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作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
江苏经济基础较好,科教实力较强,但人均耕地少,资源环境压力大,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制订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把粮食亩产、高标准农田比重、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农民收入等作为核心指标,引导和推动各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抓好“两化”。一个是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主要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另一个是高效农业规模化,主要通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务农收入。
建设“三载体”。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基地和产业带动载体;二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中、集聚和集群发展;三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推动“四转变”。即推动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注重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二、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江苏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达80%,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35%以上。
统一建设标准。制定“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从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六个方面明确量化指标,积极引导各地田水路林山的综合治理、桥涵闸站渠的全面配套和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统一编制规划。在深入调查农田现状的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明确指标、自下而上编制规划”的办法,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同时,注重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
统一组织实施。坚持整合资源、连片治理、综合开发,以项目为载体,明确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的项目建设任务和要求,分年度组织实施。明确要求商品粮基地、标准粮田、万顷良田、农田水利以及所有涉及土地治理的开发项目,都要按照高标准农田进行建设。
三、以发展设施农业为载体,促进农业持续增效
根据现代农业内涵并结合江苏实际,我们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突破耕地资源制约、实现增产增收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紧紧扭住不放,大力推进。
培育特色产业。围绕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做响品牌的目标,近年来江苏加快培育一乡(村)一品、一县一业,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以特色蔬菜、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等设施化生产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建设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发展工厂化养殖为重点,推进渔业生态健康养殖。
建设农业园区。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省各类农业园区发展到1700多个。新制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要求核心区面积一般达到1万亩,亩均效益达到8000元以上。
创新农业科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推广一批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研发一批节约、高效、安全新技术,开发一批立体、生态、高效新模式,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大力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和村干部。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围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江苏制定实施了专项扶持政策,出台了《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以有效推进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倾斜支持力度,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确保资金集中投入、高效使用。近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88亿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设立高效设施农业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给予补贴。另外,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奖励补助。
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由省级财政安排预算,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设立、农业信贷担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创业贷款等给予风险补偿和奖励补贴。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导各地以县为单位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扩大农业投融资渠道。
一、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
江苏经济基础较好,科教实力较强,但人均耕地少,资源环境压力大,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制订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把粮食亩产、高标准农田比重、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农民收入等作为核心指标,引导和推动各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抓好“两化”。一个是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主要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另一个是高效农业规模化,主要通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务农收入。
建设“三载体”。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基地和产业带动载体;二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中、集聚和集群发展;三是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推动“四转变”。即推动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注重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
二、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江苏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已达80%,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35%以上。
统一建设标准。制定“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从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六个方面明确量化指标,积极引导各地田水路林山的综合治理、桥涵闸站渠的全面配套和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统一编制规划。在深入调查农田现状的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明确指标、自下而上编制规划”的办法,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同时,注重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
统一组织实施。坚持整合资源、连片治理、综合开发,以项目为载体,明确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的项目建设任务和要求,分年度组织实施。明确要求商品粮基地、标准粮田、万顷良田、农田水利以及所有涉及土地治理的开发项目,都要按照高标准农田进行建设。
三、以发展设施农业为载体,促进农业持续增效
根据现代农业内涵并结合江苏实际,我们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突破耕地资源制约、实现增产增收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紧紧扭住不放,大力推进。
培育特色产业。围绕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做响品牌的目标,近年来江苏加快培育一乡(村)一品、一县一业,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以特色蔬菜、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等设施化生产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建设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发展工厂化养殖为重点,推进渔业生态健康养殖。
建设农业园区。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省各类农业园区发展到1700多个。新制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要求核心区面积一般达到1万亩,亩均效益达到8000元以上。
创新农业科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推广一批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研发一批节约、高效、安全新技术,开发一批立体、生态、高效新模式,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大力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和村干部。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围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江苏制定实施了专项扶持政策,出台了《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以有效推进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倾斜支持力度,整合相关支农资金,确保资金集中投入、高效使用。近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88亿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设立高效设施农业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给予补贴。另外,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奖励补助。
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由省级财政安排预算,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设立、农业信贷担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创业贷款等给予风险补偿和奖励补贴。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导各地以县为单位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扩大农业投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