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省600多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克服去冬寒流早,严冬时间长,春季连续低温的不利影响,喜获丰收。
据全省17个市89个县市区759个点实收测产对比,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亩穗数36.95万个,穗粒数36.64个,亩产466.5公斤;较传统耕作对比田亩增36.2公斤,增产幅度达8.41%。全省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总计增产2.2亿公斤。
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之所以增产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冬前发育好。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在播种时,机械一次进地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筑垄等作业工序,播种后苗带镇压实、地表秸秆覆盖严,与传统耕作相比,土壤保墒效果好,有效抵御了晚秋干旱对小麦苗期发育的影响。据全省保护性耕作部级项目示范县监测统计,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冬前平均分蘖3.2个,次生根2.6条,一、二类苗达到70%以上,较传统耕作高10个百分点左右。
二是严冬地温高。保护性耕作将大量秸秆覆盖地表,阻止了强冷空气与土壤空气的快速交流,避免地温的急剧变化;同时,减少了土壤热量向大气散发,在严寒的冬季提高了土壤温度,避免了麦苗遭受严重冻害。据聊城市东昌府区跟踪监测,12月下旬至2月上旬,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田20厘米平均地温较传统耕翻高0.5~1℃。在去冬降温快、降幅大的情况下,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茎叶干枯死亡少,植株大部分青绿,个体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三是春季管理早。针对去冬今春持续低温对小麦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各级农机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对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进行苗情普查,分类提出技术指导意见,春季管理早动手,以促为主。在灌溉区,当地温回升到2~5℃时及时浇灌返青水;对土壤养分不足的二、三类小麦苗情,随水追施10~15公斤尿素,促小麦弱苗升级;在旱作区,借墒或利用春季有效降雨,及时对保护性耕作小麦补充氮肥。
四是后期措施强。各地根据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叶面肥示范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进行喷洒,预防病虫、早衰和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危害、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据统计,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小麦千粒重平均41.03克,较传统耕作小麦千粒重0.5克,高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