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西省紧紧抓住中央进一步强化和支持小型农村水利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水利部、财政部集中资金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集中投入、整片推进,协会优先、良性管理,绩效考评、当年见效”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小农水建设“水能顺畅进田,机械能便捷下田”的目标,依托“一个规划”、编制“两个本子”、出台“三个办法”、建立“四项机制”、强化“五项措施”,有效地确保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起步扎实、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12月底,全省20个小农水重点县已累计完成总投资3.7亿元,占计划下达数的60%,其中完成中央财政投资1亿元。累计完成渠系整治总长度5700公里,占计划下达数的62%。计划于2010年春节前工程形象进度达到80%,3月底前全面完工。
依托“一个规划”,科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早在2008年4月,该省就先行启动了以县为单位的县级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位推动和发改、水利、财政等七部门积极组织下,至2009年7月,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省124个县级单位的农田灌溉工程规划,各地规划都已通过本级或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批准。12月26日,全省农田灌溉工程总规划报告通过省级七部门联合审查。通过编制规划,摸清了各县的农田水利设施现状,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准了建设方向和重点,既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为大规模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各重点县在编制建设方案时,充分依托并严格执行规划,所选择项目区农田灌溉工程全部符合规划要求,体现了“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意图,重点县上报建设方案和标准文本一次性通过财政部、水利部的合规性审查。
编制“两个本子”,保障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
针对小农水重点县工程量大,设计施工期集中,而基层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在充分领会和把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精神的基础上,该省组织专家编写了《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编制提纲》,下发各地执行,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并严把了省级审查批复关。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江西省小型农田灌溉渠道及建筑物设计实用手册》,邀请水利部农水司领导和省外专家参加审查。20个重点县已先行使用,基层设计人员因采用定型设计而大大节省工作量,设计周期加快,上报实施方案质量明显提高,并由于采用了优化设计,渠道断面更为合理,砼衬砌用量下降近50%,据初步统计,渠系衬砌单位米投资相比以往节省30%以上,为该省小农水重点县顺利实施夯实了基础。近期该省将举办培训班,将《实用手册》作为小型农田灌溉渠道及其建筑物设计方面的地方行业标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全面提高小农水工程设计水平。
出台“三个办法”,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和资金监管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该省结合实际,已制定出台了《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拟于近期出台《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切实从以下制度层面规范和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一是明确了小农水重点县申报条件、建设目标、责任体系等,规范申报、阳光操作,如吉安市青原区虽然在农村水利工作上成绩显着,但因2008年度财政补助农机专项资金使用上不规范而被一票否决。二是明确了小农水专项补助资金使用范围、补助对象、安排原则。三是对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确定。四是实行年度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分期分批下达。先期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而后根据中期对项目开工、县级资金落实和整合等情况进行绩效考评情况,对进度跟不上、达不到要求的,暂缓下达省级补助资金。五是引入竞争机制,将考核结果与以后年度资金规模直接挂钩。对上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成情况好、县级农田灌溉工程规划实施进度快和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高的县(市、区),适当增加补助规模;反之,则适当减少补助规模。对考评结果差、建设进度慢、资金管理混乱的重点县坚决实行末位淘汰,不仅取消重点县资格,省财政还将收回一定比例已安排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
建立“四项机制”,扎实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政府高位推动机制。全省成立了省、县两级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政府高位推动机制。省县两级领导小组签订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责任书,确定了办事机构,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项任务的责任,明确了各重点县建设完成的各项建设目标,以及奖励和处罚措施等,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切实加大投入,建立资金配套与整合机制。第一,大幅增加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省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大幅增长达到2.6亿元,全部用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配套,其中20个小农水重点县省级配套资金达1.6亿元,与中央补助资金1:1足额配套。各重点县本级平均财政配套资金都足额达到400万元,有些县还超额完成配套任务。第二,依托规划统筹整合部门资金。改变过去“单枪匹马”、“各自为战”的模式,转向依托水源、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集团作战”方式。20个重点县共整合了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扶贫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各项资金高达3.6亿元,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将共同改善灌溉面积86万亩。如赣州市于都县成立了整合资金支持小农水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于都县整合财政资金支持小农水建设实施方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标准粮食建设项目、土地整理、扶贫涉农资金2216万元。第三,积极引导群众投劳投资。各重点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民办公助”和“以奖代补”机制,积极转变工作方式,组建和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并保护好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截至2009年12月底,20个重点县群众投工投劳折资达1.2亿元。如安义县余家村项目区村组干部和受益农户积极支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施工人员免费提供住房和改善伙食。莲花县湖边村项目区全体村民“一事一议”筹资6万多元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该省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县级农田灌溉规划为依托,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财政性资金大幅增长、部门资金有效整合、群众投劳积极高涨的农田灌溉工程建设投入新机制正逐步形成。
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创新建立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机制。注重调动并积极引导受益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总结吉安市永丰县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省建立并推广了小农水建设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受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目前,20个各重点县在项目区受益群众中推选责任心强、思想觉悟高的村干部、老党员,组建了一支800余人的农民义务监督员队伍,县级水利部门举办了34场农民义务监督员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农民义务监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学习了有关知识,切实提高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工作能力。实践证明,各地农民义务监员因工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工作中能积极配合现场水利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效果较好。如赣州南康市镜坝村村干部吴良生自从担任农民义务监督员以来,认真负责,全程跟踪做好现场质量监督工作,根据村民实际需要,他提出的要衬砌到各渠道放水口高程上的建议,得到水利部门的采纳,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四是注重质量监管,着手制定砼预制构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2009年度全省20个小农水重点县计划用砼u型槽衬砌渠道3085公里、砼预制块130万方衬砌793公里,砼预制构件衬砌量占渠道衬砌总量的64%,是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关键工序,砼预制构件质量好坏与预制、安装进度快慢,直接关系到重点县建设任务能否保质按期完成。为此,早在7月份启动前期工作的同时,该省及时部署各地抓好砼预制构件生产工作。各重点县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将砼预制构件生产先行进行招投标的超常规措施,固定质量较好的生产厂家,并对现有实际产能进行统计,不能满足重点县建设要求的迅速组织厂家购置砼预制构件生产设备,增加产能,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县建设进度。截至12月底,已累计完成u型槽预制生产1944公里、砼预制块75.4万方。同时,该省加强了对各重点县砼预制构件生产和施工质量的行业监督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小型农田水利砼预制构件质量标准国内还不完备的实际情况,积极准备制定砼预制构件的地方标准。我们组织了省水科院技术专家组,专程赴浙江、山东等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检测方面较先进的省份考察学习,并结合国内已有的混凝土构件生产、施工规范,在对永丰、高安、安义等县砼预制构件大量现场取样检测、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正在制订出台该省小型农田水利砼预制构件地方标准。该标准将从原材料质量控制、砼构件预制生产控制、产品成型后外观质量和强度控制及安装施工时注意事项等各方面提出预制构件产品质量标准。从今年开始,将以此为依据对全省小型农田水利砼预制构件生产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强化“五项措施”,提升工程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水平
一是开展中期绩效考评,督促工程建设进度。依据有关办法,该省制定了中期和年度绩效考评制度,跟踪和掌握重点县建设进展情况,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督促指导。2009年12月2至7日,省、市财政和水利部门组成6个组开展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期绩效考评活动。对各重点县项目前期、组建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县级财政资金到位、宣传报道、招投标、农民义务监督员培训、工程进度、砼预制u型槽和预制块构件质量情况以及用水户协会建设等11个方面工作进行了考评,根据考评结果下达省级小农水补助资金,并对施工质量差、进度慢的县进行了通报。
二是执行县级报账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各重点县都能按照中央和省级关于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县级财政或水利部门设立工程专账,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规范资金拨付手续,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并主动接受审计部门审计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三是加快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着力深化工程建后管护制度改革。在重点县项目立项之初,该省就明确要求所有项目区必须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并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来,各重点县继续按照“组建规范、产权明晰、水价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则,在项目区持续深入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建设工作,目前20个重点县已新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130个,项目区以农民用水户协会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制度已初步形成。
四是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部门共同推进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为解决农田灌溉工程项目信息数据量多、资金投入多、建设周期长的突出矛盾,省财政厅、水利厅正在借助1:25万电子地图开发全省农田灌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今后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将工程规划、项目申报、计划资金下达管理、建设进度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日常运行管理各阶段数据纳入信息系统,各部门年度计划和实施项目的基本信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以图、表、文字形象表达,实现农田灌溉工程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通过开发全省农田灌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工程照片、图、表、文字的互映,全景式可视化管理,可全面反映各部门工程建设情况,坐在办公室就能清楚地了解各灌区工程的现状、建设过程以及完成情况,直观反映灌区建设销号情况,详细掌握各部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项目资源配置不合理,提升该省各部门共同推进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目前,已完成信息系统平台初步开发和重点县全景现状图片拍摄,今年3月底前将完成重点县农田灌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心和支持小农水建设良好氛围。省级编发了《江西省农田基本建设工作简报》,着重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过程中的领导批示、调研报告、工作动态、工作亮点等进行宣传,现已出刊12期,其中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专刊4期。各重点县也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站、简报等多种形式,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政策、措施、工程施工、资金整合以及成效等加强集中宣传报道,在省级以上媒体上已刊发各种报道和信息240篇,其中在中央级媒体刊发报道和信息21篇,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小农水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该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全省小农水建设的艰巨任务及基层群众早日改造工程的迫切需求相比,还任重而道远。下一步,该省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健全规划强效执行机制,以县级农田灌溉工程规划为平台,统一工程设计标准、统一建设质量标准、统一建后工程管理,共建共享农田灌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着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统筹做好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与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