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在凤凰岭下已经收获过的一片农地里,身着黄色羽绒服、蓝色牛仔裤的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石嫣习惯性地开始沿着地间的碎石子路“巡视”她和同伴们辛苦劳动了一年的土地。
这片90多亩的农地被石嫣称为“小毛驴市民农园”,这也是研究农业发展的石嫣实践她在美国农场“插队”学到的“社区支持农业(CAS)”农场经营模式的试验地。这种经营模式从形式上看就是社区居民和菜农的一种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关系,由社区居民预支菜钱,然后菜农按照固定时间将菜地里生产的有机绿色蔬菜直接送到社区居民家里。从今年春天播种到冬天收获,“小毛驴”走过了它的第一年:50多户参与家庭获得了1万多斤市价约5元/ 斤的有机绿色蔬菜。
源起
在美国农场学做农活
去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石嫣去美国留学,但是却没有进入任何大学的校门,而是直接进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Earthrise农场务工,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民。她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出国务农的学生。
为什么会选择去美国学习务农呢?最开始,她的一位老师去美国研究“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新型农场经营模式时,希望有位中国学生赴美亲身体验新模式的运行。事情很巧合,这位老师后来遇到石嫣,和她谈到了这个项目。石嫣觉得是个机会,当场就申请要去。所谓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指的是一种在农场和及其所支持的社区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
“一方面由于我是硕博连读,当时不用写论文,有这个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我弥补一下缺陷。”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石嫣虽然从本科开始学的专业就与农业有关,但她坦言“并没有接触多少农耕方面的东西”,“这么多年来,我们更侧重于理论。怎么种地,没有种过还真说不清楚”。
在美国的这家农场里,除了她,农场还招募了另外两名实习生,再加上农场经理夫妇,一共5人,要完成一年16英亩地的耕种和收获。早上8点上班,劳动到中午12点休息,轮流预备午饭,再从下午1点一直工作到5点半,周六日休息。
农场只有一个小型拖拉机,其他绝大多数工作都是人工完成。从温室种植到室外种植,从浇水、移植、耕地、播种到自己制作耕作用的小机械、开拖拉机……这些石嫣都要学习,很快她的手上就起了茧子,原本白皙的皮肤也变得黑黑的,在周末和节假日,她还时常要去访问其他的CSA农场,“有时也会觉得身心疲惫,因为在8小时的体力劳动后,还要回去进行脑力劳动”。
但她也很快就爱上了这片土地,也爱上了CSA模式下的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醋熘新鲜的大白菜、肉炒西兰花、凉拌甘蓝、肉炒豆角、肉炒蒜苔、生菜……我已经能够用我自己劳动培育出来的蔬菜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了,而且还能与朋友分享劳动中的快乐。这种乐趣恐怕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懂得”。
回国后,石嫣就尝试将美国的CSA农场模式移植到中国来,恰好,学校在凤凰岭下有一片200亩的教学实践基地,这给她的尝试提供了条件。
两种合作模式 吸引市民参与
“小毛驴市民农园”的菜地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2500元的配送份额,选择这种份额的市民并不直接做农活,而是由“小毛驴”的经营者将菜地里生产的20个星期的蔬菜每周一次直接送到市民家中;另一种是1000元的劳动份额,由“小毛驴”的经营者提供面积30平米的土地以及种子、肥料、工具、水及相应的技术服务,由市民自己负责这块土地上的耕种和收成。
“最开始做这个项目时预期是有20到30户,但没想到做了50户,这比预想的要好。” 石嫣说。事实上,“小毛驴”并没有进行广告宣传,而是通过老师、同学和客户的口口相传,就达到了这个效果。
对第一年尝试的效果,石嫣给出了“不错”的评价,“在蔬菜种植、生猪养殖方面,收获还不错,没有发生太多的损失,配送了1万多斤蔬菜,卖了20多头猪,蔬菜平均价格是5元/斤,这比市场上便宜,因为省去了中间环节”。
另外,年轻人的参与也是这个项目令人欣喜的收获。从今年4月到10月,有6名年轻人作为实习生一直坚持下来,参与到生产、配送等各个环节,此外还有来自香港、美国的志愿者来参与劳动。
“他们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石嫣说。因为没有专门的冷藏设备,为了给居民送上新鲜的蔬菜,他们要在周六凌晨4点起床采摘,然后7点开始往每个家庭送菜,这一个配送过程往往会持续到下午5点。
但是,参与的年轻人们也都从中有了收获。人大的一位硕士生小陈决定以后报考农业方向的博士生,另一位来自香港的志愿者则寻找到了心灵的快乐:“从一开始只帮忙除草、移苗,现在已经可以翻地、采摘,为猪准备猪食及喂饲,这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在香港,我们经常忙得喘不过气来,在这里,我们的确也忙,但我们能接触久违的阳光,能重新去感受阳光的温度,并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呼吸,而且每次劳动后的畅快感受非笔墨所能形容。”
对于消费者来说,石嫣认为这种模式给了消费者选择的机会,“现有的消费品选择体系里,超市或者菜市场提供的菜品都是单方面提供的,消费者其实是没有选择权的,而这种方式则提供了消费者一种选择机会,一个选择绿色健康食品并且了解食品怎么生产的机会。”
远景
明年成立小型农场联盟
明年年初,除了期待“小毛驴”再次变成绿色之外,石嫣还将在北京发起一个小型CAS农场联盟,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并选择直接与农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合作模式,“大约会有3到4家农场参与”。
“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蔬菜的价值提高了,另外,这也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很多消费者不知道也不关注农村与农民的问题,但其实消费者的选择会影响到农民的种植结构,只要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消费健康的绿色有机蔬菜,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这种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在种植中的使用,让食品更加安全。”石嫣说。
现在,石嫣还在核算今年的投入和产出的“账单”。不过,她也承认,“做这件事的收益不可能与城里工作的收益相比。即使在我所工作的那个农场,一年的收入也就6万美元,这还没有计算他们自己的劳动力投入。”
“但是,对于食品安全,大家都在抱怨,却没有几个人想过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去改善一下,只是在期待政府、大的公司去行动。其实,消费者自己的行动也是很重要的。”石嫣说,这就是她做CAS农场的意义之一。
现在,已经有商人、官员、市民等不少人前往“小毛驴”来参观,其中也不乏希望学习这种模式的人 。“明年我们希望能发展到200个市民家庭参与。”这是石嫣给这个团队定下的目标。
相关
农户直接配送会获得定价权
据了解,随着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在北京郊区已出现了大批专门进行绿色有机蔬菜种植的农场或农户,但多数都由专业公司从农户手中订购后再统一组织配送,或者采取采摘模式。
“这种中间组织的配送也是一种选择。但由农民与市民的直接互动无疑会拉近城里人与土地的距离。”石嫣说,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农村的土地集中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另外农民的专业合作形式也会越来越多,CAS农场模式在北京这样中等收入家庭较多的城市会有很大的发育空间。
“我盼望着这种模式能够成功,因为农民直接给城里人配送蔬菜,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农民在这种模式下会得到自己种的菜的定价权。”这是在“小毛驴”工作的一位当地农民刘师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