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忽冷忽热。雁门关下的代县依然难见绿色,倒是狂风卷着沙尘不时光顾,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大棚里的一派春光。
在代县新城村村南的蔬菜种植园区,25座新建的塑料温室大棚比肩接踵,里面是毛绒绒的西葫芦,红丢丢的西红柿,绿莹莹的黄瓜。刚从县城送菜回来的村民韩喜龙欣喜地说:“多亏政府帮咱建大棚,你瞧俺这黄瓜,绿莹莹,嫩生生,在县城的菜市场上供不应求,我这6分大棚20多天就卖了7000多元,一个春天卖个2万多没问题!”
新城村是代县的移民新村。村党支书周润才告诉记者,全村203户918口人,都是从代县北山上的山庄窝铺搬迁下来的。全村养羊2000多只,养鸡4000多只,养猪400多头,户均还发展了一亩优种白水杏。去年夏天,县领导到新城村下乡,了解到移民们搬迁下来后的生活状况。说起衣食住行、用水、用电、看病、上学这些基本的生活条件,村民们都十分满意。但不少人反映,全村人均耕地还不到1亩,种玉米、黍谷等普通作物又卖不下几个钱,再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来外出打工的100多个劳动力也找不下活干,村民们迫切要求政府给他们指一条致富之路。
新城村的问题引起代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农民每建一座大棚县政府无偿补助1万元。于是,磨坊乡党委书记张东家亲自到新城村给村民作动员,并请来峨口镇的蔬菜大棚专业户进行现身说法,激发了群众的建棚热情,当时就有25户村民报了名。
新城村村委主任赵四四告诉记者,俺村的村民过去都是只会种玉米、莜麦、山药蛋的山里人,连蔬菜大棚是啥样子也没见过,现在要自己建大棚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啊!为了帮俺们建大棚,县政府出钱给俺们从山东寿光请来了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员。乡政府领导协助俺们调整建棚用地,雇佣建棚机械,购置建棚设施。村民缺乏建棚资金,县扶贫办又帮俺村争取到扶贫工作群众参与、整村推进的项目资金40万元。新任县委书记霍富荣一上任就到新城村调研,对新城村建设大棚蔬菜园区给以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城村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建起25座高标准的蔬菜大棚,种上了黄瓜、芹菜、油菜、西葫芦、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
32岁的高继鹏和年近6旬的父亲过去在山里只种过莜麦、山药蛋,如今却成了种植大棚菜的高手。他家的大棚菜今年已收入5000多元。
而靠建大棚受益的又何止是一个新城村呢?代县农业局局长贾迎喜告诉记者,去年县政府共投资240万元,扶持农民建起240座蔬菜大棚,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峨口镇东滩上村12座新建大棚开工早,进度快,头茬蔬菜赶在去年五一就上了市。到去年年底,每座大棚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今年该镇又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中建设100座移动大棚,每座棚由政府资助2000元,个户投资3000元到4000元,可使蔬菜种植、生长期通过提前推后延长70天,春季提早上市,初冬延期下市,以弥补市场缺菜的空当,这种打时间差的做法极大提高了种菜农民的经济效益。
目前,代县的蔬菜大棚总数已达到700余座,新城、峨口种植大棚蔬菜的成功经验在全县农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没搞大棚的农民也在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