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第六埠村两委班子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改变下命令、派任务、压担子的传统管理模式,明确农民主体地位,对农民的正常生产经营一概不再干预,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引导、示范、带动、服务”上,有效化解了在农民心中普遍存在的三种顾虑,有效激发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热情,从而使全村农业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
村里发号召,农民心里犯嘀咕。一问:设施农业到底咋样搞?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大城市近郊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调整生产方式,调整品种结构,起步阶段最难。“啥叫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到底咋样搞”?“搞赔了本咋办”?一连串的疑问,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靠“老天爷”吃饭的农户们长期驻足观望、畏手畏尾。然而,同样处于转轨变型时期,同样是面对犯嘀咕的农民,第六埠村却及时解开了农民心中的疙瘩,把设施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2002年,第六埠村决定围绕都市型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但对习惯于传统种植的农民来说,设施农业投入高、技术含量高的要求,让他们犯了嘀咕。温室大棚种什么?怎么种?啥时候种?温度、湿度咋掌握?病虫害咋防治?产出菜果卖给谁?他们心里打着响鼓。
为此,第六埠村两委班子从引导、示范、带动、服务入手,由村里投资先期建起了400多个温室大棚,并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继续对村里的路、水、电以及农业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修建农田生产路,建设滴灌系统,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树成林,沟渠配套的生产格局。在此基础上,引种了津研系列黄瓜、朝研系列辣椒、津引8号马铃薯、羽衣甘蓝、球茎茴香、香蕉西胡等蔬菜品种。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基地,试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达到100多个,应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借智发展”。
第六埠村农民张义建投入6万元,建设了一亩高标准大棚,种植三茬蔬菜,年底一算账,收入24000元,相当于10亩粮田,传统农业与设施农业收入之比相差了10倍。
1:10。实实在在的效益比,还有村里的支持,设施农业确实有潜力、有前途。农民们不再瞻前顾后。于是,村里围绕示范大棚建设,建立起两个机制:一是领导服务机制,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排忧解难;二是技术服务机制,先后与区农广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按不同季节请农业专家讲课,相关农技人员实行全天候、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在哪里种”、“谁来种”、“种什么”、“怎样种”等关键问题,打消了一部分农民犹豫、观望的态度。他们纷纷进行承包种植。到2008年底,这个村实现了人均一个温室大棚的发展规模。
启示: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从调整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入手,改变压担子、下任务的传统模式,走示范、引导、服务的路子。
村里发号召,农民心里犯嘀咕。一问:设施农业到底咋样搞?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大城市近郊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调整生产方式,调整品种结构,起步阶段最难。“啥叫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到底咋样搞”?“搞赔了本咋办”?一连串的疑问,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靠“老天爷”吃饭的农户们长期驻足观望、畏手畏尾。然而,同样处于转轨变型时期,同样是面对犯嘀咕的农民,第六埠村却及时解开了农民心中的疙瘩,把设施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2002年,第六埠村决定围绕都市型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但对习惯于传统种植的农民来说,设施农业投入高、技术含量高的要求,让他们犯了嘀咕。温室大棚种什么?怎么种?啥时候种?温度、湿度咋掌握?病虫害咋防治?产出菜果卖给谁?他们心里打着响鼓。
为此,第六埠村两委班子从引导、示范、带动、服务入手,由村里投资先期建起了400多个温室大棚,并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继续对村里的路、水、电以及农业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修建农田生产路,建设滴灌系统,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树成林,沟渠配套的生产格局。在此基础上,引种了津研系列黄瓜、朝研系列辣椒、津引8号马铃薯、羽衣甘蓝、球茎茴香、香蕉西胡等蔬菜品种。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基地,试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达到100多个,应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借智发展”。
第六埠村农民张义建投入6万元,建设了一亩高标准大棚,种植三茬蔬菜,年底一算账,收入24000元,相当于10亩粮田,传统农业与设施农业收入之比相差了10倍。
1:10。实实在在的效益比,还有村里的支持,设施农业确实有潜力、有前途。农民们不再瞻前顾后。于是,村里围绕示范大棚建设,建立起两个机制:一是领导服务机制,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排忧解难;二是技术服务机制,先后与区农广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按不同季节请农业专家讲课,相关农技人员实行全天候、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在哪里种”、“谁来种”、“种什么”、“怎样种”等关键问题,打消了一部分农民犹豫、观望的态度。他们纷纷进行承包种植。到2008年底,这个村实现了人均一个温室大棚的发展规模。
启示: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从调整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入手,改变压担子、下任务的传统模式,走示范、引导、服务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