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山东省小麦收获面积突破2000万亩 渐入高潮
2010-06-18   来源:兰州晚报   

  七里河区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区和老工业基地。一方面是我省两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一方面农村山大沟深、农业发展水平低。今年来,该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准确,紧紧围绕现代中心区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发展、促发展、保发展。
  狗牙山,加紧施工的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已显雏形;西津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已见效益;后五泉村,以及资源古镇阿干镇,城乡一体化建设如火如荼……
  日前,在采访中记者一路看去,这里低效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日益凸显,正在进行的“两区”开发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城市化程度,还使七里河未来发展获得两个马力强大的新“引擎”。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六月,七里河魏岭乡绿化村狗牙山生机勃勃。大田里,小麦、玉米等作物长势正旺,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建设现场,加紧作业的挖掘机发出振奋人心的轰鸣声。“为了调整结构,去年开始试点了5座日光温室,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辣椒,每座棚的年收入均达到约2万元今年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启动。”乡农办主任杨永富介绍,这里南接临洮,西接西果园,东接八里镇,北接五星坪,但由于气温较高,种植百合无法保证品质,种植结构一直以大田洋芋、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效益低下。
  “项目4月29日正式开工,计划8月底全面竣工,争取年底前种植一茬蔬菜。”魏岭乡副镇长施新红欣喜地说,该项目是七里河区2010年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通过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协调,确定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争取上级投资750万元,群众自筹500多万元。据介绍,项目占地1000亩,建设标准日光温室216座,还配套修建简易公路1500米,架设变压器1台及低压线路800米,建设20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埋设输水管道2000米。项目建成后,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约500人,每座棚年收入1.8万元左右,216座棚年增加收入450万元,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后,来到已建成的西津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记者看到,250座大棚气派整齐地排列,配套的操作间像一座座小洋房,基地内道路硬化,渠系配套完善。进入大棚,黄瓜、辣椒、西红柿长势喜人。“2月份黄瓜每斤2.5元,3月份1.8元,两个月每座棚每天的收入近200元。”村支书赵志坚笑嘻嘻地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津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于2009年建成,今年已经产生明显的效益。据介绍,为了提高增收幅度,村里还成立了兰州西津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
  翻山越岭,一路看去,七里河区低效落后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多层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市委确定的“六大战役”中,第三战役是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役,努力在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七里河不仅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还集中力量抓好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抓好县域经济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距离市区约4.5公里的八里镇后五泉村,这里生态秀美,兰阿公路、兰阿铁路、兰阿河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一栋栋新农村住宅楼正在兴建中。“搬上新住宅楼后,村民们原来的农家院要整合发展农家乐。”村党支部书记徐克亮介绍,一期2栋新农村住宅楼已建成,目前正在粉刷,7月份可交付使用;二期10栋新住宅楼已动工兴建,预计10月份可封顶。
  据介绍,后五泉村有4个村民小组277户1238人,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去年,该村抓住列入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大好机遇,多方筹资3581万元,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建成山庄1处、农家乐6户,村委会及标准化卫生所综合办公楼,完成了村滨河路水泥硬化和山间旅游主干道路拓建工程;非公经济园区开发整理土地100亩,村文化活动中心和蔬菜交易市场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后五泉村集体经济的大发展,也将加快八里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在阿干镇,新建的一栋栋住宅楼即将交付使用,古镇商贸一条街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这个资源性古镇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坪岭、琅峪、马泉3个村发展特色农业,大沟、马场、深沟掌3个村发展佛教寺庙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西沟、阿干、大水子、铁冶、杨家场等6个村通过棚户区、沉陷区建设融入镇区。”镇政府有关负责人欣喜地说,在深入学习国办《意见》一个月以来,全镇干部群众充满信心,大家普遍认为,阿干镇新的发展定位是旅游服务型小城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0773-1.html

标签:农机 高潮 突破 面积 收获 山东省

上一篇:全国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正式启动
下一篇:陕西:“端午节”不放假 全力以赴战“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