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记者日前走进博爱县,调查了该县发展设施农业的做法,其经验值得借鉴。
内容提示
●引导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赚钱的农业做大,有设施农业品牌30多个。
●设施农业让农民捧上了“金饭碗”,找到一条解决农业靠天吃饭问题的途径
●在全市首创日光温室产权抵押贷款,去年为100户农民发放贷款623万元,增强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融资能力
●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业链条,建成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于一体的设施农业生产、加工基地,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工厂”
现在,在博爱县流传着“种一冬天大棚菠菜就赚10万元”的传奇故事。2月23日上午,记者在博爱县金城乡北里村见到了这个传奇故事的主角――侯民,他正在他的塑料大棚里栽种西葫芦苗。问到他的传奇故事,他笑呵呵地说,他是去年通过流转土地得到120亩地,投资10万多元建起13个塑料弓棚。去年冬天他在大棚里全部种上了菠菜,今年春节前菠菜的批发价格一下涨到了每公斤5元多。卖一个大棚的菠菜他就可以赚8000多元,一个冬天靠种菠菜他就收回了10万多元的投入。
现今大棚在该县农村并不稀罕,集中连片,最多可以达到100个大棚的“棚海”景象甚为壮观。目前,在该县以大棚为主的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有20多个,有500亩以上规模的设施农业园区6个、百亩以下的设施农业园区200多个,共有弓棚、温室大棚等3000多个。该县除种植设施蔬菜外,还有设施果品生产、温室葡萄、设施食用菌、设施花卉等特色设施农业种植,共有设施农业品牌30多个。
该县农业局局长秦胜利向记者介绍,该县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把赚钱的农业做大”这一目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发展以“高效益、高效率”为主的现代农业。
设施农业:农民的“金饭碗”
该县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为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的档次,该县从建立蔬菜大棚园区开始,发展大棚蔬菜高效种植。高效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农民的家底不断增厚。据统计,去年该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比2008年增长20%。
一亩大棚的收入少则四五千元,多则几万元,效益是大田作物的十倍乃至百倍,还不受老天的影响,可以说设施农业让农民捧上了“金饭碗”。2009年,该县财政投入设施农业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协调贷款3000多万元,农民自筹2000多万元,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是新增数量最多的一年。农业园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16.91万亩,总产量66.1万吨,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孝敬、磨头、清化、金城、阳庙和苏家作这6个蔬菜超万亩的乡镇。
据秦胜利介绍,农业合作社是设施农业的主力。该县目前有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农机、农产品加工等各类合作社共计125家。这些合作社跨村、乡镇、县、地市、省进行合作,成员股金达5895万元,仅该县入社成员就有9200户,带动全县农户3.5万户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2009年该县设施农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00元中,农业收入占44%。其中,占耕地总面积10%的设施农业为农民创造了56%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
设施农业:农业的产业化
新年刚过,该县又掀起了“改变靠天吃饭,建大棚奔小康”的热潮。2月23日,记者在孝敬镇齐村看到,该县永清合作社投资160万元的6个特大型双面温室大棚正在建设。据该合作社负责人吴龙介绍,这种温室大棚目前是国内较为先进的温室大棚,6个大棚投产后年可以创纯收入60万元。他高兴地给记者朗诵起他自编的顺口溜:“规模大、档次高,半年时间鼓钱包;大棚蔬菜效益高,三年一座小洋楼,娶媳嫁女不用愁。”
“以前一到冬天就没活干,现在天天都不闲着,越到过年就越忙,俺家的菜一茬接一茬,日子真有奔头。”在苏家作乡,该县双利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国利说。他的设施农业园区已经有上千亩,成为该县最大的设施农业园区。
与此同时,该县创新设施农业建设方式,变秋季建设为全年建设,在全市首创日光温室产权抵押贷款,去年为100户农民发放贷款623万元,增强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融资能力,推动了设施农业超常发展。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去年该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县新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设施农业项目10个。该县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国科技含量最高、积聚能力最强的设施农业生产、精深加工一体化的设施农业产业中心。
设施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该县创新农业运行体制,按不同主导产业,设立了13个示范设施农业园区,如孝敬镇的蔬菜设施园区、月山镇的生姜设施园区、金城的精细蔬菜设施园区、寨豁乡的小杂果设施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业链条,建成集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于一体的设施农业生产、加工基地,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工厂”。
设施农业:科技的先导者
高效特色设施农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科技的先导基地。该县以蔬菜为主的高效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一村一业”专业村有100多个,基本实现了特色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孝敬镇留村780户农民,家家种植设施蔬菜。留村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2005年成立,吸收全村村民参加,实行“五统一”管理,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该合作社直接与蒋村的蔬菜批发市场对接,形成我市最大的设施蔬菜集散市场。该村农户在合作社的统一领导下,跨村、乡镇、县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合作。目前该村有300多户农民到外村、乡、县市从事设施蔬菜种植,户均年增收在万元以上。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设施农业中的作用,该县今年提出了建设科技先导型的设施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中的四大作用:一是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设施农业技术自主创新,发展设施农业前沿技术,带动生物种业、生物能源、生物药物、现代食品等新兴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突破设施农业高产高效重大关键技术,促进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精确化、标准化;三是发挥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低碳经济和设施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设施农业经济增长的循环化与低碳化,确保农业资源安全、能源安全与生态安全;四是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依靠农业科技,带动设施农业与农村经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引进推广各类设施蔬菜新品种近34个,示范和推广面积累计达1万亩,推广设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23项。目前,该县正全面加大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多家农业科研院校在该县建立了科技共建产业示范基地,开展现代设施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设施农业:大发展还需大扶持
去年年初的罕见干旱以及去年入冬的大雪都没有影响该县农民在设施农业上的收入。据专家介绍,建设设施农业将会最大限度降低干旱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有效增加干旱地区农民的收入。比如,在干旱地区,尽管抗旱救灾已经形成惯例,但电价、水价上涨导致农民浇地费用增加,严重影响了群众浇地与种粮的积极性。而设施农业通过人工创造小气候,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变冬闲为冬忙,实现高效生产,不仅可以摆脱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制约,而且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把低产地区变成高效稳产的生产优势区,使农民拥有可以致富的支柱产业。
不过,发展设施农业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两方面:一是靠政策,二是靠投入。只有二者结合得好,设施农业才能发展得好。以博爱县为例,为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该县对建设设施农业小区给予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级财政和涉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建设倾斜。
对此,该县农村金融机构充分领会政策,着眼长远,在金融支农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与安排,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建设。
同时,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相关部门要坚持“政府规划,市场导向,多元投入,政策激励”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尤其是蔬菜基地建设。加强政策扶持,坚定不移地走设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道路,提高设施农业的总体生产水平。
增强精品意识,推广优良品种,提升质量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在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时要树立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尤其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高质量的蔬菜产品。要积极推进设施农业新品种的更新工程,推广应用高新技术,调整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坚持走产业化道路,提高设施农业产品的价值,培育、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推行多种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信息交流,畅通销售渠道,让扶持设施农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武进高效设施农业全省领先
2010-02-26 来源:焦作日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2044-1.html
上一篇:云南:以点带面设施农业推广渐入佳境
下一篇:引进新技术再建10万亩设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