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其中大棚蔬菜产业目前发展到4100栋,占地1.5万余亩,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长期的实践证明,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对于拉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全县农村繁荣的作用非常明显,进一步壮大大棚蔬菜产业潜力很大、很有必要。
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是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定位,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这几年,曲沃县致力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适时适地发展高效产业,在全县已逐步形成了里村红提葡萄、杨谈苹果、星海大棚蔬菜、北董大蒜和高显莲菜五大“万元田”。在发展的诸多高效产业中,大棚蔬菜产业优势较为突出,目前产值占全县经济作物总产值的1/3多。这种产业在发展方式上绿色无污染且节能高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适应广大群众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在发展模式上要求规模连片、链条式产销一体化,易形成集约化强势产业;在发展前景上不受季节限制、生长周期短、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强,增产潜力和空间巨大。
随着曲沃大棚蔬菜产业的加快发展,众多农民开始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逐步走上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之路,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大幅度提高,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大棚收入亩均纯收入2万元,是种粮食收入的40倍,是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平均收入的12倍。因此,因地制宜地培植和壮大兼具优势和特色的大棚蔬菜产业,无疑为全县农民群众提供了较好的增收平台。
曲沃依托磨盘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积极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为繁荣农村开创了先例。磨盘岭周边西海、张范等8个村,农民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年农民种植大棚亩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是6年前亩均纯收入400元的50倍。随着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传统农民加速向现代农民转变,农村面貌也实现了巨大变化。目前,磨盘岭上建起了全省首家农民培训基地,周边各村也都建起了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实现了户户通水泥(油)路,文化卫生、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省委书记张宝顺视察曲沃时,把这种以大棚蔬菜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体系誉为“磨盘岭”模式,并要求在全省进行推广。磨盘岭的成功实践,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成熟的产业导引。
县域农业发展需要高效产业的支撑,主导产业要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
当前,各地高度重视和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高质量、无污染的绿色蔬菜需求日益旺盛。再说,山西蔬菜种植面积小,市场供应缺口较大,外来的蔬菜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而且中西部地区也没有一个真正成规模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这些都为曲沃大棚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曲沃地处平川,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得天独厚。全县共有大小水库12座、大小变电站14座,非常适宜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便于形成规模产业;境内交通网络密布,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较强的路网运输能力为大棚蔬菜产品的及时输出创造了便利快捷的条件;与“华北旱码头”侯马毗邻,南有运城机场,北接太原,西至西安,东通郑州,有利于开辟蔬菜产品流通大通道,有条件把曲沃打造成中部地区蔬菜批发市场之一。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来看,曲沃已初步形成了以磨盘岭为中心,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万余亩的大棚蔬菜产业带,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大棚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曲沃县将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和农民连心连利的民心工程抓在手上。几年间,在蔬菜大棚建设上,从全面包办到大额补助,从贴息扶持到以奖代补,再到最后不发放补助资金而只负责产业规划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农民也从一开始不敢建棚,转变为目前主动建设大棚,蔬菜大棚实现了从最初的31栋到现在4100栋的飞跃,单棚收入从最初的不足1.5万元提高到目前的6万元以上。
实现由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的跨越,全力打造县域特色农业新典范
曲沃按照“建设高度集中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棚蔬菜产区”的发展思路,从实际出发,努力推动大棚蔬菜产业由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的跨越,全力打造县域特色农业新典范。
科学规划,逐步壮大产业。划出20万亩土地,作为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区域,将浍河、滏河、天河三大流域周边10万亩土地划定为大棚蔬菜产业种植中心区。在进一步扩张磨盘岭示范区蔬菜大棚规模的基础上,以浍河北岸综合开发为突破口,连片发展蔬菜大棚3000亩,打造全县高效农业的示范区、聚集区、缩影区。
集中运用财力,实现资金整合。盘活现有存量资金,将农林、水利、科技等支农资金整合,在不改变支农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由政府合理调配,变分散投放模式为相对集中统一的投放模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带动企业投资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为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市场,开辟流通通道。充分发挥现有蔬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用,积极开展蔬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蔬菜产品市场网络,努力扩大销售空间;积极举办技术交流会、贸易洽谈会等活动,逐步形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蔬菜贸易承载平台;实行税费优惠政策,改善经营环境,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蔬菜批发市场;依托区位优势,全面构筑复合型、立体式的蔬菜产品流通大通道。
健全质量标准化体系,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制定适应全县大棚蔬菜生产的详细操作规程,健全和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切实提高大棚蔬菜产品的质量水平。引导大棚发展区域广泛树立品牌意识,在将“磨盘岭”“太子滩”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优品牌。
实施科技推广,实现效益最大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高大棚蔬菜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着力培育适应大棚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农民;建设大棚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壮大一批蔬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全县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是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定位,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这几年,曲沃县致力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适时适地发展高效产业,在全县已逐步形成了里村红提葡萄、杨谈苹果、星海大棚蔬菜、北董大蒜和高显莲菜五大“万元田”。在发展的诸多高效产业中,大棚蔬菜产业优势较为突出,目前产值占全县经济作物总产值的1/3多。这种产业在发展方式上绿色无污染且节能高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适应广大群众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在发展模式上要求规模连片、链条式产销一体化,易形成集约化强势产业;在发展前景上不受季节限制、生长周期短、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强,增产潜力和空间巨大。
随着曲沃大棚蔬菜产业的加快发展,众多农民开始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逐步走上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之路,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大幅度提高,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大棚收入亩均纯收入2万元,是种粮食收入的40倍,是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平均收入的12倍。因此,因地制宜地培植和壮大兼具优势和特色的大棚蔬菜产业,无疑为全县农民群众提供了较好的增收平台。
曲沃依托磨盘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积极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为繁荣农村开创了先例。磨盘岭周边西海、张范等8个村,农民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年农民种植大棚亩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是6年前亩均纯收入400元的50倍。随着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传统农民加速向现代农民转变,农村面貌也实现了巨大变化。目前,磨盘岭上建起了全省首家农民培训基地,周边各村也都建起了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实现了户户通水泥(油)路,文化卫生、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省委书记张宝顺视察曲沃时,把这种以大棚蔬菜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体系誉为“磨盘岭”模式,并要求在全省进行推广。磨盘岭的成功实践,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成熟的产业导引。
县域农业发展需要高效产业的支撑,主导产业要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意愿
当前,各地高度重视和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高质量、无污染的绿色蔬菜需求日益旺盛。再说,山西蔬菜种植面积小,市场供应缺口较大,外来的蔬菜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而且中西部地区也没有一个真正成规模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这些都为曲沃大棚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曲沃地处平川,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得天独厚。全县共有大小水库12座、大小变电站14座,非常适宜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便于形成规模产业;境内交通网络密布,铁路、公路纵横交错,较强的路网运输能力为大棚蔬菜产品的及时输出创造了便利快捷的条件;与“华北旱码头”侯马毗邻,南有运城机场,北接太原,西至西安,东通郑州,有利于开辟蔬菜产品流通大通道,有条件把曲沃打造成中部地区蔬菜批发市场之一。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来看,曲沃已初步形成了以磨盘岭为中心,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万余亩的大棚蔬菜产业带,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大棚蔬菜产业奠定了基础。
曲沃县将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和农民连心连利的民心工程抓在手上。几年间,在蔬菜大棚建设上,从全面包办到大额补助,从贴息扶持到以奖代补,再到最后不发放补助资金而只负责产业规划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大棚蔬菜产业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农民也从一开始不敢建棚,转变为目前主动建设大棚,蔬菜大棚实现了从最初的31栋到现在4100栋的飞跃,单棚收入从最初的不足1.5万元提高到目前的6万元以上。
实现由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的跨越,全力打造县域特色农业新典范
曲沃按照“建设高度集中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大棚蔬菜产区”的发展思路,从实际出发,努力推动大棚蔬菜产业由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的跨越,全力打造县域特色农业新典范。
科学规划,逐步壮大产业。划出20万亩土地,作为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区域,将浍河、滏河、天河三大流域周边10万亩土地划定为大棚蔬菜产业种植中心区。在进一步扩张磨盘岭示范区蔬菜大棚规模的基础上,以浍河北岸综合开发为突破口,连片发展蔬菜大棚3000亩,打造全县高效农业的示范区、聚集区、缩影区。
集中运用财力,实现资金整合。盘活现有存量资金,将农林、水利、科技等支农资金整合,在不改变支农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由政府合理调配,变分散投放模式为相对集中统一的投放模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带动企业投资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为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市场,开辟流通通道。充分发挥现有蔬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作用,积极开展蔬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蔬菜产品市场网络,努力扩大销售空间;积极举办技术交流会、贸易洽谈会等活动,逐步形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蔬菜贸易承载平台;实行税费优惠政策,改善经营环境,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蔬菜批发市场;依托区位优势,全面构筑复合型、立体式的蔬菜产品流通大通道。
健全质量标准化体系,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制定适应全县大棚蔬菜生产的详细操作规程,健全和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切实提高大棚蔬菜产品的质量水平。引导大棚发展区域广泛树立品牌意识,在将“磨盘岭”“太子滩”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名优品牌。
实施科技推广,实现效益最大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高大棚蔬菜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着力培育适应大棚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农民;建设大棚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壮大一批蔬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动全县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