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全国着名大粮仓吉林人民正经历着历史从来没有过的考验。一场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的暴雨持续袭击,洪水肆虐,致使江河湖库水位暴涨,江堤水坝出险,房屋浸水倒塌,农田被淹??????,吉林告急!
一时间,抗洪抢险成为全省的工作重心。抢险救灾,以汛为令,危急关头,吉林省农机战线上上下下,紧急行动,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开动农业机械,全力以赴冲向吉林省各地抗洪抢险的主战场。危难关头,农机人勇敢的冲上去;危险时刻,农机手驾驶的拖拉机把围困洪水中的群众救出;危急之中,成千上万拖拉机成为抢修防洪大坝运输的主力军;灾害面前,洪灾无情,人间有爱,彰显农机人一份份爱心;大灾面前,吉林农机人用血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与感动的事迹。
危险关头:农机人特别能战斗
七到八月,抗洪抢险成为吉林农机人的主战场。哪里有汛情,就有拖拉机在拉土运石奔跑轰鸣;哪里有群众需要解救,就会出现农机人,开拖拉机转移群众的机手。
永吉县农机大户口前镇官马山村四社于洪江, 7月28日洪水到来之时,他利用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中购买的大型拖拉机,连续往返村里多次,抢救运送出被困群众120余人,在第9次抢救被困群众返回途中被洪水冲走,当时车上有13人乘坐,其中包括于洪江在内11人遇难。拖拉机驾驶员于洪江驾铁牛、救群众、献身躯的英雄事迹已被广泛流传。在为于洪江送行那天,沿途有几千名群众为其送行,于洪江为农机人争了光,是吉林农机人的骄傲。
7月27日,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卷山城敦化市,全市各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大蒲柴河镇的松江河村等村受灾严重。灾情就是命令,大蒲柴河农机站2名同志全力以赴投入到了这场抗洪抢险工作中。农机站站长张德杰在副镇长麻佰清的带领下,与另外三名机关干部组成一支抗洪抢险小分队,第一时间赶到受灾最严重的松江河村。这时,那里的水已没膝深。当时只有一少部分村民撤到了比较安全的地方,而大多数村民还没有撤离。此时,洪水还在上涨,情况非常紧急。麻佰清下达任务:“我们要尽快帮助村民,撤离到安全地方。对于那些思想想不通,不愿意撤离的村民,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强行帮他们撤离”。接到命令后,张德杰第一个冲下了没膝深的水中,向村里走去。当天下午,他与村干部一起帮助100多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当他正要喘口气休息的时候,发现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被洪水困在家中。他来到老大爷跟前,要扶着他离开危房时,老人说什么也不走。情急之下张德杰站长对老人说:“大爷我背你走!”这时,他顾不上自身因多年劳累患上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二话不说,背起老大爷,淌过滚滚洪流,艰难地行走了一里多地,将老大爷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再回头时,老大爷的房屋已经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当村民们都撤离到安全地带以后,他又冒雨在危桥、危道旁死看死守,指挥交通,确保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一直坚持了48小时,直到险情排除。
7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到敦化市江源镇,根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江源镇农机站负责夹皮沟村抗洪工作。此时,洪水已经把通往夹皮沟村的桥梁冲塌了,路也冲坏了,车辆根本无法进入夹皮沟村。江源镇农机站站长赵玉海、职工于志强都是部队转业军人,在这严峻的时刻,他们展示了中国军人的作风,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翻山越岭,趟过两道河,与镇上其他两名机关干部沿山路步行十余里,终于到达了被洪水围困的夹皮沟村。他们立即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他们不顾路面湿滑泥泞,冒着随时坍塌的危险,逐户进行险情排查,帮助被困群众转移,决不漏掉一人。在险情排查过程中,赵玉海在跨越洪沟时,不慎将左腿肌腱拉伤,他忍着剧烈的疼痛一瘸一拐继续开展工作。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赵玉海得知在重灾区新发村居住的老爹老娘的房屋已被洪水冲损,哥哥家房屋被洪水冲毁,自家的15.7亩角瓜地被洪水淹没,一半的土地被洪水冲走,苦心建造的蛤蟆沟6个孵化池也被洪水冲平。这时的他虽然惦记着自己老迈的爹娘,虽然心里在流泪,然而赵玉海顾不上这些,依然全身心的战斗在抗洪第一线,营救其他受灾群众……这种顾全大局、服从指挥,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平凡农机人的风采!
8月以来,白山市广大农机战线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抗洪抢险的工作部署,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中。组织干部职工60多人,出动挖掘机一台,防洪车2辆,在包保的金坑河内进行淤泥清理,对河堤进行加固。共清理河道淤泥450立方米。填装防洪沙袋2100多袋,河堤险段加高堤坝1米。并对河堤24小时巡查,死看死守,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已年近六旬的的分管农机工作的农委刘润东副主任,亲自带领农机干部职工连续多日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填装沙袋、筑坝固堤,为确保大堤安全做出来贡献。
抗灾抢险:彰显农机的优势与作用
在吉林省这场百年不遇的洪灾面前,农业机械和农机这支队伍抗洪抢险的突出作用与作为充分地发挥和凸显出来,实实在在得到了各级指挥抗灾抢险的党委、政府领导和灾区群众的赞誉。他们说,如今耕种地离不开铁牛,在抗灾中农机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当拦洪大坝出现险情时,只有拖拉机是唯一的机械运输动力,能把抢修人员输送到大堤上;当道路被水漫淹,也只有拖拉机可进村,运送转移的群众。
受灾最重的永吉县,全县农用机械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运输抗洪物资、人员施救等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威力。该县出动拖拉机10万余台次,共运输救灾物资、沙石、土方等30万立方,解救被困群众万人余次。
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使吉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延边州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9万公顷农田被浸泡,3万公顷绝收。大灾面前,更加彰显了农业机械在抗灾救灾中起到的突出作用。截止到8月10日,全州在抢修乡村公路、加固受损堤坝中,出动拖拉机1.5万多台次。运送土方20多万立方米,修复农村公路路面5万多平方米;出动拖拉机和各种排灌设备5千台次,进行农田排涝作业;出动拖拉机1.2万台次进行救灾自救物资的运输;出动拖拉机1.5万台次,清理受损和倒塌房屋。
安图县由于道路、桥梁毁损严重,使得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无法通过,紧急关头该县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优势,积极组织农业机械战斗在抗洪一线,及时运送被困群众、转运救援物资、清除塌方、抢修道路,为抗洪救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受灾比较严重的新合乡,农机部门平均每天出动161辆农机车辆,运送粮食40多吨,蔬菜20多吨。在抢修道路中农机共运送2000多立方土。
前郭平凤乡孔家村农机大户张万宝不计个人得失,服从安排,每天出动2台东方红904大型拖拉机待命,哪里需要,车就开到哪,截止8月8日共出车20多台次,往国堤送土400多方,夜间到乡政府出车4次,运送木杆200多根,纺编袋4000多条,保证了抗洪防汛物资的及时供应。机手们以国家利益和群众的万亩粮田为重,积极发挥了农机人作用,受到了政府的表彰。
重建家园:捐款捐物献爱心
农机人有大爱。洪灾过后,吉林省农机战线各部门、各单位纷纷行动起来,一笔一笔捐款,一台台排涝设备,一双双援手,一份份真情,汇聚成农机人爱心的暖流,去帮助灾区的人民重建家园,助农机同行重建单位。
7月28日,永吉县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使县农机推广站办公室全部被洪水淹没,水深达3.7米,办公室大门被洪水整个冲走、窗户玻璃被洪水冲碎,从而导致办公设施及办公设备全部被洪水冲走重损失惨重。省农机推广总站党支部得知情况后,及时召开党员大会号召全体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在第一次全体职工向灾区捐款4600元,全体党员又第二次捐款,伸出友爱之手、献上一份爱心,帮助永吉县农机推广站尽早恢复正常办公秩序。8月10日,该站党支部书记徐莉一行4人,带着全体党员交纳的3000元特殊党费,对永吉县农机推广站进行走访慰问,指导站恢复工作。
8月13日,刚刚从抗洪前线返回的前郭县农机局全体同志,在农机局党委的组织下,举行了抗洪救灾捐款仪式。全局职工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参加捐款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受灾群众献上一份爱心。捐款仪式上,在场干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踊跃向灾区捐款献爱心。经过大家的爱心汇集,在短短20分钟内,便收到60余名干部职工的捐款,总计捐款金额达人民币13500元,在接下来的重建家园工作中,农机系统基层各单位捐款活动也将陆续展开,为灾区献出农机人的一份爱心。
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在8月初为受洪灾群众慈善捐款4000元的基础上,听说受灾最为严重的吉林市永吉县农机推广站急需支援,全体职工又捐款2000元,送去了农机推广同行们的温暖,支援他们渡过难关,恢复农机推广工作。为支援的联系农业工作的榆树市抗灾生产自救,8月12日,该站还筹措两台价值约5000元,可用于农田排内涝的汽油机水泵机组,送到榆树市,用于农田农作物排内涝,奉献农机人爱心,帮助他们抓紧时间抗洪排涝,尽快恢复生产,尽量把洪涝涝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还计划秋季为受灾最重的秀水镇、五棵树镇提供三台新型深松机用于受灾地块的深松整地。长春市农机推广总站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人民币11000余元,用实际行动参加抗洪救灾战斗。
支援自救:为恢复生产再立功
8月16日吉林抗洪斗争文艺晚会上,来自中央电视台第一个采访吉林省洪灾的记者刘力在晚会现场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当我在洪水刚刚退去的永吉县灾区采访时,我看到村民清理污泥抢出的第一件物品竟是一台播种机,那一刻,我感受的是一种吉林精神,是美好的希望。为播种受灾群众的希望,洪水过后农机人又立即投入到帮助农民重建家园生产自救中。
防汛刚结束,珲春市农机局、农机协会负责人就在8月16日赶赴三家子乡受灾农机大户沙志源家进行慰问指导。珲春市农机大户沙忠源是全市的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曾获得过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他种植的80公顷由于洪灾耕地全部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闻听情况农机局局长带领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有关人员会同市农机协会负责人一起到沙忠源家受灾的农田进行查看灾情,针对受灾的农田提出补救措施,并送去了慰问金。希望沙忠源在受灾后不要气馁,在政府的帮助和农机部门协调下积极抗灾自救,力争将洪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敦化市农机局在灾后立即组建以杜建勋副局长为队长的抗洪救灾服务队,迅速奔赴受灾较重的江源镇新发村。服务队到达新发村后,认真查看灾情,安抚受灾群众,组织村民一起商讨自救重建的办法。服务队对全村97户重灾户进行了走访,协调市红十字会给17户灾民送去了大米和被褥,并且杜建勋副局长自己又拿出1000元钱给5户灾民添置生活用品。
为进一步做好防汛和恢复生产,服务队利用农机局的自身优势,动员农机作业协会组织了2台挖掘机和4台推土机,工作32个小时,为该村无偿清理河道、加固坝堤600延长米,平整土地10公顷。10公顷土地能摆放180万袋木耳,最大限度解决了80多户农民木耳生产的场地问题。据统计,此工程造价近6万余元。
服务队驻村以来,一直借住在农民家里,不给村里添负担,婉拒农民送来的米、面、菜,自己带行李和吃的。渴了,喝点矿泉水;饿了,就着咸菜、火腿肠吃点面包。几天下来大伙黑了、瘦了,甚至有的队员因水土不服患了疾病,但仍然战斗在一线。村里老百姓看到队员这样“磕打”自己,都表示过意不去,纷纷劝服务队员休息一天,并强拉队员到自己家吃饭,都被队员一一谢绝了。大家都说,我们来就是为灾民服务的,苦点、累点没什么,衷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
通过服务队8天的积极工作,稳定了灾民情绪,使灾民看到了恢复重建的希望,增强了灾民抗灾自救的信心和决心,快速推进了新发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进程。村民们都说:人民的干部又回来了!
为搞好灾后自救工作,集安市农机管理总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各村屯,对农机户的农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充分发挥农机具在自救过程中的作用,使农民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为秋季机具作业做好准备。
吉林省农机推广总站、长春市农机推广总站为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开展农业抗灾自救的号召,发挥机械化生产技术在抗灾自救中的优势,提出了农机应对洪涝灾害技术措施建议,上报政府部门和网上发表供各级领导和农机户、农民参考。
正是这场大灾,农业机械突显了作为,农机人经住了考验,体现出英雄本色,展现出的抗灾救灾精神,必将推动这个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吉林省农机化事业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