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柏榆乡百栋温室大棚一年两收
2010-06-10   来源:温州日报   

这几天,苍南县的大棚番茄正进入今年最后一茬的收获期。马站镇霞峰村的番茄种植户洪永水说:“今年番茄的价格还不错,我的收入在10万元以上,和过去做皮鞋生意比,相差不多。”

现在到马站镇霞峰村,你能看到大片的大棚番茄,有趣的是,有些大棚还挂着一副对联或是一对灯笼。这些大棚十有八九就是在外经商的人回乡建的。洪永水说:“这是当地生意人的一个风俗,以前在外开一家店铺也会挂上对联或灯笼,求个吉利,我们现在回乡种番茄,这个风俗便延续过来了。”除此之外,他们每建一个新大棚还要放一串鞭炮,请上四、五桌酒席,热闹得像新店开张,“我们请吃酒也不仅仅为了庆祝,还会各自交流一下种植经验”。

据苍南县农业站介绍,该县设施农业区域发展迅猛,近几年均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大棚番茄,占整个设施蔬菜发展的75%以上。截至今年5月,大棚番茄达1.3万亩,平均亩产值1.5万元,最高亩产值超两万元。“我们县的设施农业之所以发展迅猛,一批曾经在外做生意的老板功不可没,正是他们当起‘有钱’的农民,种植环境和手段才得以改善。”苍南县农业站站长林晖说。

与霞峰村一样,灵溪镇郭家车村去年也多了十多个回乡经营大棚蔬菜的生意人,“这批人回乡搞农业,有资金,胆子大,而且脑筋也灵光。”村支书曾瑞泵说,目前村里种植了2500多亩大棚番茄,而这批生意人占了近一半的面积,个个都是种植20亩以上的大户。“他们原来是生意人,种植方面大多雇人来管理,自己出去跑市场、找销路,亩产值有时比一般农户要多2000元。”曾瑞泵说。

在仙居乡,8个在外生意人回乡合伙办起的雅发果蔬专业合作社,更是成为获国家农业部资金补助的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合作社股东之一陈洪福说:“我现在48岁,十几岁出外做生意,现在回乡投资农业,一来是不想看到家乡土地荒废,二来也是近年来看到农业的效益越来越好。”据了解,该合作社的300多亩核心蔬菜示范基地已经投资达580多万元,建起8宽的标准化钢管大棚200多亩,今年种植的番茄预计收入30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采用“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让当地农户的土地一亩作价5000元入股,每年按入股数分红,保底每亩300元,再根据利润增加。当地农户陈德汇告诉记者,去年每亩拿到800多元的分红收入,比自己以前种水稻利润要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0873-1.html

标签:农机 大棚

上一篇:荒地每亩年收入2万元设施农业在海南异军突起
下一篇:三亚:设施大棚的无公害木瓜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