耕除草、大豆原垄卡种等蓄水保墒和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为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03年起,黑龙江省就在一些地方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小面积试验示范,3年的试验初见成效。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先后在黑龙江省兰西县、泰来县、双城市和龙江县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实践显示,在黑龙江省实施保护性耕作,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着。

  兰西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贾正恩说,目前兰西县有7万亩耕地实施了保护耕作技术,辐射面积30多万亩。这些耕地都是统一耕作种植,全部应用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免耕播种、药剂灭草和机械收获技术模式。3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让兰西县受益匪浅,也让我们看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曙光。

  经农业技术人员测试,兰西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的地块,出苗率高于传统耕作5%左右;土壤中的含水量、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玉米产量每年都高于传统耕作50公斤以上。玉米平均亩增产16%;亩节约作业成本最少50元。到2008年年末,兰西县累计实现粮食增产975万公斤,增收节支1331.7万元。

  虽然今年旱情比较严重,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今年春天,农业技术人员发现,传统耕作土壤干旱深度已达到20厘米,保护性耕作土壤干旱深度却只有10厘米;由于干旱,传统耕作地块出苗率只有50-65%,保护性耕作地块出苗率却能达到86%,而且作物长势明显好于传统耕作的地块,苗色墨绿,叶片肥大。

  兰西县平山镇吉兴村是保护性耕作的试点村,该村村长赵永富告诉记者,他们村的2000多亩地种的都是玉米。自从实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后,种地省事多了。以前种地春天要搅柞子、打垄,还要“三铲四趟”,一年进地十多次。如今基本就四个程序:春天将垄沟深松,然后直接播种,春夏之间进行药剂灭草,秋收后再用秸秆覆盖土地。来年再在原茬上免耕播种,现在村里已看不到柴禾堆,地也有“肥料”了。

  据泰来县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性耕作抛弃了几千年耕不厌细的理念和做法,省去了传统的燃烧秸秆、旋耕灭茬、破垄夹肥、坐水、镇压等多道单独作业环节,能减少耕作次数4-5次,这样就明显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并可节约人畜用工40-50%,据测算,每亩可节约生产费用60-85元,全县32200亩保护性耕地,年可节约生产费用215万元左右。该县江桥镇种植大户王跃文,将1500亩耕地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往年雇用人工费用一般为8―9万元,今年雇用人工费用仅为2万元。因此,现在保护性耕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的认可和欢迎。

  有专家指出,保护性耕作并不是不耕作,而是采用一些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机具进行合理的耕作。所以说,机械化技术是实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手段,像目前已经在使用地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秸杆还田机等,都是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的农机。将来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一些传统的农机可能会逐渐被淘汰。因此,保护性耕作也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机具结构的调整、优化。

  推广保护性耕作任重道远

  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应用面积已占本国耕地面积的40%―70%。而我国推广应用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黑龙江省的比例则更低,因此,推广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已成为农业机械化装备投入、粮食生产节能减排和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有关专家认为,从国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情况看,保护性耕作推广初期需由政府加以支持、引导。比如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补贴等,而且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认识和推动这项新技术。

  李宪义认为,尽管这种新的耕作方式好处很多,但由于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复杂多样,配套机具更新难度较大,农民认知程度较低等,使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普及速度较慢。现在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少,型号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尤其是玉米收获机具质量性能还不过关。此外,由于各地的耕作标准和使用的农机具不同,也使保护性耕作难以推进。

  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任晓东说,保护性耕作不仅仅是耕作技术的变革,同时带来农作物栽培制度、农田管理措施及传统农耕习惯与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化。保护性耕作其实通俗的说就是尽量少动土、少耕地,让土地休养生息,自己慢慢的恢复地力,是一种比较粗放的耕作方式。现在大多数农民仍习惯于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对保护性耕作还要有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保护性耕作将全面推行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目前黑龙江省已具备了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的基础条件。现在,很多政府领导和农业管理、技术推广人员都已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是黑龙江省保护和改良耕地的优良措施。而且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大马力拖拉机的增多,也使保护性耕作的深松整地有了动力保证。此外,免耕播种机、少耕灭茬深松机、高效药剂灭草机等的开发使用,则使保护性耕作有了机具保证。

  近日,国家农业部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这份规划提出,将在全国建设600个保护性耕作工程区,面积总计2000万亩。预计到规划末期,全国可新增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7亿亩。

  黑龙江省也确定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为前提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耕地的可持续使用为目的,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确定保护性耕作主导技术模式。并以机械化措施为主,加强农机农艺结合。遵照黑龙江省旱作农业的特点,建设保护性耕作工程区,建保护性耕作长效发展机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主动自觉地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普及应用。

  黑龙江省将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与辐射带动,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约0.34亿亩,占黑龙江省总耕地面积的20%。通过3年项目建设,达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耕地的蓄水保墒抗旱能力增强,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地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整体效果。

  在60个保护性耕作工程区的建设过程中,每个工程区将配置120马力以上拖拉机、收获秸杆粉碎还田机、破茬复垄施肥播种机、大型深松机、除草机等专用机具164台,示范样机7台,修建机库棚等4300平方米。

  同时黑龙江省将建立保护性耕作机具研发和生产基地。建立以省农机技术推广站为主,有农业、水利、环保技术部门和相关大专院校参加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中心,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推广机制,制定技术规范。还将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业和农机大户要优先给予国家购机补贴。在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中加大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配备比例。

  新闻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节本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这种耕作方式能有效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3028-1.html

标签:农机 各省 分配 情况 亿元资金 补贴 第二批 中央

上一篇:山西秋播:进度快 质量好
下一篇:江西上饶:召开油菜机械化种植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