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柴胡店镇大棚蔬菜的“生活水平”已不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已经有了质的提升。
住上带天窗的“标准房”
柴胡店镇是宁津县种植大棚蔬菜最早、最多的乡镇。该镇常务副镇长张书常介绍说,现在一个大棚长100米,宽14米,都是统一的“标准房”。走进大棚,人们才发现这“标准房”的标准之高。棚体全钢架结构,棚高近4米,墙体厚3.5米,“这样有利于保温和光照。”大棚主人、魏庄村村民高树青说。为了提升地温,让蔬菜生长更快,棚内的地面比棚外低了半米。“过去通风要把前面的棚布掀起来,靠边上的菜可能受冻。”高树青说,“现在棚顶上都有了通风口,平时关着,通风时打开,省时省力,还不怕风硬吹坏了菜,和汽车上的天窗一个样。”过去最让菜农费力的就是每天给蔬菜大棚掀、盖草苫子,高树青指着墙角的一个电动开关说:“现在这草苫子用电动控制了,一按电钮,自动起落,可方便了!”
喝上高科技的磁化水
在虎皮林村李文清的大棚里,顶花带刺的黄瓜煞是喜人。李文清说:“今年蔬菜喝得都是磁化水,瓜条直,坐瓜率也提高了近三成。”这磁化水设备是该县为提升蔬菜品质专门从省农科院引进的。水经过磁化后,能提高对生物膜的渗透能力,使植物体内的生物酶活性增强,促使植物根系发达,增加对氮、磷、钾肥及水分和矿物质养分的吸收能力。现在,宁津县有近10万亩蔬菜喝上了磁化水。
吸上秸秆反应的“专用氧”
“‘专用氧’就是蔬菜生长必须的二氧化碳。”在李士固村,村民李江海指着蔬菜大棚里一个满是针孔的塑料管道说道。“专用氧”是由堆在墙角的秸秆反应堆产生的,它们产生的二氧化碳由鼓风机吹进了悬挂在蔬菜上面的管道里,再通过上面的针孔散布到蔬菜大棚的空气中,提高了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蔬菜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强,不但有利于蔬菜生长,还减少了各种病害的发生。李江海说:“自从吸上‘专用氧’,少用了近一半的农药,一个棚还能多长一茬瓜,增收四五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