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家在旱地里种植食用菌,每天出售鲜菌收入就超过300元,亩产可实现2.5万元。往年,我家的这块地种小麦最高收入也就是800元左右。”“他家的收入在我们村还不算高,我家也种植食用菌,亩产超过3万元,去年种食用菌7亩地,收入达到23万元,今年市场比去年还好。”在施甸县姚关镇富阳村,村民樊林东、樊滕华在相互“攀比”。
食用菌产业作为施甸县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发展节水农业的一场重头戏,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唱得很“出彩”。
常言道,治标不如治本,送水莫若打井。施甸县针对水资源长期贫乏的实际,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全县6万多亩烤烟地,也因先后大规模修建蓄水池、引水管道,保证了大旱之时有“救命水”;甘蔗生产上,投资3000万元资金从姚关修建了一条长达56公里的输水渠道,使产业区有了解渴之河。另外,今年的施甸坝区还引进浙江农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西瓜这种节水产业,既缓解了坝区4个乡镇生产用水之困,农民们又因此增加了收入。
据介绍,由于节水农业的开发实施,水资源贫困的施甸县有60%的区域在今年的大旱之年基本上都能保证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
食用菌产业作为施甸县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发展节水农业的一场重头戏,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都唱得很“出彩”。
常言道,治标不如治本,送水莫若打井。施甸县针对水资源长期贫乏的实际,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全县6万多亩烤烟地,也因先后大规模修建蓄水池、引水管道,保证了大旱之时有“救命水”;甘蔗生产上,投资3000万元资金从姚关修建了一条长达56公里的输水渠道,使产业区有了解渴之河。另外,今年的施甸坝区还引进浙江农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西瓜这种节水产业,既缓解了坝区4个乡镇生产用水之困,农民们又因此增加了收入。
据介绍,由于节水农业的开发实施,水资源贫困的施甸县有60%的区域在今年的大旱之年基本上都能保证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