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皇甫谧的故里,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排排一砖到顶、瓷砖砌面、座落整齐的农民新居别致新颖……绿色古城,生态古城,魅力古城呈现眼前。
2010年,在彭阳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古城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咬“生态立镇、特色富镇、商贸活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方针不放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干部作风建设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抓手,做大做强设施农业、草畜和劳务三大产业,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三大工程,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项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基层组织、民主法治、和谐文化三项建设,继续发扬“彭阳精神”和“三苦作风”。力争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5元,增幅12%,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创新举措攻坚克难特色产业实现新跨越】
特色产业是农业的希望。近年来,古城镇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特色产业富民”战略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草畜、劳务、林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农业产业化体系。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转型,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全镇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基地化水平显著提高,从以前的配角产业逐渐成为主角产业。尤其是今年该镇进一步加强特色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理清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全镇大力培育和广泛推广设施农业“温沟模式”,特色产业开发的规模和效益有了新的提升。
【设施农业“遍地开花”】
据了解,温沟设施农业“双千”科技示范园区,采取政府投入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借助部门项目帮扶资金,小额信用贷款和村级发展(互助)基金,同时吸收设施种植合作社、辣椒协会等民间资本投入的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自愿流转土地,打破一家一户经营模式,集中连片、统一经营,实现一年见效益,两年上规模,三年大发展。建立设施农业功能型党小组,采取“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链中的引导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双带型”、“创业型”党员及群众队伍,实现“抓党建、促发展、增收入”的目的。结合“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温暖工程”等培训,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现场讲解和经验介绍;组织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赴外地学习取经;实行领导干部包片、镇农业技术员包户的办法,强化跟踪指导,实现“专家+基地+农户”和“专业技术人员+农户”全覆盖。蔬菜种植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信息交流,积极引导农户合理种植。在茬口上,全力推广日光温室周年生产和大棚“三茬”栽培模式;在品种上,突出亨椒1号辣椒,搭配珍青、珍宝等甘蓝、甜瓜新品种,增加收益。销售服务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信息,打造“彭阳蔬菜”品牌。
设施农业“温沟模式”的形成过程既是古城镇党委、政府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体现,又是全镇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和“彭阳精神”所做出的生动诠释,更是落实县委、政府产业发展部署、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设施农业“温沟模式”的形成有力解决了困扰干部群众思想中的不敢干、为谁干、怎么干的问题。据统计,拱棚作物与种植大田作物相比,1亩拱棚作物的产值相当于10亩冬小麦,使农业增收年人均达到260元,实现农业人均纯收入翻一番。
【草畜产业提质增效】
以促进草畜产业提质增效优化升级为方向,按照家家种草、户户养畜的发展模式,抓好现有多年生牧草巩固提升的同时,扩大饲草种植面积,使当年生青草种植1万亩、地膜玉米5万亩以上。新建养殖暖棚500栋以上,“三贮一化”秸秆调制池3000立方米以上,补栏基础母牛1500头以上,全镇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8万个羊单位,其中肉牛2.35万头、“朝那”鸡18万只。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致富)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畜禽补栏扩量;进一步巩固提升任河、羊坊、海口3个草畜产业示范村建设,加快乃河草畜产业示范村建设。
同时,以培育规模养殖园区为切入点,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任河村新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养殖示范园1处,新建标准化养殖暖棚35栋,养牛500头以上,现已争取各类资金100多万元,流转土地35亩。目前35栋标准化养殖暖棚已动工建设,4月底前将完成补栏。
【劳务经济红红火火】
古城镇是一个人口大镇,全镇农村劳动力人口多。依托丰富的劳力资源优势,该镇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打造劳务品牌,着力提升劳务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效益。通过政策扶持、利益引导,培训促进等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转移就业,劳务经济红红火火。
坚持以政府组织输出为主,不断拓宽渠道,建立劳务中介组织,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逐步实现政府有组织输出向能人带队过渡,努力提高输出质量,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逐步扩大就业效应,以春季东南沿海、夏季区内邻省、秋季赴疆为主攻方向,实现长期务工和短期务工相结合,真正把富余劳动力全部输送出去,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输前岗位技能培训,促进就业领域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就业方式由务工型向创业型转变。积极联系、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本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努力,年内输出人数稳定在8000人(次)以上,创收4000万元左右,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
【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
为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状,古城镇结合退耕后续产业开发,以坡耕梯田、阳坡沟道、房前屋后等适宜区为重点,采取庭院经济、设施栽培和嫁接改良提升等模式,今年在丁岗堡流域改良山杏3000亩,努力发展以优质山杏为主的经果林产业,建设海口村李子、苹果500亩林果示范基地,带动全镇快速发展特色林果业。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小城镇建设实现新提升】
为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古城镇以“生态立镇”为目标,科学规划,强力推进拆违拆迁工作,狠抓镇区主街道硬化美化、商业街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全力打造具有商贸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宜居特色的生态小城镇,以形象大变样促进经济大发展。
科学的规划为古城镇建设把准了“方向盘”。该镇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三个市场的工作思路,提出“广宣传、重民主、强基础”的要求,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古城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完善古城路的街道建设;开发建设古城镇建材及煤炭销售市场,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市场;改造皇甫路,完成皇甫谧文化广场、任山河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任河“农家乐”旅游项目、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镇区主次街道绿化建设,环卫设施建设,完善镇区电力设施。
一座美丽城镇的兴起,建设是前提,管理是关键。该镇在狠抓硬件建设的同时,严抓城镇管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对规划建设区域内建筑物和构筑物面积的丈量登记工作,坚决杜绝镇区内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行为。同时多次召开古城镇小城镇建设动员暨个体工商户年会,强化对《古城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古城市场管理办法》、《古城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等宣传讲解,做到了户户皆知、人人明白,为全镇小城镇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人民幸福指数实现新提高】
古城镇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促进和谐古城建设。
【打造“平安古城”】
全面巩固提升“平安古城”建设水平,推进新一轮“平安古城”建设向纵深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分级负责、领导包案等制度,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星级乡镇”】
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扎实推进“星级乡镇”创建活动,创建田壕“少生快富”示范村,小岔沟“婚育文明”示范村。成立镇计划生育工作专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全盘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坚持“对象就是任务”的原则,认真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加强优质服务、孕前型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新建计划生育服务站,配套完善服务站设施。力争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下,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0%以上。
【扮靓农民新居】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古城镇以任何、海口、小岔沟、高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在海口村规划新建50户新农村建设居民点1处,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规划测设、搬迁户落实等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狠抓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救助,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抓好危改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善民生问题。严格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认真实施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加强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科学的理念、创新的举措铸就了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辉煌。我们欣喜地看到:古城,一个集美、洁、绿、畅、亮一体兼具皇甫谧文化、回族文化、古丝路文化的新型小城镇正在崛起。
正在建设中的五千亩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