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尝鲜者”马园村里看变化
“种了一茬子,收了一帽子。”这曾是固原市农民形容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效益低下的顺口溜。2002年前后,当地一亩小麦年纯收入约300元,玉米、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约800元。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个别农户尝试温棚种植,但因市场、技术等原因,效益低下。
2002年,宁夏决定发展设施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引进山东寿光模式发展设施蔬菜。头营镇马园村主动请缨,争取试点。消息传开,村里炸开了锅,推掉农田搭棚种菜,岂不是砸了饭碗要了命!动员大会上,村民们纷纷站起来反对,村里请来农业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还动员有远见卓识、德高望重的农户给其他村民作思想工作。白天,乡、村干部责任到人,走村串户作工作;晚上,村民大会再为村民摆事实讲道理。经过四天四夜“鏖战”,农户们勉强答应试点。地有了,农民们不愿跟着干。原州区只好动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上阵,搭温棚、搞种植。村民们冷眼旁观,偶尔夜间还要搞破坏。
当年11月,120座日光温室种植成功,恰逢那年冬天寒冷异常,当室外温度降至
今日马园村景象如何?
苗正凯说,2000年,他一家五口住在三间砖瓦房内,家里最值钱的物件是小彩电、沙发等家具。一年万余元的收入供三个孩子上学花销后所剩无几,肉类食品和两块钱的香烟对他来说,都算是奢侈品。如今,苗正凯的家却是另一番景象:北面三间大瓦房宽敞明亮,客厅内皮沙发、大液晶电视等现代化家具样样俱全;东面6间钢筋混凝土平房“配置”更现代:
客厅内,因病刚做完化疗的苗正凯妻子张罗着给记者倒茶切瓜,前段时间的治疗花了8万多元。过去在农村,因病返贫的例子举不胜举,苗正凯不仅熬过了妻子病重这一关,同时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苗正凯说:“西部大开发这十年,靠着设施农业,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冰箱里的牛羊肉从没断过,吃喝应酬,出行办事,我每天平均花销也在百元以上…”与苗正凯对话间隙,记者看到马园村几乎家家都盖起了砖瓦房,而10年前,这里大多还是土坯房。村支书皮学亮介绍:因种植温棚蔬菜,该村人均收入从2002年的1760元增至2009年的3800元,比固原市农民人均收人高出1200元。
一亩园十亩地,设施农业的可观效益,带动了宁夏农民致富。2010年,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5.8万亩,3年累计新增61.6万亩,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宁夏经验”向全国推广。
固原优质马铃薯十年情牵麦当劳
宁夏人都知道,固原的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好吃耐吃。然而,10年前,面对世界一流企业的品质检测,固原马铃薯却吃了败仗。当年,麦当劳慕名来到固原选购原料,现场油炸后的薯片出现了黑色斑点,品质不达标,这段“联姻”无果而终。
再看宁夏大米。“换大米、换大米了……”相信许多人还能记起十多年前,银川大街小巷内,农户们登着三轮车低价叫卖大米的情景,那时候的宁夏大米质量上乘却无法打出品牌,没有身价。不少外地商贩争抢宁夏大米,然后贴牌高价出售,正宗的宁夏大米反而身价低廉,有时候不得不冒充泰国、东北等优质大米,大街小巷农民一元钱低价甩卖大米之声不绝于耳……
这些故事正是10年前,我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品质低,或是有质量没品牌的缩影。
十年卧薪尝胆,2009年全国优质食味粳稻品评中,由宁夏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宁粳43号大米一鸣惊人,以86.1分位居第一超越名扬国际市场的日本“越光”大米。同时,宁夏金贡胚芽米等高端米在广州、深圳等市场每公斤飙至百元以上。2010年,农业部授予“宁夏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宁夏大米”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份冠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10年过去了,宁夏的13大特色优势产业质和量均“飞跃式”发展:种植面积和饲养量分别增长1至12.6倍不等,并发展成大规模地域产业带;培育出了一斤14元的黑美人土豆,枸杞等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施农产品70%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并成功进入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市场,水产品70%以上外销周边省区;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1499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覆盖了全区80%的种植面积、85%的畜禽养殖规模和76%的水产养殖面积;4个农产品跻身中国名牌产品行列,5个农产品被批准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4个农产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6个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10年间,宁夏生产的新鲜瓜果四季飘香,并且形成了区域特色,银川市的设施花卉、水果、淡水渔业;中卫、青铜峡的设施蔬菜、拱棚甜瓜、食用菌、小拱棚西瓜;六盘山区的早熟马铃薯、西芹、辣椒等都已形成规模。如今,全国许多城市都有宁夏的销售网点,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流通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等带动下,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1791元增长到2009年的4048.3元,年均增长8.5%。特别是近几年,宁夏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北五省区位居第一。
今年7月,邀请麦当劳重返固原的事情列入固原市政府议事日程。和10年前相比,当地大规模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已从3个增至20多个,品质标准更是今非昔比。宁夏农业走向世界,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十年大调整铸就现代农业新格局
变化不是偶然的,它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宁夏党委政府高瞻远瞩以及宁夏人民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
10年间,宁夏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路经历了一次巨变。宁夏决策者果断改变长期以来按山川分类布局,指导农业生产的方式,顺应自然规律,将原来的“两分法”即川区和山区变为“三分法”,即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2003年,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的《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出台,枸杞、清真牛羊肉、马铃薯、硒砂瓜、葡萄、红枣、牧草、淡水鱼等13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2007年以来,宁夏着眼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在全区大力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百万亩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百万亩扬黄补灌高效节水农业和百万亩适水产业,“四个百万亩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0年间,中国“枸杞之乡”、“甘草之乡”、“马铃薯之乡”、“长枣之乡”、“滩羊之乡”、“东方波尔多”、“硒砂瓜之乡”等美誉叫响中国。
2009年,宁夏13个特色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2%,全区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13家,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家。中粮、中储粮、旺旺、娃哈哈、张裕、汇源果汁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陆续落户我区。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全区农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77.9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0亿元,增长了1.9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