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建设“田里烟台”、“海上烟台”、“山上烟台”,烟台市深入扎实地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素有“胶东蔬菜第一镇”美誉的海阳里店镇,放眼望去,成片的蔬菜大棚让人目不暇接,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在菜农李兴国自家的大棚里,他自豪地向记者诉说着农业产业化带给他的喜悦:“我家的白黄瓜是无公害产品,全部卖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斤最高卖到16块钱,标准化生产让我3个白黄瓜大棚一年能多挣七八万元。”在海阳,像李兴国这样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走上致富路的农户就达3万多户。
近年来,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对龙头企业进行贴息扶持,以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入手,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用标准规范农产品的源头控制、产中检测、产后分级等各个环节;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和辐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定工作,提高广大农户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以及进行商标注册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农业标准进村入户”的教育培训活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普及活动,使学技术、讲标准的意识在农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目前,农业标准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通行证。农产品标准已经覆盖粮油、蔬菜、食用菌、畜产品等多个领域,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发展到20万多公顷,龙大蔬菜、安德利果汁、登海玉米种、春雪鸡肉制品、九发食用菌等一大批畅销国内外的名牌农产品脱颖而出。
在“绿色”产业枝繁叶茂的同时,“蓝色”产业正乘风破浪而来。我市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调优传统养殖业。研究制定大菱鲆鱼养殖等一系列水产养殖标准体系,对全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养殖培训,对标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并依托京鲁渔业、东方海洋等水产生产龙头企业,带动各区域养殖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各水产养殖户特别是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养殖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今,烟台蔚蓝的大海已经孕育出400多家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企业,今年1-7月份,全市水产品加工总量116万吨,实现产值117.8亿元,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田里烟台”、“海上烟台”发展方兴未艾,“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近几年,我市立足农业生产现状,通过标准引导、技术扶持和政府激励,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涌现出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烟台葡萄酒、烟台大樱桃4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当地农业的“摇钱树”,特色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多年的不懈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我市的农业发展成果凸显,培植起了粮油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畜牧加工、水产品加工、葡萄酒酿造等六大产业集群,目前,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108家和1000多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12个,吸纳7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我市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名城”的殊荣。循着标准化与产业化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在烟台这片希望的沃土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明天将是一片盎然生机。
在素有“胶东蔬菜第一镇”美誉的海阳里店镇,放眼望去,成片的蔬菜大棚让人目不暇接,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在菜农李兴国自家的大棚里,他自豪地向记者诉说着农业产业化带给他的喜悦:“我家的白黄瓜是无公害产品,全部卖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一斤最高卖到16块钱,标准化生产让我3个白黄瓜大棚一年能多挣七八万元。”在海阳,像李兴国这样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走上致富路的农户就达3万多户。
近年来,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对龙头企业进行贴息扶持,以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入手,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用标准规范农产品的源头控制、产中检测、产后分级等各个环节;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和辐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定工作,提高广大农户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以及进行商标注册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农业标准进村入户”的教育培训活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普及活动,使学技术、讲标准的意识在农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目前,农业标准化已经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通行证。农产品标准已经覆盖粮油、蔬菜、食用菌、畜产品等多个领域,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发展到20万多公顷,龙大蔬菜、安德利果汁、登海玉米种、春雪鸡肉制品、九发食用菌等一大批畅销国内外的名牌农产品脱颖而出。
在“绿色”产业枝繁叶茂的同时,“蓝色”产业正乘风破浪而来。我市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调优传统养殖业。研究制定大菱鲆鱼养殖等一系列水产养殖标准体系,对全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养殖培训,对标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并依托京鲁渔业、东方海洋等水产生产龙头企业,带动各区域养殖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各水产养殖户特别是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养殖完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今,烟台蔚蓝的大海已经孕育出400多家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企业,今年1-7月份,全市水产品加工总量116万吨,实现产值117.8亿元,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田里烟台”、“海上烟台”发展方兴未艾,“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近几年,我市立足农业生产现状,通过标准引导、技术扶持和政府激励,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涌现出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烟台葡萄酒、烟台大樱桃4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当地农业的“摇钱树”,特色农业得到迅猛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多年的不懈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我市的农业发展成果凸显,培植起了粮油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畜牧加工、水产品加工、葡萄酒酿造等六大产业集群,目前,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108家和1000多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12个,吸纳7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我市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绿色食品名城”的殊荣。循着标准化与产业化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在烟台这片希望的沃土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明天将是一片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