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塞上绿洲绿波翻浪,远眺田间一栋栋温室大棚犹如一座座银屋,阳光下,整齐地闪烁着熠熠光辉。棚内正在给黄瓜授粉的右玉县新城镇石头河新村农民王喜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谈起自家的5个蔬菜大棚,他说,去年通过卖菜就已经收回了投资大棚的成本。今年,俺一个棚就可以挣10000多元。现在,在右玉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扶持下,像王喜这样从座座银屋中走上致富路的农民越来越多,也为右玉县探索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往避灾农业的高速通道
自2009年朔州市启动“10万座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建设工程”以来,右玉县把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攻方向,把设施农业作为抗灾避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先易后难,效益优先;快速富民,跨越发展”的原则,依托城效区域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打破村界,统一规划,整合涉农项目奖金,加快发展3千亩设施蔬菜产业,全力打造塞北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十年十旱”这个词用在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平均降水量仅400毫米的右玉县是恰如其分的,虽然处于山西省西北旱区,但是日照时间长和有效积温大却给右玉县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一个通往避灾农业的高速通道。
记者在该县威远镇威东村看到,通过发展日光温室种植西红柿、黄瓜等,大部分的村民都已住上了新房。该村正是看中了西红柿、黄瓜、花卉的建设成本低、生产投入少、产出效益高的优势,而建成了“四位一体”日光温室,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断扩大规模,形成了占地面积240多亩、日光温室300多座的威东村“四位一体”蔬菜大棚种植园区,带动全村15%的农户发展反季节蔬菜,年产精细蔬菜3600吨,产值75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同时,该园区的无公害蔬菜,不仅在朔州市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而且打入了内蒙古、北京等外省市场。
从上门动员到家家户户抢着种
记者了解到,在右玉县设施农业建设之初,该县在探索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上面临了一些挑战。威东村党支部书记马宝告诉记者,群众难组织、资金难筹措、技术难保障、销路难保证曾经是我们村的四大难题。
据了解,为了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右玉县明确一名县委常委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专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发展设施农业纳入乡镇目标考核,实行年终评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一定经费重点扶持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同时,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设施农业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服务网点用地,县里千方百计予以解决;县政府还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简化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地解决蔬菜大棚种植农民季节性、临时性所需资金。
7月27日,记者走进新城镇石头河新村,这天村里正在唱大戏,舞台下人山人海,家家户户都是高朋满座,一派欢乐的景象。走在村子中央,两边的“小别墅”比比皆是,而且街道到处能看到沙堆、砖垛,据村干部讲,这些都是村民们为盖蔬菜大棚备的料,这几天就有3家在开工建设。
近年来,右玉县新城镇依托城郊区域优势,制定优惠政策,打破村界,统一规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大镇,全力打造以石头河新村为核心的设施蔬菜产业群,全镇已建成日光温室268座。近年来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在石头河新村通乡干线新建蔬菜大棚160座(其中今年新建100座),合计面积200亩,整修道路6000米。目前,已投入生产的268座温室大棚,主要生产黄瓜、蕃茄、西芹、辣椒、叶菜类等20多种无公害蔬菜,年亩产量达1.5万公斤,亩产值3万元。
从过去的各级干部上门动员种到现在家家户户抢着种,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民真正尝到了甜头。在市场价格拉动下,设施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数据显示,去年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81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279元。
建立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拉动下,右玉县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到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特别是生产效益不断攀升,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投资建棚的积极性。该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民”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以蔬菜、苗木、花卉等为重点,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力争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棚膜经济产业化经营模式。
“你看看,我种植的西红柿比其它棚里的都大。”脸上写满喜悦的威远镇威东村农民吴连元一边热情地让我们尝尝他的劳动果实,一边向我们介绍说,“今年市场行情好、蔬菜价格高,听说村里要扩大大棚种植规模,我就又增加了2个大棚,现在的5个大棚,4个种蔬菜,1个种花卉,收入8万元没有问题。”
谈起销售,吴连元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蔬菜销售没有问题,来自周边地市的客户按时进村收购,大棚种植户足不出户就能将蔬菜销售一空。”与此同时,右玉县建立了设施农业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地农产品需求信息,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经济人、购销大户等为依托,加强与周边大城市、大型批发市场合作,开辟了农产品购销的绿色通道,同时在威远镇威东村、右卫镇等乡镇建立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周边市场拉动本地市场、本地市场牵手千家万户的的销售格局。市场化销售使右玉县每年外销新鲜蔬菜5000多吨,年收入近百万元。
2009年,右玉县还设立了设施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并且每新建一座大棚(0.5以上)财政补贴3000元。在此基础上,大棚蔬菜测土施肥补贴由试点转为全覆盖。同时,一些乡镇也都积极创造条件、出台政策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右玉县设施农业方兴未艾,既要扩大规模、增加数量,又要改善品质、提高质量。威远镇镇长蔚瀚这样形容:“一个大棚对一个农民来说就是一个银行。农业发展需要产业支撑,有了产业支撑,农民的腰包就会鼓起来,新农村就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