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江苏8亿农机补贴惠农家
2010-01-11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1380元,这么低。”记者身边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小声嘀咕。

  2009年12月24日,2010年度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参选文件开封仪式上,来自全国431家农机企业,2959种产品一一公布。而有些企业报出来的价格常常引发会场内一片哗然。

  “现在农机市场已经是补贴市场,能否进入补贴目录甚至关系着农机企业的生死,”会场上,北京一家为农机企业做市场推广的经理告诉记者。

  自2004年开始我国施行农机补贴,资金规模从4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今年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同时增加补贴资金规模。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农机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正在着手各项补贴后续工作,同时研究改进完善办法,为今年补贴工作做准备。

  据农业部预计,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48.8%,按照农业部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的计划,达到80%机械化,我国农机工业将持续15年的补贴经济时代。

  关系到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农机补贴,在调动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的同时,补贴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加上明年资金额度继续增加,也对完善购机补贴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提倡农业机械化这么多年,农机补贴能否有效施行是关键。”发改委农经司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农民圈机运动

  2009年农机市场的火爆,让人始料不及。在很多地方,只要是补贴的农机产品,全部被一抢而空。

  许昌市的杨春梅所在的大胡庄有不少人去年买了收割机,大多是两三万的二手设备,只有村头的孙建军去许昌市农机总公司买了台新的联合收割机,原价是9万9,补贴了3万元,孙建军拿出了近7万。

  “补贴是到位了,可也没用,现在收割机买到手都赔钱。”孙建军的兄弟孙建堂说。

  至少,在河南登封和许昌两市,购机农民并没有想象中的光明前景。

  每年三四月份小麦(2278,-1.00,-0.04%)收割,是购机农户跨区作业赚钱的季节。以豫西登封市石道乡为例,去年石道乡有8000户农民种植小麦,每户平均一到两亩地,十几台收割机一季就可以收割完毕。

  据当地村民介绍,一亩小麦的收割费是50元,即石道乡一处就有至少40万的收割费,平均每台收割机可以赚近2万元。

  和登封一样,许昌市的农民看到了收割机带来的好处。“一季收割就能赚一两万块钱。”大胡庄收割机机手王强回忆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昌收割机市场的规模经历了大跃进般的增长。“从前是一两百亩地几十台收割机,当然能赚钱。现在是三十亩地几十台收割机,赚不到了。”王强告诉记者。

  耕机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耕地面积缩水的速度紧随其后。“因为修石武(石家庄至武汉)高铁,2009年一年,大胡庄耕地面积减少了至少八百亩。”王强指着东边村头圈起来的地说,“以后耕地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购买者看重的是跨区作业的收益。

  孙建堂告诉记者,因为河南小麦早熟早割,河南省内的小麦收割完成后就去河北唐山作业,再远还去过北京收割。“跨区作业赚钱多,但成本也相应走高。从许昌到唐山,单程就需要一两千元的燃油费。”

  减去燃油费和机手的工资,即使是在收割机最好的年月,农户的收入也只剩下不到一万。这意味着,收割机的成本至少需要六七年才能赚回来。

  而一季赚一两万都已是2007年的旧事,只是近年来的亏损并没有在农民中间广泛传播开来。

  统计数据则十分耀眼。据财政部相关人士介绍,去年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拉动地方和农民投入360亿元,直接带动农机工业产值增加490亿元。

  由于对补贴后的情况了解不多,仍然有不少农民想要申请补贴,盲目跟风购机导致了大胡庄不少人家的收割机无用武之地。

  “收割机实在太多了。”旁边的孙建堂摇了摇头。

  企业依赖补贴

  每到年关,农机企业都会来北京探探明年的风向,问候语也从“补贴吗”变成了“补多少”?

  “如果现在取消购机补贴,肯定会对企业有影响,有些企业甚至会死掉。”浙江柳林机械有限公司郑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专门生产联合收割机,年销量从2007年的四千台翻了整一倍,2009年超过八千台。

  他坦言,这样的销售业绩得益于农机补贴的力度逐年加大。

  2010年我国拟进一步扩大中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由2009年的12大类38小类128个品目扩到12大类45小类180个品目。其中小麦联收机停补三年后再进补贴目录,这无疑给了生产小麦联收机企业一剂强心针。

  洛阳中收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中收的玉米收割机在东北秋收中使用不错,今年又有三种玉米联合收割机进入黑龙江地区政府补贴明细表。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记者从当地农业机械化管理局了解到,去年国家下达给黑龙江省农村的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亿元,其中每个合作社配套资金300万元,共计2.04亿元,用于配备部分国产农机设备。

  记者采访的多位农机企业负责人也都表示,农机工业由于其特殊性,只靠市场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必不可少,这些年中央惠农政策始终是稳定的,农机工业从中也享受到了实惠,被拉动的作用也很大。

  回望中国农机业的发展,2004年显然可以作为一个时间坐标,前后被划分为两个时代。

  因为这一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确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在部分粮食生产主产区实施。由于补贴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中国农机工业由此进入了补贴经济时代。

  据相关资料显示,补贴政策实施4年以后,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均增长近4个百分点,农机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我国农业机械化迈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几年农机市场火爆,企业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这种形式下,企业更注重生产销售,哪还在意什么品牌宣传啊?”一家为农机企业做代理的广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于广告、市场,企业更关心能否进入补贴目录。

  毋庸置疑,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农民的消费热情,加快了农机市场的快速增长。但这种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隐忧。

  目前这种补贴形式,打乱了农机行业原有的市场竞争秩序,指定产品、限定价格、规定经销商,使得企业原来的销售渠道没有了作用,变成了一种计划经济模式。

  “欧美农机企业非常注重研发投入,向着更高效、节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国内同行还在互相‘抄袭’。”洛阳中收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洛阳中收作为开创中国小麦跨区域机收和玉米大规模机收的企业,处于一直被同行所模仿的窘境,交谈中该企业负责人也透露出无奈:“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

  一份针对农机装备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我国农机工业的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体有20到30年的差距,有的企业一线生产设备甚至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品。企业的设备新度系数很低,甚至一些骨干老企业设备新度系数仅为0.3―0.4,远低于其它机械行业。

  “如果现在撤销补贴,那些后进入农机行业的企业生存都会成问题。”浙江柳林机械有限公司郑经理告诉记者。

  价格越补越高

  进入令农机企业“痴迷”的全国补贴目录,对这些企业来说还仅仅是个开始。

  “按照省部两级选型做法,接下来还要过地方筛选这一关。”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参选文件开封仪式上,一位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往往就是在这里,企业要被“剥层皮”。

  按照他的说法,即便受农户欢迎的农机产品,即便在《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但如果企业不拿农机推广费,农机部门照样以他的产品不适合本地生产为由,把产品排除在当地市场之外。

  “市里面有几十家农机企业,全部进入补贴市场不可能,由农机局选择一两家,这一两家谁做?就看谁推广费多。”山东临沂的一家农机公司的市场部刘经理一语道破。

  据他介绍,假设他的机器在市场上卖一千块钱,那么加上300元补贴之后成交价格肯定要到1200-1300元。

  那么越补贴价越高的原因何在?

  以一千元的机器为例,国家补贴30%,原本农民可以700元的价格拿到,现在是农民需要出900,这多出来的两百元包括运费、经销商费用以及进入地方补贴的推广费,其中推广费的比例大概在农机价格的10%左右,这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山东省阳信县检察院曾经结合农机系统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对该系统案件类型、案发特点、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农机主管部门或个人收受、索要农机经销商的商品回扣,以及收受购机农户的“好处费”,已经成为农机补贴领域的潜规则。

  在被他们调查的农机主管部门中,从2005年至2008年间,每年都有10余家经销商给予农机主管部门或个人回扣。

  也就是说,按照农机价格30%的补贴,购机农民享受一部分,经销商一部分,给地方农机局推广费一部分,另外还加上运费。

  从去年开始,农业部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派出33个联合督导组对各地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的规范性、信息的公开性以及补贴机具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可以算一算,全国有2000多个县,一个县里面有十几个乡镇,假定一个县里面有五六个农机具销售点,农业部农机司那么十几个人,不可能随时盯着价格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这样做从机制上保证不了对农机价格的监控。

  离普惠制还有多远?

  “补贴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这是发改委农经司一位官员对中国补贴制度的切身感受。

  2009年购机补贴历史性地突破了130亿元,大约占农机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的6.5%。从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相当于一个信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补贴政策将一直存在。

  目前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为50%,按照农业部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的计划,达到80%至少需要15年。而补贴已经影响到农机生产、流通、农业机械化乃至几亿农民的农业生产。

  “农机补贴是国家财政出钱让农民享受到实惠,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目前这样一种机制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权力过分集中于农机部门,而给农民的权力太弱。”郑风田表示。

  目前,针对补贴改革的思路之一是取消目录中的企业,只做一个产品目录。

  “这样可以减少审批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防止创造权利寻租的机会,国家政策可以规定农机技术标准,不合格的不得上市,把市场的主动权交给企业,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农民的需要由农民、厂家、市场共同满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室主任党国英告诉记者。

  不过,最近召开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座谈会上的动向,已经否决了上述改革思路,“开展省部两级机具选型,制定年度补贴目录,是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首要环节。”一位与会者表示。

  在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普惠制是解决农机补贴问题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补贴额度的不断增加,实行普惠制补贴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

  简单讲,普惠式补贴就是农民只要购买农机具,就可以凭发票领取一定额度的补贴,这样从根本上解决补贴过程中利益链条过长的问题。

  采访过程中,购机补贴实施普惠制是企业的普遍愿望,也是众望所归,亦被认为是解决现行问题的彻底可行办法。但是,目前实行普惠制仍有难度。

  “普惠制”推广难的主要理由就是:补贴资金不足,难以满足需要。

  以2009年为例,根据前10个月数据,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达到1872亿元,按照30%的补贴比例,如果施行普惠式补贴,仅10个月的补贴资金就达到560亿元左右。

  “普惠式补贴可以限制在一部分地区,比如在某些粮食主产区先推广,事实上农机补贴开始就不是全国性的,也是在部分地区先搞起来的。”党国英认为,普惠式补贴可以试点推行。

  从现有补贴资金规模上看,与完全达到普惠制仍有较大距离,有学者认为,如果扣除一些市场非理性行为,在局部产品上实行“普惠制”应当是水到渠成。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信号,130亿补贴至少是个底线,2010年农机补贴只多不少。

  “在一部分地区补,另外地区不补,时间长了肯定不行,全部施行补贴又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怎么办?完全可以在补贴的比例上做调整。”党国英建议。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2607-1.html

标签:农机 补贴 江苏

上一篇:京郊设施设备五年(2009-2013)规划确定
下一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农机补贴惠泽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