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库车县加强设施农业生产督查指导
2010-02-04   来源:今日内蒙古   

辛宝玉把洗好的水萝卜码好沥水

辛宝玉家人正在拔小白菜

  “你们来啦!”车刚刚停下来,屋门就打开了,棉质的门帘半遮着辛宝玉的笑脸。

  1月28日,记者一行如约来到了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辛宝玉家。走进暖烘烘的小屋,第一眼便发现门口柜子上放着一封厚厚的信封。“这是我准备在党代会上提交的提案,是关于成立无公害蔬菜合作社的事儿。”辛宝玉看穿了记者的心思,把信封递到了记者手中。辛宝玉不仅是平安村的菜农,还是前旗政协委员,已经参加四届政协会议的辛宝玉每年都会认真做好提案。“当当”作响的钟声打断了我们谈话,辛宝玉直步走进大棚按下大棚盖帘电钮。“冬天气温低,一般都九点才掀帘开工。”

  绿油油的小白菜、冒了半截的红红的水萝卜,都齐刷的一高,显得大棚里格外整齐。由于池子和池子间就有一脚宽的空间,加上大棚里比较潮湿,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池子里的菜,记者只好蹑手蹑脚地紧跟辛宝玉身后。“把菜拔出来,根部对齐,大概到一只手抓不下的时候用绳子把它扎起来。再把须子剪掉,洗净,上秤,完活儿。”只见辛宝玉把拔好的一把水萝卜紧紧地系上,告诉记者要是不系紧了,洗的时候该散了。虽然记者第一次体验大棚生活很兴奋,但一时无从下手,拔着拔着不是拔断了就是拔秃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捆了一把还松松垮垮,歪歪斜斜的。这时辛宝玉早就扎好了一小摞笑呵呵地看着记者,示意让坐在不知什么时候送来的小凳子上拔菜,这时记者才觉得小腿肚子已经开始酸酸的疼了。不到一个小时,这手和鞋上全是大泥巴,眼睛由于长时间低头不时冒“金星”,手指尖已经冻得没了知觉,记者开始怀念办公室里随时能摸到温热水杯的生活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边拔水萝卜边和辛宝玉闲聊起来。原来,以前辛宝玉一家也是靠大田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后来,辛宝玉在乌市红联种大棚菜的妹妹劝说下,1996年时承包了科尔沁中学的两座大棚,两年下来辛宝玉见到了效益。1998年,辛宝玉和弟弟辛宝军用土和木头杆建起了平安村的第一座蔬菜大棚,“那时候没人敢种大棚蔬菜,大家都觉得半亩地效益再好也赶不上几十亩的大田。你看现在我们村有多少大棚都剩不下,这半亩地一年下来能赶上30亩大田的收入。”辛宝玉边说着边把剪好须子的菜放进了一边的大盆里开始洗泥。不大会儿功夫,辛宝玉的手冻得红红的。记者也挽起袖子一把伸进了洗菜盆,手进水里的一刹那记者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冰冷刺骨”了。在一旁的辛宝玉老伴说,由于多年干这活儿老两口都得了风湿病,一寻思洗菜心里就打怵。

  现在辛宝玉是这十里八村的大棚种菜明白人。谁家的菜生病了,怎么治,邻里乡亲的有什么疑难问题都要向他请教,时不时辛宝玉还应邀去外村给菜农们讲授种菜的技术和管理办法。前不久,乌市组织50名大学生村官还到他这儿参观学习了呢。辛宝玉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村和以前不同了,过去靠天吃饭,一年就忙活那么几个月,旱了涝了老百姓也没啥法子,一挺脖就过去了。如今,大棚种植旱涝保收,一年四季天天有活干、天天有收入,一座大棚一年就能收入2万元。种菜13年来,辛宝玉不仅自己富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平安村有冷暖棚242栋,自己还当上了蔬菜协会会长。

  洗完菜,辛宝玉和他的儿子把沥好水的菜麻利地装上袋。“9把,差不多就是5斤。”辛宝玉拎着刚装好袋的水萝卜放到秤上,“5斤,高高的。”辛宝玉父子相视一笑。辛宝玉告诉记者,装好袋的蔬菜今晚就送到乌市蔬菜批发市场,今天能买四百多块呢。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2211-1.html

标签:农机 督查 指导 生产 农业 加强 设施

上一篇:银监会:银行业2010年农村金融服务突出五大重点
下一篇:莎车县集中育苗推动设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