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里高原秋收的季节,从年楚河畔到藏南谷地,从珠峰脚下到雅鲁藏布江边,处处都有收割机的轰鸣声和热火朝天的收割场面。在拉萨市曲水县的秋收现场,记者看到,大片大片麦田里的小麦已经泛黄成熟,忙忙碌碌的收割机来回收割,忙着装粮的农牧民们正享受着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方便。
上世纪60年代,西藏农村第一次使用内地制作的铁犁代替沿用了数百年的木犁的消息成了一大新闻;上世纪70年代,拖拉机第一次进公社大院时,农牧民群众以迎接新娘的隆重仪式迎接“铁牛”。如今,一家一户买一台拖拉机或一辆汽车,已经不再是稀罕事了。现代农业机械已经成为了自治区农村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改变农牧区的落后面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从指导思想到工作部署,都把农业机械化放到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随着土地承包制的实行,国家各项助农政策的实施,自治区农业生产工具有了新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党中央和自治区对农用柴油补贴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全区农机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向广大农牧民群众传授农业机械修理和驾驶技术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1999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91.5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3万余台,分别比1995年增加了34%和45%。主机农机具配套比也从1995年的1:0.3提高到1:0.7;全区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比1995年增长25.75%、25.4%和18.1%。
在大力增补旧式农具的同时,自治区政府部门还开始大量推广效率高、轻便省力、耕作质量好的各种新式农具。大量新式农具的推广使用,使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的面貌有了改观,初步结束了“听天由命、靠天吃饭”的时代。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07年,自治区拥有大中型农用拖拉机9973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88321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486部;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1294部;联合收割机2261台;机动脱粒机21574台;农用运输车15382辆。
进入21世纪以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6个1号文件,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列入到支农、惠农、强农的重要政策中。2005年,西藏开始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06年开始,自治区财政厅每年专门安排地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9年,中央继续加大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提高到5000万元。
2007年,农业部在全国实施了100个县的农机示范区。日喀则地区白朗县被列为首批部省两级共建的农机化示范区。项目涉及到白朗县的嘎东镇、巴扎乡、强堆乡、洛江镇、杜穷乡,总耕作面积7356亩,受益群众965户;2008年,自治区农牧厅分别在拉萨市林周县甘曲镇、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镇、昌都地区洛隆县孜托镇,建立了3个自治区农机化示范区;在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设立了5个地(市)级农机化示范区。同时,为进一步加快自治区农机化建设步伐,今年3月,自治区农牧厅在白朗县嘎东镇组建了农机示范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并组建了地区级的隆子县、江孜县农机服务队和农机协会,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农机大户等不同模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在自治区农机总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各级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机服务队,不仅着力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建设示范,更进一步加快了全区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步伐,提升了农机的装备水平,推动了自治区农机化管理机制和服务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今年,自治区机耕、机播、机收面积达到200万亩、197万亩和168万亩,分别比2008年增加2万亩、3万亩和3万亩。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59.64万千瓦。其中:农田机械动力达到109.9万千瓦,各种农用拖拉机达到7.1万台,小型拖拉机占90%以上,各种配套作业机械达到6.97万台,农田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配套率为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