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是通过一定的设施和技术,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使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农作物可以在
不能生长的季节里生长,在不该成熟的时节成熟,在不可能上市的时间上市,产生传统农业无法产生的效益。
设施农业,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摆脱自然环境制约、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宁夏农村,设施农业也成为最时尚、最流行的词语。随便找个农民问问,都知道设施农业是怎么回事。随便走进哪个村庄,都可以看见设施农业的业绩。
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
宁夏的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但直到1995年才发展到2.5万亩。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5年内建设设施农业100万亩”的战略部署,同时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强化了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设施农业因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年底,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84.5万亩。今年上半年又新增16万亩,总面积已突破100万亩。
100万亩,对于一个只有600多万人口的自治区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数字。
设施农业,显示了传统农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固原山区,靠天吃饭的农业一直受干旱、少雨的制约,农民也因此难以摆脱贫困。为了让那里的群众脱贫致富,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而节水、高效、保温、防虫的设施农业,则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近日,“贫瘠甲天下”的固原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那里的设施农业,已经扩大到20万亩了!也就是说,这20万亩土地从此有望摆脱恶劣自然条件的束缚、进而实现稳产增收的目标了!而在2006年,那里的设施农业还不足1万亩。如果实现户均1亩的目标,很多贫困家庭将就此摆脱贫困。
现在,永宁县、贺兰县、青铜峡市、银川市兴庆区、吴忠市利通区的设施农业都超过了5万亩,中卫市沙坡头区则超过了10万亩,全区各地呈现你追我赶的势头。
令人惊叹的“设施效应”
在宁夏,被“设施”的已不限于农业,也不仅仅是反季节蔬菜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被“请进”拱棚、日光温室之类“设施”的,简直可以用“琳琅满目”、“无奇不有”、“五花八门”来形容。除了辣椒、黄瓜、茄子、西瓜、草莓、西红柿等瓜果蔬菜外,种的、栽的、喂的、养的,都往里面挤:桃、杏、李、桑、葡萄之类的水果毫不谦让地占有“一席之地”,各类食用菌也当仁不让地前来“抢占地盘”,各种花卉更是理所当然地占有不少“席位”。就连猪牛羊、鸡鸭鹅、鱼鳖虾蟹也有许多被“设施”了。
于是,“设施”,产生了“设施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花卉业、畜禽水产养殖业,似乎什么都可以被“设施”。“设施”了,奇迹也就发生了:不可能吃到的东西吃到了,不可能上市的东西上市了,不可能出现的价格出现了,不可能产生的效益产生了。
在“设施园艺”发达的永宁县记者看到:葡萄不仅在大田里茁壮成长,而且在温棚里也欣欣向荣。被套上了纸袋的葡萄,就像穿上华丽服装的贵族,似乎在炫耀其不菲的身价。
由于形成了规模和品牌,贺兰县、永宁县分别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西部四季鲜菜之乡”、“中国西部四季鲜果之乡”。
令人眼热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永宁县惊奇地看到:原来都在野外、随着四季变化而生长的葡萄、桃、李、杏,都打破了原来的“生活规律”,随从了人愿:让它们在何时成熟,它们就何时成熟,让它们在何时上市,它们就在何时上市,完全打破了“常规”。
当宁夏还是寒凝大地、寸草难生的时候,永宁县的油桃已在温棚里开花坐果了,到三月底就摆到了银川超市。永宁县望洪镇西和村的“设施园艺”户苏志富告诉记者,他的油桃最初上市时每市斤卖到12元钱。
五月下旬,野地的葡萄才吐出绿叶,温棚内的葡萄就摆上宾馆饭店的餐桌、走进千家万户了。卖主“抢了先”,买主“尝了鲜”,各得其所。当然,交易的价格也非寻常可比。
设施园艺,让宁夏人四季都可以吃到自产的新鲜瓜果:一月至三月,是草莓的天下;三月,油桃、吊瓜异军突起;五月初,油桃还在热销时,李子、杏子就赶来凑热闹了;五月下旬,奥古斯特、白峰、红提等名贵葡萄开始在市场上“抢摊”。六月以后,大田里生长的杏、李、桃、梨、枣、葡萄就“性急”地往市民的菜篮子里蹦了。七八九几个月,更是各类瓜果争奇斗艳的季节。一年四季,新鲜瓜果基本可以不断档。在永宁县胜利村创办的“天天鲜”蔬菜果品推广基地,李峰总经理告诉记者,基地栽植的桃子有28种、李子有6种、葡萄有4种、樱桃有6种、桑有4种、枣子有8种,每个品种风味不同,价格也不同。
据宁夏农牧厅调查,宁夏的日光温室亩产已经超过两万元,效益特别好的甚至达到4到6万元。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令人赞赏的科技支撑
每个县市设施农业的发展,都凝聚着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每个日光温棚里,都闪动着科技特派员的身影。无论是在六盘山下的隆德县、中部干旱带上的孙家滩,还是在设施技术日臻成熟的贺兰县、永宁县,记者都见到一些身怀绝技、忙前忙后的科技特派员。
科技,可以让农作物早熟,也可以让成熟的果实晚上市。宁夏野外的葡萄,一般都在九、十月成熟上市。季节一过,农贸市场上就难得一见了。葡萄保鲜,一直是个难题。由于保鲜不当,有些葡萄大量烂掉。能不能推迟葡萄的成熟期?让成熟的葡萄还挂在葡萄秧上?关键时刻,科技又派上了用场。通过温度调节、黑膜覆盖等技术,葡萄的成熟期延长了。这种被称之为“活体保鲜”的葡萄,待价而沽,在年末岁初上市,错开了销售高峰,售价也就高出了三四倍。
宁夏的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现已达到28个。首席专家负责的科技支撑体系和对口帮扶的四级科技服务,为设施农业上了“保险”。经过各种培训,农村中涌现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设施农业,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精耕细作,各项农业技术都派上了用场。喷灌、滴灌、微灌、集雨补灌、覆膜保墒、测土配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显神通,阴阳棚、卷帘机、微耕机、热风炉等设施迅速普及,分拣、包装、订单生产、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冷链保鲜运输等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广泛应用,新技术在设施农业的应用率已经达到84%。
令人向往的发展前景
驱车在宁夏大地,记者看到设施农业在各地都在迅猛发展。更新换代,已成为一种潮流。许多干打垒的土墙,正被水泥、砖墙所取代;许多木框架,已被粗钢筋顶替。设施农业的“设施”,越来越美观、越来越实用,功能越来越齐全,使用寿命越来越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强度则越来越小。现在,80%的新建设施达到规范化标准,85%的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永宁的设施水果,兴庆的设施花卉,贺兰、中卫、青铜峡的设施瓜菜,海原的拱棚甜瓜、食用菌,利通的小拱棚西瓜,隆德、红寺堡的早熟马铃薯,西吉的西芹,彭阳的辣椒都已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小任果业”、“天天鲜”、“沙坡头瓜菜”、“张亮香瓜”、“锦旺配送”已发挥品牌效应。
现在,宁夏的设施农产品基本都通过了无公害认证,有的还被国家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许多城市都有宁夏的销售网点,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流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除少量供应当地外,70%销往周边地区和南方各省,就连北京、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的市场上,也不乏来自宁夏的设施农产品。
设施农业,在宁夏大地上扎下了根,农闲也不再闲了,市场的淡季不淡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