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甘肃省委副书记刘伟平介绍,饲草料结构性短缺使当地草食畜牧业出现“秋肥、冬瘦、春乏”的现象,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推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物质条件。
为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转变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甘肃将采取多种措施,力争在2012年使秸秆使用率超过60%.这是记者从正在召开的甘肃省秸秆利用现场座谈会上了解到的。
近年来,甘肃全面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使省内70%的旱作区变成了玉米种植区,明年这一面积将超过1000万亩。以2009年为例,据测算,750万亩玉米产生的饲用秸秆总量达1500万吨以上。
过去农作物秸秆是甘肃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燃料,群众将玉米秸秆堆放在房前屋后。据甘肃省委副书记刘伟平介绍,饲草料结构性短缺使当地草食畜牧业出现“秋肥、冬瘦、春乏”的现象,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推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物质条件。提高秸秆转化利用效率,“关系到全省循环农业乃至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现在农民把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储存在贮青窖里。平凉市崇信县黄花乡高年村村民高改花告诉记者,她家的秸秆是由流动服务队帮忙加工,现在保存在自建的16立方米大的贮青窖里,以保证今冬明春她喂养的5头牛的“口粮”。
不远处的杨家沟村规模肉牛养殖小区,是由20户村民自愿联合组成的养牛专业合作社,这里的25座温棚饲养了460多头牛。68岁的袁文先喂着儿子贷款买来的15头牛,以前他养的是耕牛,五六年才能养到500公斤,现在饲料充足,养牛的前景让他对致富充满信心。
今年该村共建成青贮窖46座3100立方米,加上收购邻村玉米秸秆,青贮总量达2000多吨。有着21.3万农业人口的灵台县,在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下,部分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已经开始饲喂今秋加工青贮的饲草。这个县去年牛产业实现农民收入9200万元。
刘伟平指出,除了争取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信贷金融机构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力争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秸秆收集体系,使其综合利用率超过60%,以完成今后4年每年新增草食畜牧业增加值8亿元的目标,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