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广西:农业“机械化” 农民变“股民”
2010-09-21   来源:青海日报   

  九月下旬的玉树草原,远近的草山已经泛起浅浅的金色,深秋的脚步向前疾行着。
  9月16日上午,当记者来到结古镇新寨村的玉树州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栋紧挨一栋、一望无际的日光节能蔬菜大棚。在通往结古镇的河谷地带铺起了一条白色长廊,与214国道紧相依偎。
  贴附在大棚上的霜融成水珠顺着棚架向下滑落着。掀起大棚的门帘,棚内却是另有一番气象,仿佛是盛夏的炎热,湿润的气息在棚里流动着,地上呈现的是一派郁郁葱葱,黄瓜、辣椒、空心菜、生菜……林林总总,以前在玉树难以见着的精细蔬菜,都在这里“落了户”。
  今年36岁的胡龙会和妻子叶荣,是这里5.3亩大棚的承包者。胡龙会从四川南充老家来玉树州结古镇,已有近20年的时间。起初,只是做木工和油漆活儿,六年前,胡龙会将妻子也接到结古镇上,初来没有事做,便在新寨村承包了5.3亩土地,建起了蔬菜大棚。开始时,只是种些白菜、萝卜、洋芋之类的“大路菜”,随着种菜的手艺越来越娴熟,看到各类细菜在结古镇的市场上生意更好,胡龙会和妻子便更多地侍弄起各类细菜。胡龙会也从当初只是给妻子当帮手,把蔬菜大棚当“副业”,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便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和妻子一起种菜上。每天一大早,都要从各个大棚里摘下各类新鲜蔬菜,成车的拉到结古镇的蔬菜市场,批发给各个摊位。胡龙会说,靠着种菜,他家每年都能挣到五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地震中他家的大棚有些损坏,也因及时修复产菜并没受太大影响,虽说住房裂缝了,因为政府及时发了帐篷,他家依然在种菜、卖菜中平静地生活着,并在大灾之后及时把各类新鲜蔬菜送到结古镇居民的餐桌上。
  与胡龙会相比,在一条公路之隔的蔬菜大棚里,记者见到的杂多县生态搬迁群众桑甘,他从草山走进大棚的经历,无疑有着几分传奇色彩。
  今年近40岁的桑甘原是杂多县的牧民,前些年随着生态搬迁,走出了草山,桑甘一家仅靠吃“补助”的日子便紧巴起来,在政府农牧部门的引导下,跟着外地来的“菜把式”学起了种菜,二三年后,桑甘自己承包了蔬菜基地五六亩的大棚,虽然桑甘的菜品没有胡龙会们种得精细,但对桑甘而言,已是一场“革命”,毕竟在草山之外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种菜不但比以前放牛牧羊少了几分艰辛,而且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据有关部门人员介绍,玉树地震发生后,以前对外省区的蔬菜依赖,在仓促间失去了,结古镇上的菜市场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恢复正常,很快让当地居民和救灾人员吃上新鲜蔬菜,主要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延伸到各地的大棚“菜篮子”。在今后的几年灾后恢复重建中,玉树藏族自治州正在全力拓展的“菜篮子”工程,不但要满足当地群众的餐桌,同时更担负着援建人员吃菜的重任。在玉树县、称多县等地,记者在采访中随处可见蔬菜大棚的影子,有的已在结古蔬菜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有的已呈现出一片初种的嫩绿,还有许多大棚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在冬季到来之前就可陆续完工,并在投入使用中,在冰雪季节营造一片争芳吐绿的春天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9564-1.html

标签:农机 股民 农民 农业

上一篇:全国玉米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在山东潍坊举行
下一篇:吴忠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效显著